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在一飯一蔬中,感受文化的厚重

2024-06-29美食
食韻千年,猶如一幅細膩的畫卷,緩緩展開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每一個烹飪技巧都訴說著千年的傳承與智慧。
中華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其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令人嘆為觀止。
從南國的精致點心到北疆的豪放烤肉,從東海的海鮮盛宴到西域的絲路佳肴,中華美食如同一個五彩斑斕的寶庫,蘊藏著無數令人垂涎的美味與秘密。
而在其中,那些深藏不露的美食文化更是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等待著我們去探尋、去品味、去傳承。
01
「楷書 之祖 」 獲曹丕親賜之禮,竟是火鍋?
如果讓你說一道中國人都不會拒絕的美食,那麽我想,它一定是「火鍋」!
全國各地的人都有著屬於自己家鄉口味的火鍋!
【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中講道:
老北京涮羊肉,湯底沒那麽講究,在意的是醬。
廣東潮汕吃火鍋,清鮮湯底,吃的都是蝦仁魷魚、腰片肚片、魚片雞片、魚滑蝦滑。
川渝火鍋,濃油麻辣,烹煮那些別處不一定會吃的部位。
火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那時曹丕曾賜給「楷書之祖」鐘繇一個「五熟釜」。曹丕給鐘繇寫信說,古人用鼎,都是一體調一味;五熟釜好啊,可以調五種味道——似乎是個分格鍋,類似於現代鴛鴦火鍋。
不只是三國時期,宋遼時期,火鍋已經流行南北。北方,遼國用鼎煮肉,技術很成熟。
劉若愚有本書叫【酌中誌】,寫明朝後期宮廷,提到天啟皇帝喜歡吃一種雜燴鍋: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及筍雞脯,又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筋共燴一處
吃,是中華民族最樸素的社交方式。無論是家庭的溫馨晚餐,還是朋友間的歡聚時光,餐桌上的交流總是那麽自然而然。
食物的美味可以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心靈在味蕾的舞動中相互交融。
在品味美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食物帶來的愉悅,更能夠體會到那份深厚的家國情懷。
02
吃的是臘八粥,紀念的卻是家國
臘八節我們都在同一天過,但臘八粥的配方卻是家家不同,在【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中,張佳瑋的外婆總是翻箱倒櫃地找各色米糧來煮,美其名曰:「主要是看個誠心!你看我什麽都拿來給觀世音菩薩了,一定能得好報!」但其實是在清糧庫。
——話說,臘八粥最初,好像跟佛教掛鉤。
宋朝【夢粱錄】裏說得明白:「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然而習俗流傳至今,早已包含了更深的含義。
冰心在她的文章【臘八粥】中提到臘八對她個人的意義:她外婆與母親,忌日都是臘八,所以喝臘八粥,是紀念外婆與母親。
在那個戰爭年代,冰心在文章【臘八粥】中說:「這些紅棗、花生、栗子和我們能湊來的各種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羅漢,而是象征著我們這一代準備走上各條戰線的中國少年。」
【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中說:吃臘八粥這個習俗,最初也許跟佛教有關,但千年以來,已經被勤勞且愛吃的人民,同化成民間習俗了。像冰心老師這樣,將臘八賦予自己的意義,有自己的紀念,自己的掛懷,也很好。
03
食韻千年 , 中華美食的盛世華章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很多飲食習慣,早就和最開始時大相徑庭,就像禦賜給鐘繇的火鍋,一開始也沒有這麽多口味,就像每年都要喝上一天的臘八粥,一開始,也只是「佛粥」。
張佳瑋在【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中說:其實也不用刻意去理解:世上大多數事追根溯源,原初的模樣,都和現在的形態大不一樣。生機勃勃的文化,就是這樣的。
【舌尖上的中國】拍了7季53集,仍舊沒有說完中華美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美食如同一部食韻千年的盛世華章,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感。
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底蘊,每一個食材都訴說著古老的故事。而在這幅美食的畫卷中,我們品嘗的不僅僅是味道,更是文化的傳承與家國情懷的共鳴。
美食是我們連線彼此的橋梁,家國情懷亦是我們心中永恒的信仰。
我們不僅是味蕾的享受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家國情懷的守護者。
【愛吃的人可以做朋友】這本書,從一日三餐,到四時節氣的時令美食,從國內的傳統飲食,到海外的異國風味,作者用明快、風趣的文字,讓美味躍然紙上,讓生活多出一份暖意,讓熱愛生活的靈魂找到心心相印的默契,更讓我們看到美食中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溫暖的故事能夠讓我們舒緩壓力、愉悅身心。翻開這本書,逃離庸常的當下,從無錫、重慶、蘇州上海到瑞士、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既有對市井生活的細致描寫,也有對異國都市的精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