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白茶的料子,紅茶的工藝,為了搶白茶份額,這些茶掌櫃「瘋」了

2024-06-30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人紅是非多。

這句老話,放在今天的白茶身上,同樣是極為合適的。

自從2008年福鼎白茶在北京奧運會上華彩榮歸之後,白茶的復興之路,一路凱歌。

不僅得到了廣大茶友的認可,還搶走了原本屬於綠茶紅茶巖茶的部份市場份額。

在茶圈裏,由於普洱和武夷巖茶興起日久,價格高企,較它們而言價格低了很多的白茶,一出現就吸引了粉絲們的眼球。

那些原本處於遊離狀態、對哪款茶都沒有太固執太熱愛的茶友,迅速投入了白茶的懷抱裏。

成為忠實不二的粉絲。

這些粉絲,隨著歲月的增加而越積越多,像滾雪球似的,群體越滾越大。

時至今日,白茶的存在,已經對從前的茶界一哥一姐們,造成了強力的沖擊。

反搶白茶的市場份額,已經是其它茶類發展歷程上的重中之重。

【2】

怎麽搶,是個問題。

拼價格,是其它茶類想到的第一招。

畢竟,思考新的銷售技巧、打造獨具特色的產品,於這些風光無限了十幾二十年、依靠強大的買方市場輕松賣茶半輩子的茶掌櫃而言,太難了。

他們被客戶寵壞了的大腦,是無法也不願意去思考該如何破局的。

順風順水過了這麽些年,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且舒心,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壞事是,養尊處優慣了,避險能力與應變能力都變差了。 一旦遇到逆風,除了驚慌失措,還是驚慌失措。

這時候,他們那台已經很久沒有思考過的大腦,只能憑本能地想到一個招式,那就是,降價。

降價是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種競爭方式。

不挑人,不挑市場,不挑產品,不挑品牌。

只要一喊降價,顧客就來了。

客似雲來,門庭若市,一個字,搶。

但是,人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降了一次,就有二次,就有三次,就有四次....就有無數次。

利潤再高的產品,也不可能無休止地一直降下去。

當降無可降,怎麽辦呢?

【3】

於是,被白茶搶走市場份額的這些茶掌櫃,想到了第二招。

模仿。

我搶不過你,那我就模仿你。

模仿這樣簡單的動作,是個人都會吧?人類的近親猴子,在馬戲團裏,可以是模仿聞名的。

聰明的掌櫃們必定都繼承了先祖們的優秀基因,模仿起來,能整出十八種花活。

其中的一招就是,用其它茶類來仿制白茶。

比如,用雲南普洱茶的夏茶茶青,來仿制白茶。

隨便采一采,自然是采不到銀針的,夏茶芽頭細瘦到幾乎等於沒有,無法做成銀針。

這也不打緊,人家本來就是仿制,又不是真的要做成一模一樣、成體系成規模當個正規軍。

隨便采個一梗三葉,按照他們自己對白茶加工工藝的理解,放陽光房裏曬一曬,曬個兩三天,手摸上去感覺是幹幹的,就認為做好了。

也不挑,也不撿剔,也不烘幹,更不測含水量,拿麻袋收起來,扔倉居里,好了。

有客人聊起白茶的時候,他們就趁機推銷一番,勝在價格便宜,約摸是福鼎白茶價格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客人一看這麽便宜的白茶,不買白不買。

遂買一二斤,回家嘗個鮮。

就算不好喝也沒事,價格這麽便宜。也沒必要退貨,家裏總有二大爺三大姐四大叔之類的親戚,送給他們,還換了個人情。

美哉。

【4】

大約在2000年左右,雲南夏茶茶青仿制的福建白茶,在市場上一度賺到了無數的眼球,並拿到了許多的代理商資源。

原來代理普洱茶的那一班茶商體系,無縫對接到了雲南白茶身上。

一時間,百舸爭流似的,到哪都能看到有掌櫃在賣雲南白茶。

自不能怪他們,商人總是重利,比福鼎白茶便宜五分之四的零售價,比福鼎白茶進貨價便宜十分之七八的進貨價,利潤值如此之高,產品如此之具有低價競爭力,憑什麽不賣?

然而一兩年之後,眼尖者發現,雲南白茶的風頭,漸漸下去了。

被吸來的那些茶友們,喝過之後,發現了這種茶的缺點,與它的優點一樣明顯。

優點是,便宜,超級便宜;缺點是,滋味淡,不耐泡,含水量高。

這些人裏面,有一部份繼續在浩如煙海的雲南白茶裏,尋找著適合自己價格與口味的茶,而大部份,回歸了福鼎白茶的圈子。

然而,雲南白茶雖然像煙花一樣只絢爛了一次,卻給其它與它曾經同位一哥的茶類們,帶來了希望。

大家都看明白了,模仿是條路。幹不掉你,就借你的船出海,照樣能撈到蝦米,運氣好還能撈座小小的珊瑚。

是以,繼雲南白茶出世之後,其它茶類仿制的白茶,也相繼誕生了。

比如,最近盛囂塵上的,牛欄坑白茶。以及,新近聽說的,老叢白茶。

它們雖然是模仿界的新秀,卻因為實在是另類之極,因而一出來,便牢牢吸引了大眾的關註。

牛欄坑白茶,便是牛欄坑巖茶正式采茶結束之後,留在樹上的茶青,從中采下一梗兩三葉,曬幾天之後的,植物葉子。

茶的主人硬要給它冠上白茶的名號。

仿佛白茶只要曬幹就能喝——是茶界的筍幹豆幹之流。

他們做武夷巖茶尚且要在發酵之後將其烘幹,對白茶則不用,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工藝上的鄙視——骨子裏就覺得白茶沒有技術含量,曬幹就行,跟閩北人曬筍幹似的簡單。

【5】

而這個新近冒出來的老叢白茶,則更加地別出心裁,踴躍制造噱頭。

據說,用的是白茶的茶青,用紅茶的工藝,做出來的茶,名叫「老叢白茶」。

這種概念一出來,就必定是想要在茶圈裏,制造一波巨浪的。

爭議感拉滿。

列位看官想想,白茶的青,用白茶的工藝來做,才是最好。

若白茶的青,用紅茶的藝來做,那還能叫白茶麽?

把霞浦的螃蟹,用川菜的水煮方法來烹飪,這做出來的水煮螃蟹,還能稱作閩菜麽?

當然不能。

故而,這款老叢白茶,從一出生,就註定會引起各種爭議,各種非議。

從工藝上來看,它只能稱作紅茶,而非白茶——紅茶不挑茶樹品種,而白茶,是限定了茶樹品種的。

尤其,白茶不講究老叢概念——滿福鼎的茶樹大多都能滿足老叢的年限要求。

非要在這款紅茶身上再安個「老叢」來做為銷售噱頭,那也是巖茶和紅茶界的常規套路,是這兩個茶類的掌櫃常用的招式。

路數一看便知。

還是別的茶類,來「打白茶的秋風」。

【6】

福鼎白茶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必須是福鼎的青,在福鼎本地加工,用的是福鼎白茶的加工工藝,才能稱作福鼎白茶。

但可惜,白茶不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這便給了其它茶類模仿白茶的機會。

也給了其它茶類胡亂折騰自己的茶青的機會。

其實,任何產品,還是正本清源的好。

什麽樣的原料,按什麽樣的工藝,做成什麽樣的茶,都嚴格按國家規定的標準來執行,才是最好。

創新固然是時代發展的必需品,但盲目的創新,卻並不值得鼓勵。

就像皇帝的新衣,鬧到最後,成為笑談。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