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世界腎臟日 | 慢性腎病日趨年輕化 愛腎護腎需要這樣做

2024-03-15健康

3月14日是世界腎臟日。今天上午,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趙洪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顯示,如今慢性腎病患者呈增加趨勢,且日益年輕化,市民要學會辨識慢性腎病相關癥狀,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醫生看診中。醫院供圖

血肌酐升高

不意味著得腎病

「醫生,我最近去體檢,顯示我的血肌酐有點高,我是不是得了腎病?」14日上午,市民王曉(化名)拿著自己的體檢報告,焦慮地說。「血肌酐升高,不一定是得了腎病,你可以去抽個血,看看腎小球過濾率。」趙洪雯說。

趙洪雯告訴記者,隨著市民對慢性腎病認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市民也開始關註諸如血肌酐等與腎功能息息相關的數值。但其實腎病是有多種表現,單純血肌酐升高並不意味著得腎病。

「血肌酐是人體的代謝產物,主要透過腎臟從尿中排出體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腎臟功能,是臨床常用評估腎臟功能的重要指標」。趙洪雯介紹,血肌酐包括內源性肌酐和外源性肌酐兩部份,外源性肌酐主要指所吃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產生的肌酐,內源性肌酐則主要來源於機體代謝產物。很多因素都可以使血肌酐增高,比如食用了大量肉類等高蛋白飲食,劇烈運動尤其是久不運動突然的劇烈運動後,大量出汗、嚴重腹瀉失水等,都可能使血肌酐升高。此時的血肌酐波動,雖然要重視但也不必太焦慮,調整飲食、休息或補液後,大多數血肌酐是可以恢復的。

「市民在發現血肌酐升高後,第一時間不要慌張,而是要明確血肌酐升高的原因,並及時對癥治療。」趙洪雯說,但如果已出現蛋白尿等典型腎病癥狀,就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多種藥物納入醫保

腎病生存率提升至80%

由於腎病可能進展至尿毒癥,讓不少人談「腎病」色變。對此,趙洪雯主任表示,現在大家完全不用談「腎病」色變,即使不幸得了尿毒癥,如果幹預及時,依然可以擁有高質素的生活。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腎病的治療技術已有了很大提升。」趙洪雯主任表示,隨著醫保目錄的不斷擴充套件,腎病用藥的費用大大降低。

「特別是隨著貝利尤單抗、嗎替麥考酚酯、他克莫司等治療藥物相繼納入醫保,以SGLT-2抑制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的加入,不僅讓患者治療費用大大降低,也增加了他們治療的選擇性」。比如貝利尤單抗在未納入醫保前,治療一次花費12000元,目前一次只需2800元。

趙洪雯表示,無論是否患有腎病,患者用藥都必須慎重。「我曾經接診過一些患者,為了‘補腎’吃各種偏方秘方,導致腎功能不可逆損害,還有一些堅持不吃藥的。其實在用藥方面,既不能什麽藥都用,也不能諱疾忌醫,該用的藥必須根據醫囑,尤其是這種時候糖尿病、高血壓、痛風性關節炎等重點高危患者」。

腎病患者也需要運動

記者了解到,不少慢性腎病患者在就診時,腎臟病醫生總會強調避免勞累。這讓他們對運動產生忌憚。對此,趙洪雯表示,避免勞累並不是不運動,慢性腎病患者更需要運動。

「所謂勞累,不單純指運動,還包含熬夜、精神心理壓力大、重體力工作等,所以不可以把避免勞累跟避免運動畫等號。」趙洪雯說,適當的運動對腎臟病患者的身體健康必不可少。運動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改善肌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還可以改善睡眠質素和精神狀態。

那麽,腎病患者應如何運動呢?趙洪雯說,腎臟病患者的運動要以增強體質、控制體重及提高免疫力、心肺耐力為目標。

「【中國成人慢性腎臟病患者運動康復的專家共識】曾開出一張適合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運動康復處方,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和靈活性運動,中等強度,每次30~60分鐘,每周3~5次。」趙洪雯說,這可以理解為,慢性腎臟病患者可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以達到安全有效改善生理功能、心血管耐力和肌肉力量的目的。運動的強度可以參考「運動過程中還可以說話,但是唱歌很費力」這一自我感受。

不過,她也表示,當慢性腎臟病患者出現血壓異常、嚴重水腫等癥狀時,一定要先暫緩運動,等身體狀態調整好或聽從醫囑再開始運動。

】新聞多一點:預防腎病,可以這樣做

增加運動量。 上班坐著可鍛煉腿部,比如先把腿伸直,然後繃緊了腳往上翹,再往下抻,這樣可以拉伸膀胱經,膀胱與腎互相表裏,堅持做可以保護腎臟;坐公交、地鐵時,拉著扶手環單腳站立做「金雞獨立」動作,閉上眼睛將重心全部落在腳上,腿稍微彎曲將虛火下引,鍛煉時間長了也可以起到補養腎氣的作用。

保證充足睡眠。 很多人平時總熬夜,睡眠不足可導致抵抗力降低、內分泌功能紊亂,而且會加重器官負擔,還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事實上,早睡覺就可以養腎,晚上11點之前一定要睡覺,尤其是過了40歲以後,最好晚上10點半左右就睡覺。

多吃補腎食物。 市民可以多吃一些溫補腎臟的食物,比如黑色的食材可以補腎,像黑豆、黑米、黑芝麻,以及核桃、栗子、枸杞等都有很好的補充腎氣作用。

華龍網 余文欣 通訊員 黃琪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