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大手術不使用阿片類藥物,是否影響術後早期恢復?

2023-12-04健康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全身麻醉期間使用 『阿片類藥物』 是在外科手術過程中實作疼痛管理和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常見做法。 然而,術中使用阿片類藥物會在術後早期產生呼吸抑制、肌肉強直、瘙癢、寒戰、尿瀦留、惡心、嘔吐、藥物耐受、成癮、疼痛過敏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從而影響康復質素。

手術是許多患者首次接觸阿片類藥物,在接受阿片類藥物治療的手術患者中,有 3% ~ 7% 的患者成為阿片類藥物的慢性使用者。

為了避免阿片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自2000年以來, 『無阿片類藥物麻醉方案』 已在麻醉實踐中廣泛傳播, 其主要目標是減輕阿片類藥物的短期和長期副作用同時保持足夠的疼痛控制

無阿片類藥物麻醉方案主要在術中聯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氯胺酮、艾司洛爾、鎂劑、地塞米松等非阿片類藥物,或聯合區域阻滯技術,為手術患者提供充足的鎮痛,從而避免使用阿片類藥物。

那麽,無阿片類藥物麻醉方案對大型手術患者(即手術時間超過90 分鐘且需要術後靜脈輸註嗎啡自控鎮痛 )有何影響呢?Léger等人發表在【Anesthesiology】雜誌上的研究給了我們答案。

研究標準

該研究是一項單中心、隨機、對照、評估者和患者設盲的臨床試驗,於 2021 年 7 月 10 日至 2022 年 2 月 12 日進行。

納入標準

年齡 ≥18歲,接受預計持續時間≥ 90 分鐘且預計會導致術後疼痛的擇期手術(包括整形、胃腸、泌尿、婦科和耳鼻喉手術 )患者(通常需要術後靜脈註射嗎啡患者自控鎮痛 )。

排除標準

① 涉及骨科手術(例如植骨術 )的患者

② 需要快速順序誘導患者

③ 懷孕或哺乳期、可能幹擾問卷評估的嚴重精神或認知障礙、極端體重指數(< 18 或 > 39 kg/m2 )患者

④ 存在研究藥物的禁忌癥患者:紫質癥、不受控制的癲癇、不穩定的心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衰竭或肝功能衰竭、術前心動過緩伴二度或三度房室傳導阻滯、長期β受體阻滯劑治療或服用治療QT間期延長的藥物

研究分組

該研究篩選患者140名,最終135名患者納入研究。67 名患者被分配到無阿片類藥物組,68 名患者被分配到標準麻醉組。

無阿片類藥物組中的兩名患者在隨機分組後取消了手術(手術當天COVID-19 檢測呈陽性 )。最終數據分析中,無阿片類藥物組65名患者,標準組68名患者(圖1 )。

圖1 :患者分組

兩組患者均無術前用藥,麻醉監測方式一致(包括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圖、無創血壓和/或有需要時的有創監測、體溫、肌肉松弛(四組刺激)和腦電雙頻指數)。

幹預措施

無阿片類藥物組

在手術前以 50 μg/h 的初始速率輸註可樂定,然後根據血流動力學穩定性進行調整,最大速率為 150 μg/h(體重 < 50 kg 的患者為 100 μg/h )。術中由麻醉醫生根據情況使用鎮靜和肌松藥進行誘導和維持麻醉。此外患者誘導時硫酸鎂輸註(40 mg/kg )、利多卡因輸註(10 分鐘內推註劑量 1.5 mg/kg,隨後持續輸註 1.5 mg/kg/h )和氯胺酮輸註(0.5 mg/kg 推註劑量,然後以0.2 mg/kg/h連續輸註 )。手術結束前30分鐘停止氯胺酮輸註,手術結束時停止可樂定輸註,在送入麻醉後監護室(PACU )1小時後停止利多卡因輸註。

標準麻醉方案組

標準方案組遵循最新的法國關於麻醉期間使用鎮痛藥物的指南,麻醉誘導及維持時正常使用鎮靜藥、肌松藥和阿片類藥物(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 )。在麻醉誘導時允許小劑量氯胺酮推註(0.15 mg/kg ),隨後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指南進行重復推註。

在PACU 中,兩組均可使用阿片類藥物治療急性疼痛,直至疼痛緩解。阿片類藥物(即嗎啡和羥考酮 )的劑量轉換為嗎啡當量劑量。

研究結局

主要結局 :術後早期恢復質素(the quality of recovery ,QoR ),透過術後24小時的QoR-15 評分進行評估。

次要結局 :術後48小時和72小時的 QoR-15、慢性疼痛的發生率以及三個月時的生活質素。

研究結果

一:無阿片類藥物麻醉可改善術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恢復質素

無阿片類藥物組中 p4 的 QoR-15 評分為114.9 ± 15.2,而標準組為 108.7 ± 18.1(差異為 6.2 [95% CI 0.4–12.0];p=0.026 )。無阿片類藥物組在 p8 時的 QoR-15 評分更高(123.0 ± 13.4 vs 114.3 ± 19.1,差異為 8.7 [95% CI 2.9–14.5];p=0.004 ),並且在 H72 時仍然較高(129.2 ± 11.8 vs 121.9 ± 19.4,差異 7.3 [95% CI 1.6–13.0];p=0.013 ).

二:無阿片類藥物對術後3個月慢性疼痛發生無影響

術後3個月時,無阿片類藥物組有13名患者 (21% )出現慢性疼痛,標準組有20名患者 (30.8%) 出現慢性疼痛,兩組無統計學差異(差異為 -9.8% [95% CI -25.2%–5.6%];p =0.164 )。

三:無阿片類藥物麻醉組不良事件發生率較高,麻醉醫生滿意度較差

手術期間,無阿片類藥物組患者動脈高血壓發作較多(OFA組9例(16.4%),標準組1例(1.8%),風險差異達14.6% [95% CI 4.3%–25.0 %];p=0.017 ),動脈低血壓等其他不良事件發生率無差異。

無阿片類藥物組中麻醉醫生和外科醫生對麻醉質素的平均滿意度得分較低(麻醉醫生為 7.6±2.0 比 9.3±0.9,外科醫生為 7.1±2.4 比 8.4±1.8 )。麻醉質素評分無阿片類藥物組較低(麻醉醫師為 7.6±2.0 vs. 9.3±0.9,外科醫生為 7.1±2.4 vs. 8.4±1.8 )。

研究結論

與標準麻醉相比,無阿片類藥物麻醉方案可能會減輕阿片類藥物使用所導致的呼吸抑制、肌肉強直、瘙癢、寒戰、尿瀦留、惡心、嘔吐、藥物耐受、成癮、痛覺過敏等一系列不良反應,且對接受大手術的患者術後早期恢復有一定幫助, 但總體來說沒有顯著臨床意義的改善

參考文獻

Léger M, Perrault T, Pessiot-Royer S, Parot-Schinkel E, Costerousse F, Rineau E, Lasocki S. Opioid-free anesthesia protocol on the early quality of recovery after major surgery (SOFA tri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esthesiology. 2023 Nov 17. doi: 10.1097/ALN.000000000000484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976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