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武漢的「洪山菜薹」背景這麽強大,難怪普通人吃不到,傳聞很玄乎

2024-01-22美食

在武漢市洪山區的寶通禪寺下方,隱藏著一片神奇的菜地,這裏種植的蔬菜背後有著令人驚嘆的歷史,與慈禧太後之間甚至有著深厚的淵源。這特殊的蔬菜就是洪山菜薹,它只生長在洪山寶塔的周圍,成為寶通禪寺內的一道獨特景觀。

洪山菜薹,又稱蕓菜薹或紫菜薹,擁有著超過1700年的種植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夏小正】中就有關於「正月采苔、二月榮蕓」的記載,揭示了它古老的起源。東漢時期,【名醫別錄】記載著蕓薹為「人間所啖菜」,這便是紫菜薹的早期名字。到了唐代,洪山菜薹已經成為貢品,進入了官方體制。清代更是被賜予「金殿禦菜」的尊貴地位。慈禧太後對它鐘愛有加,常常派人前去武昌洪山一帶尋找。這個時候,洪山菜薹已經是普通百姓難以品嘗的珍品。

然而,如今,洪山菜薹已經遍布大江南北,成為了一道家家戶戶餐桌上的美味。尤其是武漢人,對這一蔬菜情有獨鐘。但在寶通禪寺內的菜薹卻不同尋常,有著令人垂涎欲滴的口感,卻依然是一般人難以品味的稀罕之物,被稱為特貢,即便富裕也難以購得。那麽,寶通禪寺內的菜薹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寶通禪寺作為武漢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朝劉宋時期,最初名為東山寺。經過多次更名,明朝初年改為寶通禪寺,至今仍然沿用。在漫長的歷史中,寶通禪寺得到了多位皇帝和王侯的大力支持,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寺院之一。

寺內的洪山寶塔最初名為臨濟塔,建於元代,如今仍然是武漢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寶塔之一。這座寶塔高45.6 米,有七級八面,采用內石外磚的結構,宛如一部活著的歷史。洪山菜薹的美味和高價與這座寶塔緊密相連,被戲稱為 「塔影菜薹」。生長在塔影下的菜薹比其他地方的更加美味和珍貴,甚至有人相信,這些菜薹吸收了寶塔和鐘聲的靈氣,因此才如此鮮美,贏得了「塔影鐘聲映紫菘」的美譽。雖然這種說法充滿了想象力,但在許多老武漢人看來,這裏的菜薹才是最正宗的。

洪山地處丘陵地帶,地勢復雜,土質豐富,有紅壤和黃壤,適宜冬春季節的菜薹生長。與其他地方相比,它們的顏色和口感都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如此明顯,以至於在菜地附近豎立了一塊牌子,警示人們不得取土,否則將受到嚴重懲罰。

關於洪山寶塔與洪山菜薹之間的傳說還有許多,其中包括與一段愛情故事有關,以及與孫權有關。有一種說法認為,先有寶塔,後有菜薹。相傳,觀音將一顆菜薹的良種遺留在寶塔的頂端,不久後,塔頂長出了一株高大的菜薹。寺內的和尚無法采摘,只好等待菜薹開花結果,然後請神鳥采摘種子,這樣洪山菜薹才來到了人間。

另一種說法則相反,認為先有菜薹,後有寶塔。據傳,唐朝開國元勛尉遲敬德路過江夏縣(今武昌),在郢州刺史家享用了一頓飯。盡管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但尉遲敬德只對一道紫色的蔬菜情有獨鐘,並請求郢州刺史每年送他一筐這種蔬菜。

然而,三年後,尉遲敬德未收到菜薹,派人前往江夏催促,卻被告知東山出現了「井蛛湖怪」,將菜薹吃光了。尉遲敬德前往東山後,確實發現了被妖怪吃掉的菜薹。為了鎮住妖怪,他在東山南麓修建了一座寶塔。不幸的是,尉遲敬德因此勞累過度,最終去世。寶塔建成後,塔下長滿了茂盛的菜薹,其中以寶塔投影的地方生長的薹菜味道最佳。

因為千年古寺和百年寶塔的原因,洪山菜薹的「背景」顯得非同尋常,充滿了傳奇色彩。盡管可能存在一些誇張的元素,但無論如何,它確實是一道不容忽視的湖北特產,成為了普通人家餐桌上的珍饈。由於其紫色的色彩,經過霜凍後更顯美味,因此還有「紫氣東來」的美譽。這種蔬菜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口感,還在於它背後悠久而神秘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