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高瑞瑞 王圓)「新版規範結合了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更新和最佳化,如最佳化非新生兒破傷風風險分級、嚴重程度判斷標準和細化了用藥方案等,使醫務人員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防治要點,進一步提高非新生兒破傷風防治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10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非新生兒破傷風診療規範(2024年版)】,新版規範編寫審定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副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王傳林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版規範的更新內容之一,是最佳化了非新生兒破傷風暴露的風險分級標準,將分級簡化為低風險和高風險兩類。」新規範編寫審定專家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斯介紹,在2019年版中,破傷風暴露的分級標準是根據傷口的汙染程度分為三個等級,新版規範結合了中國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實踐經驗調整為低風險和高風險兩個等級,更便於臨床套用。
「比如傷口雖小,但是只要屬於接觸過泥土、動物唾液等情況,就屬於非新生兒破傷風風險分級中的高風險了。」劉斯進一步強調,這種新的分類方式更加貼近臨床醫生的日常工作,使得醫生在使用時能夠更加方便和準確。
王傳林表示,新版規範還對破傷風桿菌的病原學特性進行了強調,其在消毒劑中能夠長時間存活,因此提示醫務人員使用規範的清創和沖洗方法,而非單純依賴消毒劑。同時,規範還強調了破傷風的潛在危險性,提醒醫生在治療時警惕病情的突然變化,特別是重癥病人應在監護條件下密切觀察,以防止意外猝死,降低其病死率。
此外,新版規範更重視非新生兒破傷風的預防。2024年版診療規範將2019年版中以附件形式呈現的【外傷後破傷風疫苗和被動免疫制劑使用指南】,納入診療規範正文。患者外傷後,如果免疫史不全或不詳,在使用破傷風被動免疫制劑的同時,須完成全程破傷風疫苗接種,強調破傷風的預防應以疫苗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