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白露三白:凈白,清白,明白

2024-09-06健康

圖|物道 ©

物道君語:

白露吃白,讓狀態凈白,讓心情清白,讓身體明白。

明日白露,露從今夜白,山風吹夜寒。秋天,真的涼了。

露水本無色,不易被描述,不易被察覺,但古人以四時配五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故認為,此時之露是白色。

讓無形變有形,讓無色成為有色,事物的形貌在我們眼中顯現,此時的 白,讓一切混沌變得分明。

俗語說:「秋後吃白不露白」, 白,除了顏色,還成為了此時指導我們生活的方法。

白露吃白,讓狀態凈白,讓心 情清白,讓身體明白。

圖|物道 ©

吃三白

秋季雨水漸少,濕度與溫度一齊下降,環境中水分減少,便易讓人口幹舌燥。

所以此時飲食,以潤燥養肺為主。【黃帝內經】記載:「色味當五藏:白當肺、辛「,認為白色食物可潤肺、補肺。

故民間俗語也有「白露吃三白,一年病不來」的說法。 吃些「白食」,潤潤脾胃,養出好狀態。

圖|物道 ©

【茭白炒肉】

茭白,水八仙之一。外觀看上去有點像筍,但其實是水生植物的莖。

愛吃的袁枚在【隨園食單】裏寫:「茭白炒肉、炒雞俱可。切整段,醬、醋炙之,尤佳。爆肉亦佳。須切片,以寸為度,初出瘦細者無味。」茭白片沾染了肉片的葷鮮,真是「其嫩如玉,其香如蘭,入口甘芳,天下無比」。

【本草拾遺】裏說它:「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 簡簡單單的食材,也能帶來屬於秋天的滋潤與安康。

【素炒山藥】

老話說:「秋冬吃山藥,勝過吃補藥」,由此可知山藥擁有極高的食用價值。

它的食用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當然是直接下鍋炒,有些人家覺得單調,會切成菱片狀,再加木耳、胡蘿蔔和青紅椒,一盤出來紅白青黑、顏色鮮亮,連挑食的小朋友都搶著要嘗嘗鹹淡。

【神農本草經】中說:「淮山,味甘溫...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 秋天進補,大魚大肉容易增加腸胃負擔,不如吃些清素之物,甘緩、平糊,讓身體溫溫地補,慢慢地養。

【白魚、銀魚和白蝦】

九月初的江南,又到了捕魚期。此時不能錯過的,當屬「太湖三白」:白魚、銀魚和白蝦。

無錫人稱白魚為「銀刀」,嘟嘟唇、銀白腹,稍微用鹽腌制一下直接上鍋蒸,皮肉綿軟、細膩柔嫩;

銀魚通身潔白,體型嬌小如玉簪,拿來與豆腐打湯,也不知是魚更細嫩,還是豆腐更軟滑;

白蝦是很有意思的,活著的時候很透明,死去了才呈現出白色,做法也很生猛,用白酒將蝦灌醉了直接撒調料上桌,講究點的還會丟一顆話梅,肉質冰涼軟糯,鹹鮮滿口,無愧是「秋天第一鮮」!

喝三白

都說秋日幹燥,但"幹燥"屬於氣候現象,與身體的關聯是什麽呢?

【素問·玄機原病式】裏載:「諸澀枯涸……皆屬於燥」,是說秋日空氣幹澀,容易損耗人體內大量津液,致使陰津虧損,生出許多病變。

葉天士的【外感溫熱篇】便說:「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可見秋日進補,以補肺潤燥、貯藏津液為主。

而白色食物入肺經,正是「滋潤」佳品。

圖|物道 ©

【銀耳百合蓮子湯】

一到秋天,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碗銀耳百合蓮子湯。

銀耳「味甘而淡」,可「清補肺陰,滋養津液」。再配上「清心安神」的百合「固精氣,補虛損」的蓮子,添上些冰糖慢煮,熬至濃稠軟滑,入口充滿膠質感,清甜不膩。 不僅潤肺,還養神、養心。

