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先解題再吃藥?藥品說明書有點看不懂

2024-08-31健康
(健康時報記者 徐詩瑜)翻開密密麻麻的藥品說明書,找到用法用量後,很多患者不得不做起閱讀理解:「每12小時500毫克」「25毫克/千克/日」等說明經過層層計算,最終被還原為簡潔的一日幾次、一次幾粒。
針對「看不懂」問題,患者們期待能盡快讀到更加簡潔、清晰、易懂的藥品說明書。
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師正為患者取藥。受訪者供圖
用藥之困:看藥品說明書還得做閱讀理解
「翻開左氧氟沙星片的說明書,滿滿當當的一張紙正反兩面少說也有上萬字了!但研究了整整兩個小時都沒明白到底怎麽服用。」患者小舟(化名)展示的是一款左氧氟沙星片,用藥方法一欄顯示,因醫院內肺炎、社區獲得性肺炎、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等十幾種類別分為不同的劑量和療程。究竟該服用250毫克、500毫克還是750毫克?該吃5天、7天還是14天?小舟被困在了藥品說明書的閱讀「迷宮」裏。
同樣受困擾的還有在閱讀一款頭孢藥物的曉晨(化名)。用法用量中,成人常用量為一次0.5~1克,每日2次。而仔細翻找藥盒後,藥盒的右上角寫著250毫克,12片。「250毫克是一片的話,一次0.5~1克就意味著每次2~4片?為什麽不能在毫克、克的後面註明幾片呢?」曉晨表示,成人用藥尚可以簡單換算,兒童用藥則被標註為「按體重每12小時15~20毫克/千克」,看藥品說明書還得先做閱讀理解,再解方程式式,完全是在考驗普通人的語文和數學水平。
除了復雜的計算方法,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也限制了患者的用藥理解。一位山東市民在閱讀說明書時發現服用方法中提到了「頓服」,網絡搜尋後才了解到「一日0.5克頓服」的意思是「一天一次性服用0.5克」。在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民張先生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藥品說明書中寫著「抗組織胺藥」,但並未提及自己腿部癢癢的具體癥狀,很擔心是醫院開錯了藥,特地來找家庭醫生詢問。文中的「抗組織胺藥」就是針對過敏癥狀的藥物,而張先生所說的腿部癢癢正是過敏的一種典型癥狀。
更讓人擔憂的,是通用名、包裝、廠家都一致的三同藥品改換劑型後,用藥習慣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據北京市西城區一家藥店藥師介紹,一款藥物的規格從每片0.25克變更為0.5克,很多老年患者已經習慣一次吃兩片了,更換包裝後不註意,如果沒有藥師明確的用藥交代,很容易就造成過量服用。
閱讀屏障:藥品說明書並未區分普通患者與專業人員
在醫療機構、藥店藥房等場所中,專業的藥師對待藥品說明書的態度也是慎之又慎。在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學部主任李靜正為患者進行一款小分子藥物的用藥交代,她在藥盒上寫下「一日兩次,白天吃一組2片白色的這排,晚上吃一組2片藍色的部份。」因該藥物的早晚版本片劑不同,患者容易出現混淆用藥順序的情況。
「藥師首先要確定藥物的劑量、頻次,相應的適應癥,超劑量服用或與其他藥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等。」李靜表示,在取藥視窗或專業的藥物咨詢門診,如果患者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藥師還會考慮不同藥物之間的作用情況進行及時的用藥幹預。
北京市朝陽區六裏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師正為患者取藥。受訪者供圖
在多位藥學專業人士看來,藥品說明書的專業化、精準化表述本身是科學性、安全性的體現。沈陽藥科大學藥事管理教研室教授袁紅梅介紹,藥品說明書中的「一日三次」改為「每8小時一次」是按照臨床試驗的標準去記錄的;而根據公斤、體重劃分的用藥劑量本身是因為體重不同的人代謝程度不同,對藥的承受力也不一樣,藥品說明書表達本身是符合用藥科學的。而科學論證體現在說明書上,實際上保障了用藥者的知情權。
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藥品說明書本身,而是藥品提供的只有同一版本說明書,因並未區分讀者是病患還是專業醫護人員,專業性反而對普通患者造成了閱讀屏障。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藥學部主任李亦蕾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患者最需要了解的是藥品說明書中的用法用量及註意事項,但介紹藥品的效能、副作用等事項時描述比較專業,部份用藥者因難以看清、看懂,只能按照經驗服藥。而「盲服」容易造成重復用藥、用法用量錯誤、儲存條件錯誤導致藥品變質等,造成了一系列用藥安全風險。
一項針對廣東省深圳市市民閱讀藥品說明書的調查顯示,因對說明書的理解偏差導致不安全用藥占22.92%;53.63%的居民在閱讀說明書時遇到字型太小,或間距太小,不方便閱讀等問題;57.34%的居民希望說明書以紙質版和電子版兩種形式呈現。
破局之路:適用化改造,指導患者用藥
在中國中藥協會合理用藥專委會常務副主委康震看來,藥品說明書應盡快進行適用化改造:「原本的藥品說明書是給醫生、藥師等專業人員閱讀的,還應該出具一份專門的用藥指導單給患者。」
康震所說的用藥指導單,並非單純的簡化或者放大,也不是一日幾次、一次幾粒的簡單用藥輔導,而是一份指導患者認知和正確使用藥品的用藥說明:這款藥是用來治療什麽疾病的?有什麽風險?應該如何正確服藥?應該如何儲存?如果遇到不良反應該如何解決?漏服後應該如何處理?……將患者真正關心的部份都融入到指導單中,才是一份適合患者的用藥說明。
而關於藥品說明書中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李亦蕾認為可以將其轉換成老百姓能理解的語言,簡化版中用法用量說明應簡便易懂,比如可以精確到片、粒。兒童用藥如果要以體重確定服用量,不妨直接標明體重多少公斤服用多大量(精確到片、粒),為家長提供方便。
除了藥品說明書本身的改造之外,袁紅梅認為還應透過科普等手段加強大眾對於藥品專業術語的理解。而當需要服用處方藥時,建議在醫療機構、藥房藥師的指導下用藥。比如說,當需要服用規格詳細的抗感染藥物時,藥店中一般配備有體重秤,可以根據即時的體重測量由藥師輔導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