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兩個資深藏家成茶友:人到40,會愛上老茶

2024-06-15美食

83年的啟華是福建南平人,

喝茶幾乎貫穿著他的童年生活,

「那時候我們的茶碗和飯碗是共用的。」

現在他從事古董茶的收藏已有20多年,

也成為了古董茶鑒定專家。

收藏、經手過的整桶印號級老茶已數不清,

單餅價值就能達到幾十萬,

經手最老的茶葉已經有100多年的儲存和傳承。

小五和啟華是多年的茶友。

他是浙江人,資深紫砂藏家,

經手的紫砂茶具可以追溯到明代,
從陳鳴遠到顧景舟,

見證歷史的古董老件是他的熱愛所在。

6月初,一條在杭州與啟華、小五相聚。

他們觀察到,

中國人好像都是從40歲後開始喝老茶的,

而他倆是早早入了老茶的坑,

開玩笑自稱是比較「老派」的人。

「老茶的風味是沈著的、內斂的、克制的,

讓人在快速的節奏裏面安靜下來,

向內去索取。」

「年紀到了,你會愛上老茶的。」

本次一條拍賣聯合啟華、小五,

精選了30款展覽級茶道具,

和10款原封原包珍稀老茶。

編輯:張銳嘉

責編:陳子文

以下是啟華的自述。

作為福建人,我從小就喝茶,但小時候喝得比較粗,都是用大缸子泡的茶,渴了就直接去倒,當時茶碗和飯碗是共用的。

20來歲時,有一天一個朋友說帶我去喝龍井茶,我說龍井是什麽茶?肯定都很苦的嘛,不好喝的。結果那次喝完竟覺得口腔有些甘甜,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回甘,那一次讓我覺得原來茶是這麽神奇的東西。從此我喜歡上了喝茶。

大多數茶是要喝新的,比如綠茶,但普洱茶可以越陳越香,反而是喝時間久遠的。我現在就在做普洱茶的古董茶收藏和交易。

我收藏的最古老的一件是一九二幾年的,新中國成立前的好茶,也是我們目前能喝到、接觸到的最老的普洱茶了。而我們最古老的茶樹在雲南也有3200年了。

古董茶分為幾種形態:清宮當時制作金瓜貢,現在市面上還有兩顆,一顆是在杭州茶研所,一顆在故宮;還有人頭供,就是把茶葉揉成人頭大小的坨狀;清宮裏還有茶膏,就是用普洱茶熬制成的茶汁,濃縮起來,像我們現在所說的濃縮咖啡。

多數人認為鑒別茶的好壞需要喝,但對於古董茶來說,要靠鼻子聞,便可以初步鑒別古董茶狀態。

啟華在拍攝現場鑒別88青(左)和無紙紅印兩款古董茶

這一款是1989年的88青茶餅,價格在18萬上下,柄頭比較大,中間的茶字是蘋果綠,網格棉狀的棉紙。鑒別老茶我們一定要堅持一個東西叫「原包」,就是沒有被開啟過,老茶特別是88青是非常註重倉儲的,只有純幹倉的倉儲狀態、且高香的茶,才能叫88青。

如果說80年代老茶必看88青,那麽50年代左右就是紅印,這種8分倉儲的價格,大概在40萬左右。

有人說,開啟喝嘗一嘗不就行了嗎?如果需要透過開啟喝去檢驗它的真假的話,我們常開玩笑的一句話就是:你已經上當了(笑)。

古董茶大概是在04、05年在大陸開始熱起來的。其實80年代普洱古董茶在香港已經非常昂貴,市場重心後來轉到台灣,又轉向大陸。

目前來看買或者收藏古董茶的藏家基本都是40歲以上的,經濟可能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口味和偏好。就像年輕人更喜歡新鮮張揚的事物,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喜歡沈著內斂、克制的東西。

近幾年拍賣價格最高的古董茶拍到了2600萬港幣,是一桶1920年代的福元昌,主要是因為它的品質足夠好,也因為它的稀缺性,再加上福元昌在當年也算得上是好茶。

當然一杯好茶是離不開茶壺的,茶壺在泡茶這件事的重要性上,僅次於水。不同的茶類和不同的泥料、形狀、和燒制的溫度都會對茶湯造成影響。

以下是小五的自述。

我跟啟華認識有七八年了,有時候我開玩笑說,我們都是比較老派的人。

小時候我學的繪畫,本來想著長大當藝術家的,後來年輕的時候就接觸到了茶,喜歡玩茶壺。

第一次喝茶還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們住在那種院子裏,有個鄰居在樹下泡茶,就是我們現在流行的功夫茶,我在陽台上看到他,他就叫我也下去喝茶。好像真的從那一次開始,我喜歡上了喝茶。我的第一支茶壺就是他帶我去買的,可能現在來看連個合格的工具都算不上,只是能泡茶罷了,但當時覺得很酷很有趣。

我為什麽會喜歡老件?好的老件真的能夠跨越時空,當我們用從未接觸過的眼光來審視老物件,它們居然很時髦、很現代。

比如我收藏的這個印有龍井字樣的紫砂壺,有十幾年了,價格是這些壺裏面最便宜的。

有一次我去宜興,看到了朋友的龍井小石瓢壺很喜歡,當時我也有一只陳壽珍的小茶壺,想跟他換。因為我的壺價值更高一些,他又找了這一件給我,十幾年過去了,它成為我們朋友之間的紀念。

有時候保留、收藏一只壺並不是因為壺本身多漂亮,而是你得到這件物品的那個故事在回憶中久久不能散去,彌足珍貴。

小五的部份紫砂收藏和其中曼生壺(右)

紫砂理論上分為三種,紅色系的我們稱之為紅泥、朱泥;紫色系的最大宗,我們統稱為紫泥;還有一類白色的、淺色系,我們稱之為段泥。但這些原材料可以互相調和出很豐富的色彩。

其中最貴的一件是這只嘉慶的曼生壺。曼生壺因為其對宜興這個地方的卓越貢獻,很自然成為紫砂中傳播最廣的,甚至代表了宜興窯。

小五收藏的文玩類紫砂擺件

但宜興窯不僅僅有茶壺,還有很多了不起的所謂的文玩類,如果以古董、藝術品的角度來看,這些都超過了使用層面。我喜歡稱之為繁華素簡,他們都有極其繁復的工藝,但最終呈現出來卻是簡練素雅。

兩只朱泥壺

旁邊這只是乾隆的朱泥壺,但它們的制作方法也是傳承了明代的制作方法,只是每個時代有自己不同的展現。

潘壺

這件是宜興壺中著名的潘壺,來自清代陶藝家許伯俊的朱泥潘壺。潘壺其實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間,由廣東人潘仕成客製設計而成。我常常想象可能潘仕成就是拿著這樣的樣品,向宜興師傅們客製了高矮胖瘦不同的潘壺,像這樣的老物件就成為了歷史的佐證。它不僅是最早的潘壺原型,甚至是最早的朱泥壺,我認為它的價值超越了價錢給它的定義。

我常說我從事的工作可以拿著超過100年的東西把玩,真是一件很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

目前收藏紫砂和古董茶的人群確實年紀相對比較大了,讓年輕人喜歡上喝茶尤其喝老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這麽多年,每次我都盡量用好茶和好的裝備在招呼來的朋友和客人。世上沒有容易的事情,像我們普通人的人生,只能一丁點一丁點地,用盡全力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