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是什麽?這片土地承載著豐收的希望,也是我們情感歸宿在那片記憶的寶庫內。每當提及故鄉,那些兒時的味覺在腦海中一一浮現。冬天,萬物寂靜,雪花紛飛的九嶺山腳下鄉村,有的鄉村人家飲煙飄蕩,有的鄉村人家餐桌旁,那時家的和諧與溫煦,已經被散發出辣椒幹味,加得辣濃、情濃、意濃,長在後思鄉更會濃,吃辣椒幹長大的他們,走出這塊鄉思土地,骨子內形成了堅韌與毅力。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四川、湖南、江西鄉村人家,辣椒幹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味道,鄉村人家每天餐桌上必須配料,說是配料吃起絕對是辣的主角。無辣不下飯,是江區修水縣鄉村人家的諺語,吃辣椒能力,辣的風味各地不樣,其它省不是了解,江西與湖南、湖北的交界地區可以說無辣不歡!與安徽、浙江交界的地區微辣而已,靠近廣東、福建地區只能說是有些辣味,江西最能吃辣當屬萍鄉蓮花!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正因為各地區喜愛的辣味不同,制作過、曬的方式而成辣椒幹也不同,大家熟悉多是紅辣椒幹,紅辣椒幹口感是酥脆,辣得使人汗流浹背的爽快。黃、白色辣椒幹不僅顏色、辣的風味也不同,紅辣椒幹入口激烈、尖刺感,黃、白色辣椒幹入口軟綿、辣味由濕至幹,慢慢地味蕾逐漸接受它的軟辣口感,這就是江西修水縣鄉村人家獨特的味道。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每年炎夏季節,江西九嶺山腳下勤勞的鄉親,清晨到菜地裏精心挑選深綠色辣椒,摘好一背竹簍後才回家吃飯,早飯後將青辣椒清洗幹凈,再倒到燒開的大鍋內煮,時間長短由自家辣味的喜愛,煮得時間長、辣而不刺激,時間短、則是辣而軟綿,恰到好處的辣,就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采用這種傳統的手工方式,我們叫撈辣椒,這個過程制作中,要確保辣椒不能熟,使原有的辣味儲藏在果肉內。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撈好辣椒後,用竹編簸箕或長曬墊,在陽光下暴曬三四天,第一天曬得色彩是青綠色,第二天開始變成白色,曬到白中泛黃,才能用陶罐密封裝好,等到秋末、寒冬、春季也可以作為烹飪佐料,增添菜肴的辣味。在修水縣城、小鎮還是鄉村,有臘肉時常常與黃、白色的辣椒幹、大蒜苗小炒,大人們可做下酒菜,小孩們挑選瘦肉吃,辣得‘呼呼’大叫,也有辣得邊吃邊哭,也有辣得鼻涕長流,只有多吃飯才能解辣,這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贛菜佳肴。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黃、白色辣椒幹是修水人每家必備的辣味,也是贛菜辣的一部份。它是修水鄉村人家一代又一代的傳承風味,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征。黃、白色的辣椒幹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而失去原有的風味,現在還保留了其傳統特色。新的烹飪方法和食物搭配搭配,反而更受鄉親們的歡迎,成為了當地的一張美食名片。黃、白色辣椒幹制作過程中,是鄉親們的辛勤付出,每一片都蘊含著他們的汗水,讓修水鄉村贛菜得以薪火相傳。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修水鄉村的黃、白色的辣椒幹並沒有走出本地,走進愛辣的人家餐桌。它獨特的口感要老鄉們多多推薦,才會贏得愛辣人士的喜愛和認可,理由相信,黃、白色的辣椒幹會在贛菜中占據一席之地。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
作者媽媽曬的黃、白色辣椒幹,拍攝於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