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假如心外科手術醫生在做手術中自身發生了意外,該怎麽辦?
相信大多數人想都沒想過這個問題,並且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大家都會覺得這應是醫院考慮的事情。
沒錯,這的確不是老百姓考慮的事情,但它的確在個別醫生身上發生了,盡管是少數!
在醫學界,有一位備受稱贊的海歸心臟專家,他以卓越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他就是葛均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 葛均波
幾年前,葛院士為一位年僅 19 歲的女孩進行了一次高難度的心臟介入手術。現場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在觀摩學習。
在手術過程中,葛均波院士全神貫註,經過了六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精細的操作。場外的掌聲一次又一次的響起。然而,就在手術進行到關鍵時刻時,葛院士突然手指抽筋,劇烈的疼痛令葛院士不得不暫停手術。
手指抽筋這對於正在進行手術的醫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葛院士深知此時此刻對患者來說意味著什麽!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手術,在護士的幫助下,進行了簡單的按摩和熱敷,緩解了手指的疼痛後,毅然再次咬牙走上手術台,繼續為患者進行手術。
葛院士遭遇手指抽筋
可是,不一會兒,葛院士的手指再次抽筋,他只好再次停下手術。葛院士一邊極其痛苦地自我按摩,一邊將灼熱的眼神投向手術台,這個鏡頭,會很多現場的醫生、護士、專家難以忘懷……
經過現場協商,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葛院士決定請在現場觀摩學習的另一位資深心外科專家接替他繼續進行手術,而他則忍痛站在一旁指導。
現場觀摩學習的專家學者
在接下來的三個小時裏,葛院士一直在手術台旁指導,以確保手術的每一個細節都得到了精準的處理。最終,手術圓滿完成。這場九個多小時的手術既挽救了女孩的生命,又可令她像常人一樣生活了。
央視專門報道過葛均波院士
葛院士的職業精神和醫術令人十分敬佩。他常說:「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只要患者需要,我就會出現。」像這樣發生意外後他的表現正如他一貫的作風,病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即使他在因高強度的工作患有嚴重的腰椎盤突出癥發作時,葛均波院士在有需要他時,也會堅持讓同事攙扶著完成手術的關鍵操作。
術後那位19歲的女孩及家人得知手術中的情形都非常感動,是葛院士的精湛技術及大愛,讓這個花季女孩獲得了重生。
19歲的女孩患者
正如名言所說: 醫乃仁術,無德不立」。葛院士曾在1990年,作為公衍生前往德國美因茲大學進修,在德國學習和生活了9年。他在那裏潛心學習冠心病的介入診斷治療,苦練介入手術的各項基本功,發現了心肌橋的特異性超聲學診斷指標的「半月現象」和「指尖現象」,提高了心肌橋的檢出率,並糾正了以前對所有心肌缺血均采用硝酸酯類治療的傳統做法。他的出色工作得到德國同行的認可,並被聘為德國埃森(Essen)大學醫學院心內科血管內超聲室主任。而在1999年,葛院士毅然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舉家回國,報效祖國。
葛均波院士以患者的生命為重,不顧個人的疲勞和身體不適,堅持完成許多手術。他高尚的醫德,不僅體現在醫術上,更體現在他對患者的關懷和責任心上。
其實,現實生活中,忍著高強度忘我工作,在關鍵時刻舍已救人的醫生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往往獨自承擔下了不為人知艱辛,而將輕松的笑容展現給了患者。讓我們向以葛均波院士為代表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祝願他們在醫學事業中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就,保重身體!
致敬廣大醫務工作者
#廣州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