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澀、麻、酸,這泡期待值很高的高價巖茶,將巖茶圈的現狀暴露無遺

2024-05-01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正選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這泡茶是一個朋友分享的。

一個長條形橘色盒子,原本裏面是裝了兩泡茶的,他喝了一泡,剩下的一泡連盒子一起贈予我。

這茶很珍貴,不僅從朋友對待它的態度可以看出來,我也認識這泡茶,熟知它的價值。

很多年前跟這泡茶的主人打過交道,當時就知道這茶是他巖茶品牌旗下最貴的茶。

他本人與這泡茶捆綁得很緊,只要提起這泡茶的大名,在座的喝茶人都能不假思索說出他的名字。

可以說,這泡茶的品質好壞,直接關系到他的身份形象,和他品牌在巖茶圈裏的地位。

單憑這點,他定會如同親生兒子般對待這泡茶,不容一點閃失。

【2】

為了不辜負朋友「為我省下這泡茶」的情誼,我也不準備獨享,邀約了團隊小夥伴一起品鑒。

大家看到這泡茶之前,先被它的盒子吸引。

雖然是現在爛遍武夷山包裝店的愛馬仕橙色,但盒型尺寸在眾多兩泡裝盒子裏是屬於plus++的級別。

可以想象一下,普通的女士挎包裝不下這個加長版的盒子。

盒子都這麽長了,那泡袋也要匹配這個長度啊。

拿出盒子裏僅有的一泡包裝袋plus++的巖茶,竟有些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剪泡袋了。

欣賞完這個尺寸十分突出的盒子和泡袋,團隊裏有個小夥伴說了一嘴,包裝搞這麽浮誇,沒準茶不行。

確實,市面上很多巖茶品牌的產品都在遵循這條定律。

但是,我仍選擇相信那個多年前就相識的茶主人。

在武夷巖茶漸有起色的時候,我們見過幾面,我印象中的他是個非常愛惜自己羽毛的人。

那時候他還沒開始走品牌化路線,並沒有說出不切實際的高談闊論,聊天內容基本圍繞著做茶,以及他設計出來的這泡茶。

當時他說,這泡茶已經打入一些喝高端巖茶的圈層,並且獲得不少人的認可。

他給自己制定的方向,要讓這泡茶保持經久不衰的狀態,在高品質茶圈裏立足。

【3】

結果,這泡茶讓我們大失所望。

首先,它的火功偏輕。

這樣的焙火程度,與他當年言之鑿鑿堅守傳統工藝的誓言相悖。

不過,很多巖茶品牌的高端產品火功都不高,這是市場趨勢,他會順勢而為,也不覺得奇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做茶人並不能任由自己的一腔熱血做茶,大多數時候要向資本、市場、客戶低頭。

好在,輕火功並非不能出精品好茶。

以我對茶主人的了解,他家裏有不少好山場,要創造一泡拼殺市場的高貨巖茶,肯定用上了他手裏最好的茶青原料。

好原料,意味著一泡茶站在了領先的起跑線上。

工藝當然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此高端的青葉,任誰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去制作。

面對它的「降火」,我在尋找著很多理由去理解和包容。

可是,當正式開始喝它時,所暴露出問題十分嚴峻。

【4】

其次,在這泡昂貴的巖茶上,沒有看到完美的制作工藝,反而看上去新手做出來的瑕疵明顯的茶。

第一水,口腔的不適感非常明顯,麻澀感像緊箍咒一樣直接鎖死舌苔。

然後口腔就失去了感知力,喝不到核心正巖茶應有的滋味感和湯感。

第二水,麻澀感十分頑固,還有些酸,但謝天謝地,香氣有了。

跟想象一樣,香氣肯定不低,但與預期有差距。

個人認為如此好原料展現出來的香氣應該是飽滿、瑩潤、多元復合型的。

可它的香氣很單一,就是比正常的蘭花香高兩三個level,青澀而扁平,讓人沒有加深探索的欲望。

喝了兩水後,團隊小夥伴又出金句,這泡茶怎麽喝起來又生又熟的!

這就是工藝上的癥結所在。

【5】

何謂又生又熟?

入口時,茶湯裏帶有青氣,麻澀感重,就像沒有成熟的水果,可以麻你一嘴。

香氣是純花香,也是偏生澀的香,鮮爽度是挺高的,卻少了香氣轉熟後的那種圓潤和甜韻。

這是生的部份。

聞蓋香,有些渾濁的酵味,茶湯過喉後,翻湧上來的氣息也帶著些發酵的味道。

檢視葉底,紅的部份比標準的三紅七綠要多,有些細嫩的葉子已經發酵至全紅了。

這是熟的部份。

究其原因,我的推斷是,青葉采得偏嫩些,做青時發酵過頭了,故焙火很輕,試圖保香,用極致的花香來掩蓋發酵過重的味道。

這樣做可能有些效果,茶葉剛做出來時,香氣一定很有穿透力和辨識度。

但是,做青失敗的反噬在後面,茶葉放個三五個月,返青了。

香氣和湯水裏都夾生,香氣就變得不透,湯水裏的苦澀感黏著舌苔、口腔。

生,是因為返青;熟,是因為發酵重了。

這種又生又熟的品感十分割裂,就像武俠劇裏,兩股相互排斥的真氣在人的體內沖撞一樣。

【6】

與其說是對這泡茶很失望,不如說是對這泡茶主人的失望。

我可以從這泡茶的工藝裏感受到他內心的糾結。

想堅持自我,不甘心低頭。

又不得不做出妥協、讓步。

一個習慣了傳統工藝、把茶焙足火的做茶人,讓其改變做茶方式,無疑是讓他走出舒適圈。

感覺他在使勁,什麽都想做到,卻又什麽都做不到。

香氣沒做好,滋味、湯感也完全沒把正巖茶的優勢發揮出來。

這麽多年沒見,他的品牌在慢慢壯大。

也許,他得到了財富。

卻也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