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靠「擊鼓傳花」奶茶店,我賺了160萬

2024-01-31美食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張琳,原文標題:【靠「擊鼓傳花」奶茶店,大廠員工賺了 160 萬】,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從互聯網大廠離職後,不想再做打工人的北京90後女生李筱月,想要透過加盟茶飲店,自己當老板。2020年8月,李筱月開起屬於自己的第一家奶茶店。但僅僅三個月過後,李筱月就不得不將店鋪轉手,僅轉讓費便虧進去了2萬元。

成本低且易上手的茶飲店,正吸引越來越多如李筱月一般的年輕人加盟,但年輕人透過開奶茶店致富的夢想,往往被現實撞得粉碎。

中研普華在【2021-2025年中國奶茶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奶茶店的存活率只有20%左右,且大部份新開奶茶店處於虧損狀態,可持續經營超過一年的奶茶店僅為18.8%。

如今奶茶店越開越密集,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缺少創業經驗的年輕人,在掏空自己——其實更多是父母——的錢包支付加盟費後,還要面臨高昂的房租成本、人工成本、材料采購等,引流推廣、平台促銷更是樣樣都需要花錢,最後一算不僅沒賺到錢,還可能因此背上負債,最後只能關門大吉。

李筱月也曾想過好好經營一家奶茶店,但首次開店遇挫後,李筱月放棄了「開店守店」的傳統經營思路,開始有了「不斷開店轉店賺轉讓費」的新想法。在不斷找人高位接盤的經營模式指導下,在隨後的兩次新茶飲品牌加盟及結束過程中,李筱月凈賺160萬元。

不過,李筱月也很清楚,自己當下的經營模式,並不是一種可以持續的賺錢方式。在新茶飲市場越發飽和的當下,想要找到下一只「下金蛋的雞」,正變得越來越難。

李筱月不僅需要不斷去找到新的可加盟品牌,還要對品牌發展趨勢,以及進入和結束的時機等等,判斷到位。「在我加盟茶飲店這幾年的過程中,看到了太多沒能全身而退的加盟者,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盡管一著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但李筱月暫時還不想結束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最近,她剛剛參加完一個新茶飲品牌的加盟商面試。

以下是李筱月的自述。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新茶飲行業如此內卷,加盟又「十店九虧」,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前赴後繼地湧進來?別人我不清楚,但我做的並不是「開店守店」的傳統加盟生意,而是持續開店、轉店,從中賺取轉讓費。

然而回想創業初期,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不想繼續上班內卷的我,只想做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小生意。成本低且易上手的奶茶店成了我的首選,但因為沒有相關經驗,我一開始就想加盟一個知名奶茶品牌。

靠上班攢下的積蓄,我很快透過了品牌的資質稽核,但最終卡在了選址上。新茶飲品牌對店鋪的選址要求普遍較高,選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能決定一家餐飲店的生死,但對於我這樣沒有什麽資源的創業者而言,客流量好的商場基本不敢考慮,因為掏不起10萬元的進場「公關費」。

於是,我先後送出了七八個選址位置,卻遲遲沒能透過稽核。就在選址的過程中,我留意到了另一個品牌。這個大眾耳熟能詳的品牌並沒有開放加盟,而所謂的品牌名也只是一個品類名,任何人都可以開一家同名的店。

當時這家店的老板也在轉讓,我看了營業數據,覺得還有盈利空間,就花了12萬元盤下了這家店。2020年8月,我終於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奶茶店。

還沒來得及高興幾天,我就發現,開茶飲店真的是一個累活。因為這家店基本等同於自營品牌,我需要自己買原材料,自己上外賣,連上新都是在原配方基礎上自己研究出來的。為了節省成本,我也經常充當店員,每周末都在店裏搖茶,從早上9點站到晚上10點。

剛接手的時候,因為是夏天,還能賺到錢,但到了11月份,天氣轉冷之後,營業額就開始下滑。這段經歷也讓我清醒地認識到, 茶飲賽道馬太效應很強,只有加盟大品牌才能為門店賦能, 這也更堅定了我加盟知名品牌的想法。

