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喝肉桂巖茶,你有喝到過青味嗎?好好的巖茶為什麽會有青味?

2024-05-20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正選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茶友喝茶遇到疑惑之事,找我問詢。

她說,最近喝到的好幾款肉桂裏,都能微微感受到一絲來路不明的青味。

問她,這種青味如何表現?

她回答如下:

感覺既不是山場氣息帶來的薄荷清涼感或是老叢的青苔味,也不是返青出現的生澀味。

這種青感會給口腔帶來負重感,讓舌面發緊,喝到第四泡時不適感最為明顯,最後把茶一悶泡,出現鎖喉感。

這些澀感不好化開,要喝點白茶或普洱才行。

關鍵是這種青感都在一些大品牌的高端巖茶裏出現,這才是讓她尤為糾結之處。

【2】

她首先懷疑是原料的問題,認為是施了葉面肥或農藥而產生的這種青味。

據她所說,出現青味的高端巖茶來源正規、靠譜,喝起來內質豐富,香氣張揚,整體感覺沒有問題,比她平時喝的正巖茶內質還要厚,應該接近核心山場了。

如果能確認是好山場的茶,那基本可以排除施肥和農藥的問題了。

要知道,核心山場屬於武夷山受國家級認證的著名景區,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得到嚴格看護。

為了防止景區受到人為汙染,很早就不允許有人住在景區內。

從景區遷出來的居民也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中一處安置點就是「天心村」,現在成了赫赫有名的正巖第一村。

可想而知,在景區範圍內,噴灑農藥、施肥等做法是被明令禁止的,這樣做對生態環境的養護大大不利。

另外,核心山場的原料金貴無比,那些坑主、巖主們都使出渾身解數去照顧那些茶樹。

用了農藥、肥料的原料做出來的茶品質會大打折扣,香、味都不夠純正。

所以,要說到「如何不動用科技與狠活,讓茶樹生態健康成長」這個話題,我認識的正巖茶農們能給你長篇大論一番。

都是多方嘗試、各種折騰多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3】

排除了農藥和化肥的可能後,她又問是不是做茶人在工藝上有意為之,或者是一種現在武夷山人流行的巖茶制法。

不然為何那麽多大牌的高端茶都有這個味?

這位茶友對巖茶的了解屬實不淺,很快就讓她摸到了這個問題的命門所在。

她所說的這種青味,我認為應該是茶葉內有一小部份青沒有轉熟導致的。

時逢武夷山做茶季,趁著大夥兒都在熱議巖茶工藝之際,也從茶農處得到了這種看法的印證。

茶農告訴我,倒青時,青沒有倒透,茶就容易出現青味。

茶農接著說,這雖然不是恰當的做茶方式,但現在有不少人把這種做法放在肉桂上,有意增加肉桂的辛辣感、濃烈度。

過去做茶,大家都把註意集中在巖茶的水感上,認為要把每一片青葉都做熟做透了,才能得出細膩綿柔的水感,茶葉喝起來鮮甜度更高。

但現在是反其道而行之。

不知道是誰忽然發現不用把青葉倒透來就開始搖青、做青,最後出來的肉桂能展現出高濃度的刺激感和收斂性。

他們認為這種制茶之法符合肉桂的定位和表現,故而紛紛效仿。

茶農強調說,只能適量留一點青不做熟,多了就會有明顯的夾生味。

我倒覺得這樣做,肉桂裏出現的不是辛辣味,而是青辣味,就像芥末的那種青中帶辣的感覺。

做工巧妙的人,只在水底保留一點點青感,普通喝茶人很難察覺。

況且如此「留青」做法能放大肉桂的青辣感和烈度,可完全分散開喝茶人的註意力。

如找我問詢的那位茶友的喝茶功力深厚者,不多。

【4】

與茶農探討完,想起去年被網友們挖出的一檔廚藝比拼的綜藝節目,主持人曹可凡吃到一道菜後流露出猙獰的表情。

原因是選手俞濤制作了「九轉大腸」這道菜,還特別認真且驕傲地告訴評委,他保留了一部份大腸的味道。

這位樸實的選手為了讓人知道吃的是大腸,「特意保留了一部份原本的味道」。

熱衷於鉆研、創新的武夷山人為了讓肉桂辛辣感加強,做茶時特意保留了一部份青在茶葉體內。

這是在費盡心機地犯錯,還是在無辜善良地犯錯?

或者他們從內心裏覺得這樣做是對的?

做茶和做菜有相通之處,主動權都掌握在做茶師傅或廚師手裏,他們完全可以憑著自己的心意做出任何樣子的菜品或茶品。

或許有人是想讓自己做出的才別具一格,或許有人是想讓自己做出的肉桂更具個性和特色。

如果單純從創造者的角度來看,這樣做沒有對錯之分。

可是在消費者眼裏,他們不能接受和認可能挑出毛病的商品。

看看吃了九轉大腸的曹可凡先生,他那個表情足以說明那道菜難吃得要命。

資深的巖茶人也能精準地指出做茶人在肉桂裏故意留下的瑕疵。

他們甚至留有遺憾地說,可惜了這麽好的原料,水路不順,滋味再淩冽也枉然。

【5】

借著探討「肉桂裏的青味」這個話題,希望武夷山的做茶人們能多些反思。

工藝可以創新和改良,但路子一定要走正。

說到底,「留青」肉桂玩得就是一種巧妙的障眼法。

做茶人自以為技法高超,卻不想在水底留下的小伎倆還是被發現了。

這就說明,瑕疵是無法被掩蓋的。

而且這留的青十分講究量度,跟風效仿的做茶人裏,又有幾人能準確拿捏這個度?

難怪現在市面上那麽多又青又生、半生不熟的巖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