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晨讀|錢江:土俗村品嘗人參雞

2024-07-10美食
去南韓首爾的「土俗村」,吃典型韓餐「人參雞」。
前些日子去了南韓首爾,參觀青瓦台總統府舊址後步行繞了大圈,找到頗有名氣的「土俗村」,吃了典型韓餐「人參雞」。其實我是來過一次吃過人參雞的,細節卻完全忘記。十多年前曾來首爾,主人款待,到「土俗村」一餐。但那次的身份是一個代表團成員,而且領隊,席間正襟危坐,與主人免不了一番問答互動的客氣禮節。人參雞送上來,依稀辨得模樣,吃在嘴裏是什麽味道來不及詳察,十多年過去忘得一幹二凈,餐館外貌也想不起來了。
這回是身為遊客專程前往,到時已在午後兩點多鐘,過了飯點。但一看到「土俗村」餐館的木結構,就喚起了對當年模樣的記憶。更驚嘆的是,餐館門前排隊者有數十人之多,90%以上是中國遊客,即便不是中國遊客,大概也是陪同中國遊客而來的。前面已經翻台兩回了,因此排隊時間不長就進餐廳坐下。此番品嘗就仔細起來了。
童年的我對雞頗有一些崇拜。那是1962年,祖父患胃潰瘍在上海開刀。時當「三年困難時期」收尾,物資供應仍然匱乏。為了祖父術後調養,家裏花了35元錢買了一只母雞,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一筆錢,在上海可以供兩個人一個月的生活。祖母告訴我,這只雞連肉帶湯全都給祖父補養身體。像我這樣深受疼愛的家中長孫也嘗不上一口,令我非常驚奇。在此後長大成人的日子裏,雞一直被我視為食中珍品。上山下鄉的邊疆歲月裏,知青群落中不時鬧出一些模仿「鼓上蚤時遷」的勾當,既是笑談也是不堪。「文革」結束上大學了,頭兩年夥食雖有改善總體依然寡淡,但是偶爾弄一只雞來吃,已是努力可及了,可以用糧票向郊區農民換取燒雞。有一位身材壯碩的同班同學,13分鐘將他換來的一只燒雞全部吃盡,引起同學們一片贊嘆。又過了些日子,轉折點出現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我到美國訪學期間自行開夥。主要做什麽菜呢,那就是雞。雞是當地超市裏最便宜的肉食,39美分一磅。我雖不是天天吃雞,三天兩頭則是確定無疑的。這一年下來,雞,從心目中的美食之巔懸崖跳水。歸來之後,很少想到會點一只雞來嘗嘗。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歲月的雲彩堆積得多了,對往事的飄忽回想也越來越多,此番來到異國他鄉土俗村吃雞,串聯回想,就有些認真了起來。
土俗村人參雞一人一份,端到面前的食缽裏有一只童子雞,雞腹內有個飯團,裹了一根人參,雞肉裏人參味道一嘗便知。每份雞的價格分為2.7萬和2萬韓元兩種。2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05元。初入席不知道兩者區別所在,發現前後左右食客大部份是中國遊客,就在席間請教。原來貴的是烏骨雞,另一種是普通童子雞。鄰桌建議,普通雞即可。在心情寬松中完成人參雞品嘗,覺得味道有特色蠻不錯。能有這番感受,和此行自始至終的輕松是分不開的。所以說,品嘗餐桌主菜,與時間、處境,與歲月聯想聯系起來,別有一番滋味。(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