【竹蔗茅根雪梨湯】

竹蔗茅根配雪梨,既沒有涼茶之苦,又可下火生津,是老廣們每年秋天不可或缺之小甜湯。

尤其秋天「貼膘」,多是火鍋、湯煲等物,很容易咽喉腫痛、腹脹便秘。竹蔗和茅根都可清熱降火,雪梨更為百果之宗,可「清熱生津,潤燥化痰」, 一碗下肚,一秋安康。

【清燉蘿蔔湯】

蘿蔔,又稱「小人參」,是飯桌上最常見的蔬菜之一。無論怎麽搭配,都不會難吃。

但新鮮食材往往只需最簡單的烹飪,蘿蔔要去皮,去皮便不會辛辣,直接切片備用,鍋中倒油放姜片,再下蘿蔔煸炒一會,待它變軟出汁,加熱水煮開、調味即可。

晚飯前來上一碗暖暖胃,真的很舒心,不愧被李時珍稱贊為「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養三白

隨著氣溫轉涼,萬物收斂,陽氣漸褪,陰氣加重。人體的代謝也遵循著時節規律,進入了陽消陰長的狀態。

所以身體更容易感到疲乏,也就是「秋乏」,心情也會莫名低落、傷悲。

【黃帝內經·素問】中雲:「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秋天, 更需要多多關心自己的情緒狀態,不讓心神太過繁忙,留點白,余些閑,怡情養性,讓身體和精神都松口氣。

圖|物道 ©

【敷面膜】

秋天幹燥,不僅身體需補水,皮膚也需要潤澤。

宋時宮廷中便有流傳一張叫「七子白」的養膚秘方:將白朮、白芷、白芨、白蘞、白芍、白茯苓與白珍珠研磨成粉,加蜂蜜或蛋清、牛奶調和成糊,均勻塗抹面部,15-20分鐘後洗凈即可。

【藥性論】說它:「主面光悅,駐顏祛斑」,令人好顏色。 若心情郁郁,不能從內而外調理,那麽反其道而行之,先讓外表潔凈透白,繼而調動、改善心緒,亦不失為好辦法。

圖|物道 ©

【見白雲】

人一旦被生活所困,便喜歡將神思寄托在遠方的事物上,尤其是白雲。它離我們很近,擡頭便可見,它又離我們很遠,眨眼見便不知去向何處。

但望著那抹輕盈的白,心情也很容易變得清白起來,就如徐誌摩所寫:「我就像是一朵雲,一朵純白的,純白的雲,一點不見分量,陽光抱著我,我就是光,輕靈的一球, 往遠處飛,往更遠的飛;什麽累贅,一切的煩愁,恩情,痛苦,怨,全都遠了。」

圖|物道 ©

【望蘆花】

仲秋時節,除了只可意會的「白露之白」,也有可觀可賞的「蘆花飛雪」。

就在夕陽漸落的傍晚,一蓬蓬的蘆花隨風輕晃,似貼著地,又似要飄往天際,在天與地之間,根與風之間,肆意享受秋日的寧靜與美好。

隱居的詩人林逋便寫過:「最愛蘆花經雨後,一蓬煙火飯魚船。」 人事嘈雜,那就去蒹葭深處,安放一份清歡。

因為是秋天了,這是收獲的季節,因為是白露了,也是個澄明的時刻。

外部的一切動蕩不休,但當我們向內看,去重新觀察自己的身體,去傾聽自己的內心,去感受腦海中的想法,理解它們、觀察它們、照顧它們,收獲一份對自我的坦白,對身體的明白,或許那就是一種確定。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裏,也許我們都抓不住什麽,但清清白白、認認真真的生活,享受當下,享受平安、健康、快樂,已是足夠了。

圖|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