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他一生從醫,救人無數,61歲自殺,無葬禮祭奠,妻子為他保留骨灰

2024-06-10健康

王淑貞推門而入時,只見61歲的湯飛凡閉著雙眼,脖頸上系著一根粗麻繩,身子斜斜地懸掛在書房的橫梁上。這幕駭人的景象讓她痛心疾首,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般湧出。

她萬萬沒有想到,丈夫竟然以如此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10天前,湯飛凡被人指控是「美國特務」、「沙眼病毒賣國賊」,隨後,他遭受了大量的謾罵和人身攻擊。這些汙蔑對這位一直致力於醫學研究的老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折磨。

他在抗戰時期本可以去英國高薪就職,但他選擇留在國內,投身醫療救護他還帶領團隊研制出了解決藥荒的國產青黴素,拯救了無數軍民的生命。

誰也沒料到,當這個發現沙眼衣原體,被尊為"衣原體之父",有望問鼎諾貝爾獎的成就正悄然籠罩他時,竟然出現這般的羞辱和誹謗。

湯飛凡走上自我了斷這條不歸路的原因,還得從他的求學經歷說起。他出生於1897年的湖南醴陵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私塾教師,希望兒子能透過深造改變中國落後的現狀。

15歲時,湯飛凡考入湖南工業學校金工科,與醫學漸行漸遠。

湯飛凡是一個與醫學沒有任何關聯的人,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改變了他的一生。1914年暑假,他在江西萍鄉煤礦實習的時候,遇到了從耶魯大學回來的顏福慶博士,,之後他在接觸到顏福慶博士手中的顯微鏡時,他就像發現了寶藏一樣,請求顏福慶博士教他如何使用。

雖然當時他對顯微鏡的了解還很有限,但是這個儀器已經在他的心中種下了醫學的種子。

離開實習單位後,湯飛凡對人生道路產生了新的思考,他牢牢銘記著父親的期望,立誌要改變國人「病夫」的稱號。幾年後,當顏福慶創立湘雅醫學院時,湯飛凡果斷放棄了工科之路,全身心地投入到醫學專業的學習中。

入湘雅並非一帆風順。英語是最大的障礙,作為入學考試的必考科目,這讓從未系統學習過英文的湯飛凡一籌莫展。他找到主考官胡美,誠懇地提出"暫免英語考試,如果能考取,屆時讓我補考"的請求。

憑著一腔求知若渴的精神,湯飛凡終獲準入學。

湯飛凡進校後,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文的學習中,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掌握了這門外語。然而,他的近視問題也日益嚴重。

有一次暑假放假回家時,他竟然把哥哥誤認成了爸爸盡管如此,這都沒有削弱湯飛凡對知識的熱愛他以堅定不移的毅力,完成了醫學學業。

湯飛凡苦讀七年後,終於從湘雅大學畢業,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他本可以選擇高薪就業,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懷揣著「發現預防疾病之法,造福億萬人民」的理想,決定繼續深造。

湯飛凡從湘雅醫院畢業後,本可選擇過上安逸的生活,在富商或同學的咨詢中揮斥方遒。然而,他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懷揣著「發現預防疾病之法,造福億萬人民」的理想,選擇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攻讀細菌學。

1925年,湯飛凡抓住了這次機會,他懷揣夢想,前往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深造。在那裏,他有幸結識了系主任漢斯·津瑟教授,他是一位世界聞名的學者,他對湯飛凡的訓練有素表示贊賞,並親自讓他直接參與前沿的病毒學研究。

湯飛凡像饑渴的人一樣投入實驗中,全力以赴地進行探索。在病毒學研究尚未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展開的那個時候,他已經成為國內首批病毒學專家。

學成歸國後,津瑟教授希望他能留在美國工作,並開出了極為誘人的條件然而,湯飛凡並沒有被這些條件所動搖,他選擇回應老師顏福慶的召喚,回到上海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任職。

湯飛凡當時在艱苦的條件下,獨自一人在細菌系工作,甚至連做實驗的顯微鏡都是自己帶回來的。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擋他的決心。

他利用有限的資源,開始建立中國的細菌學科短短幾年內,他填補了腦膜炎、腮腺炎、大腸炎等多種傳染病的研究空白,發表了大量相關論文,為中國醫學界樹立了新的裏程碑。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時,侵華戰爭卻突然爆發。面對蓄意破壞,湯飛凡並沒有失去信心,反而堅守醫者的仁心,堅持救助傷員。

他和妻子一起加入了淞滬會戰前線的醫療團隊在上海淪陷後,他被委派重建癱瘓的中央防疫處,將其改造為一個集檢定所、動物室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設施,恢復了防疫能力。

1941年冬天,名為"奇跡藥"的青黴素被研發出來。由於供應緊張,該藥物的價格一度達到"一根金條只能買一盒"的地步。湯飛凡對這種現象感到十分痛心,他看到太多患者因為無法獲取青黴素而痛苦不已。

正是這種切身的經歷,促使湯飛凡堅定了為中國研發自己的青黴素的決心。

首要任務是尋找能產生青黴素的菌株。為此,湯飛凡帶領團隊開始尋找各種容易發黴的東西:舊衣服、水果、古錢等等。最終,在一個放置了很久的舊皮鞋上,他們終於找到了一株合格的菌株。

湯飛凡欣喜若狂,馬上著手進行分離培養。

從那時開始,這個團隊開始了一場持久戰。他們經歷了成百上千次的失敗實驗,無數次的顛沛流離,以及日復一日的摸索。終於在1942年的某一天,中國自己研制的青黴素誕生了!這個訊息立刻引起了舉國歡騰,然而,pos機人本應借此機會發一筆橫財,但湯飛凡卻只將青黴素以象征性的一元一支的價格供應急需的軍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湯飛凡並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他帶領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研制出了牛痘疫苗、百日咳菌苗等疫苗,拯救了無數生命。

因此,人們敬佩地稱他為"中國疫苗之父"。

1954年,湯飛凡在農莊看到沙眼的肆虐。沙眼的患病率高達80%~90%,一直都很頑固。治療的困難在於無法確認它的病因。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界一直圍繞著沙眼是由細菌引起,還是由病毒引起而展開爭論。

然而,61歲的湯飛凡決心破解這個世紀難題。

為了揭開沙眼之謎,湯飛凡首先著手推翻日本學者野口英世的"顆粒桿菌說"。他找來包括自己在內的11名誌願者,把野口英世分離出的所謂"顆粒桿菌"滴入眼睛,結果證明並不會導致沙眼感染。

這個結果直接動搖了野口英世的理論,也令日本教科書不得不刪去相關內容。

盡管如此,湯飛凡的結論仍然備受爭議。為了讓世人能夠相信他的研究結果,這位已經61歲的老者竟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他決定親自將沙眼病毒樣本滴入眼中以身試毒,為的是求得科學的真相。

他的眼睛果然紅腫,如同核桃般大小,臨床癥狀明顯。團隊裏的年輕人看著都十分難過,但湯飛凡卻並不在意,他依然堅持采取自己的治療方法。

在接下來的40天裏,他收集了大量的臨床數據,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沙眼病毒對人的致病性。

1957年,湯飛凡向全世界公布了這一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發現,隨後,多家科研機構重復了他的實驗,並證實了他的發現。因此,國際上將沙眼病毒命名為「湯氏病毒」,以表彰這位偉大的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在同一年,湯飛凡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生物制品業蓬勃發展,昂首闊步地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在這片輝煌的時刻,一場殘酷的悲劇正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