於是,在我終於透過了心儀品牌的選址稽核後,我立刻將這家店轉了出去,轉讓費僅收回了10萬元,3個月虧了2萬元。

當我費盡力氣把第一家店轉出去時,我已經感受到了新茶飲市場競爭的殘酷。我隱約覺得加盟一家店持續經營這條路似乎走不通,於是有了「不斷開店轉店賺轉讓費」的想法,而接下來的經歷更加驗證了我的這一想法。

2020年11月,我加盟到了心儀的品牌,店鋪位置選在了一家超市的出入口附近,包括加盟費、房租和人工成本等,前期我一共投入了60萬元。

作為加盟商,我的盈利情況除了與我個人的營運水平相關,也與品牌的產品設計、擴張節奏,以及加盟政策等息息相關。

我所加盟的這個品牌的產品選單更偏向冰品和果汁類產品,所以夏天和冬天的營業額差距很大。夏天的時候,門店一個月營業額能做到四五十萬元,但到了冬天,保本都成問題。

品牌也會統一線上上平台搞直播售券的大額補貼活動,這樣的促銷的確能帶來客流量。杯數的增加帶來物料的消耗,對於品牌而言當然是「只賺不賠」,但 對於加盟商而言很有可能是「賠本賺吆喝」。

考慮到產品客單價本就不高,雖然品牌會給加盟商一定的補貼,但產品利潤還是會降低一些。另外,我還要考慮人工成本,所以跟總部打了申請,僅工作日可到店核銷,客流量較高的周末不參與促銷活動。

更糟糕的是,一年時間內,周邊同一品牌的加盟店從只有我一家店,增加到了4家,並且其他3家店和我的店距離只有大概一公裏。

線下還好,因為我主要依靠的是超市的客流,但如今外賣能點到七八公裏以外的商家,所以線上打架很嚴重。只有我一家店的時候,我每月線上訂單大概4000到5000單,但另外3家店開起來之後,我的線上訂單數量直接少了一半。

周邊密集開店攤薄了門店利潤之余,我的房租成本還在持續增加。對於幾乎所有餐飲從業者而言,房租都是成本支出的大頭。如果租的是商場店,情況相對會好一些,因為商場不會漫天要價,也不會漫天漲價。但如果是從個人房東那裏租,租金基本每年都會遞增,最少5%。

即便是疫情期間,我所租的商鋪第二年房租依然漲了5%,而我隔壁的商鋪也是同一家老板的,首次租金卻和我前一年的租金持平,每月2萬元。

房租還在持續上漲,但我的單店盈利水平已經到了頂點,很難再有大的突破。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在繼續門店營運的同時,開始找下家接手,並尋找下一只「會下金蛋的雞」。

店鋪轉讓的訊息一出,就有很多人聯系我。2022年3月,我以50萬元的價格把這家店轉了出去,在此之前,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已經收回了本金,一共凈賺60多萬元。

賺到錢後,我的膽子也變得大了起來,在看好下一個品牌後,直接加盟了兩家店,前期投入一共140萬元。

2022年10月,我新加盟的兩個品牌店同時開業,但這次我的運氣就沒那麽好了,其中一家開在了一家商場負一層的高端生鮮超市旁,但很快超市就撤出了,商場也沒能引進其他超市,導致客流量不足,影響了營運情況;好在另一家店的營運情況不錯,8個月就回了本。

回本之後我立刻找人接盤,最終兩家店一起打包120萬元轉了出去,凈賺了100萬元。

近期,我剛剛參加完一個新茶飲品牌的加盟商面試,我此前預估的前期投入不超過100萬元,但聊完才發現要150萬元起步了。

新茶飲賽道都已經卷到加盟商面試了。我最近面試的品牌就要經過初審、一面、二面,稽核加盟資質包括驗資和考核管理經驗、行業經驗等等。這也讓我夢回畢業前找工作的階段,我甚至提前在社交平台上做攻略,並找面試過的人詢問經驗。

