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形似提琴的醬鴨掛滿杭州的街頭巷尾。
杭州人的年味,是從一只醬鴨開始的。
一排排形似提琴的醬鴨掛滿街頭巷尾,老杭州人自然心領神會:再等一等,年關就要到了。醬鴨的地位也會隨著時間抵達頂峰:一頓年夜飯即便再豐盛,也不能缺這道平價美食。
說起來,醬鴨烹飪方便,滋味無窮,下飯下酒都適宜,連邊角料都是寶貝,難怪杭州人會對醬鴨如此癡迷和喜愛。
有句老話叫「不時不食」。每年11月開始制作的醬鴨,無疑是為杭州春節而生的一道菜。又因為各家競爭激烈,百花齊放,甚至還形成了一個獨屬於杭州的「醬鴨江湖」。
醬鴨風靡杭州的歲月不短。至遲在清代,醬鴨已是杭城的搶手貨。【杭俗遺風】記載:「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多者數百,少者亦百余。遠自申江亦有來購者,一過冬至,即銷售一空。」
醬鴨這道杭州名菜,還曾征服過魯迅、豐子愷的味蕾。他們在文章裏都曾提及醬鴨。1935年魯迅給母親回信時說起:「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略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起了白花還是舍不得丟,可見魯迅對醬鴨的喜愛。
「你在杭州有沒有好人緣,全看有沒有收到杭州人過年時給你快遞的醬鴨。」這句話固然有打趣的成分,但還是能從中品出兩個小細節:杭州醬鴨品質夠好,能拿得出手;購買得抓緊,因為真的很搶手。
醬鴨無疑是杭城冬日裏最大的一樁生意。盡管農貿市場、超市和各類店鋪都有醬鴨銷售,但年關將近時,名氣大、好品質的醬鴨仍然難買。因為懂行的吃客心裏都有一個小本本,每年都會提前光顧品質好、名氣大的醬鴨賣家。要是去晚了,只能收獲一句:「不好意思,明年請早。」
醬鴨的秘密究竟在哪兒?
首先,要選對鴨子。杭州人一般用麻鴨或呆婆鴨來制作醬鴨。傳統的做法是,把鴨子背部開啟,身上橫插一根筷子。這大概是為了增加「露出面積」,讓浸泡和晾曬更徹底,成品也更方便對半切開。
其次,要選對醬油。醬油講究「大道至簡」,只用本地湖羊醬油,加些糖,再放點香料就行了。
到這裏,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老杭州人都會輕輕一笑:「把‘醬’和‘鴨’弄對,其實才成功了一半。」
晾曬對醬鴨而言至關重要。值得一提的是,所謂晾曬,並不是一直放在太陽底下曬著,而是晾曬的地方要通風、陰涼。等鴨脖的肉質風幹收攏,能夠明顯看到骨節時,說明醬鴨已基本曬到位。
蒸煮反而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拿回家擺盤,淋些黃酒,大火蒸40分鐘即可。
杭州醬鴨「渾身是寶」。當一只醬鴨被分食大半,盤中只剩下鴨脖、鴨爪或是肉少骨多的部位時,再端進後廚,片刻後又能做出一道「老底子」味道:醬鴨菜泡飯。
就物盡其用這一點來說,杭州醬鴨倒是和北京烤鴨有些相似。
統籌/陳婷婷、吳一釩
文/杭州日報記者李維和
圖/杭州日報記者葉叢
來源: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