我之所以如此重視,是因為想要加盟的這個品牌最近勢頭很猛,加盟門檻很高。去年12月我就已經線上上申請了,稽核透過後,面試時間排到了1月下旬,我透過一個朋友側面打聽了下,目前京津冀的加盟商都在北京面試,已經排了一萬多人了。

如今各大新茶飲品牌爭著上市,對我們這些加盟商而言,其實弊大於利。 上市意味著更大的規模擴張,這就意味著之前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年內附近開出3家店」的經歷,會不斷重演,加盟商的利潤也會隨之被攤薄。

對於殺紅了眼的品牌方而言,不斷擴張又是必然的。在我剛剛經歷的這次加盟商面試中,面試官問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對品牌方頻繁布店怎麽看?」我內心怎麽想的不重要,想要透過資質稽核,就要給出對方想要的答案:「這樣品牌勢能才會越來越大,我們加盟商才能活得更好」。

不是說品牌擴張就一定會傷害到加盟商的利益,而是有個「度」的問題,或者說一定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陣痛,但作為加盟商,要看自己是否有陪跑的能力。

比如單一城市的加盟店,如果品牌勢能不足,在0-50家進去的時候需要一段時間「養店」,但在50~100家的時候,可能進去就直接能賺到錢,但在超過100家的時候,利潤可能就會因為開店密集被稀釋。不過如果資金能支撐住繼續陪跑,等到品牌幹掉對手,贏家通吃的時候,還會賺上一波。

但很多中小加盟商並不具備這樣的經濟實力,尤其是新茶飲賽道,新品牌層出不窮、產品同質化、品牌護城河低,誰又敢保證自己一定能跟對「大哥」,等到一統江湖的那一天。

我也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才選擇了「快進快出」的開店方式。但我也明白行業競爭加劇下,品牌越來越集中,我這種賺錢模式持續不了多久。

我需要不斷去找新的品牌,除了自身的選址和營運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品牌發展趨勢的判斷,以及進入和結束的時機把握。在我加盟的這幾年的過程中,看到了太多沒能「全身而退」的加盟者,最終只能關門大吉。

隨著我對市場和品牌越來越了解,我發現能滿足我條件的品牌越來越少。而我能選出來的,其他人也看得到,這就是我最近看好的品牌要排上半個月才能面試的原因之一。但好的品牌,加盟費也同樣水漲船高,啟動費用都要150萬元的話,能接盤的人會少很多。

與此同時,品牌對加盟商的「收割」也越來越重。大部份新茶飲品牌的加盟費都在35萬元左右,其中包括品牌使用費、設計費、培訓費、首次物料費、器材費、營運費等。以前的營運費是每年1萬元左右,現在基本全都變成了提點的方式,每個月要提走單店營業額的1%~2%,以單店每月營業額平均30萬~40萬元來計算,每年的營運費就增加到了4萬~5萬元。

除此之外,裝修費用也越來越貴。我之前加盟的品牌,裝修費基本上每平方米2000元左右,最新洽談的品牌每平方米裝修費用在5000元~7000元之間。面試的時候,招商人員還問我「對器材的裝修和叠代怎麽看?」。

還能怎麽看?就是花錢唄,而且還不是一筆小數目,動輒20萬元起步。裝修叠代也基本上是所有品牌加盟商都要面臨的問題,我加盟的第一個品牌到期後,也有專人來稽核店內裝修和器材情況,只是當時因為狀況不錯就沒讓換,但此後是每年一考核,如果趕上總部統一換風格,就必須換了。

另外,以前的加盟合約大都以三年為有效期進行簽訂,但現在的合約期越來越短,有的品牌一年就要重新簽訂一次。如果加盟商沒有透過品牌的考核,品牌就不會續簽,你前期的投入也就打了水漂。

換句話說, 如今品牌給到加盟商的保障越來越少,收割花樣卻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難找到「接盤俠」了。

(文中李筱月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張琳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