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梅雨季濕氣重,這樣祛濕很管用!

2024-06-23健康

梅雨季空氣濕度增大、溫度高,身體容易積聚濕氣,中醫認為濕性重濁,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黏滯,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如何擺脫濕氣? 一起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病科副 主任 張鳳介紹,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濕邪具有易損陽氣、濕性重濁、濕性黏滯、濕性趨下、合而為病等特點。

「重」是指濕邪侵襲人體,容易出現以「沈重感」為特征的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沈重、關節疼痛等。「濁」是指濕邪侵襲人體,容易出現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如濕濁在上,出現滿臉油光、眼屎增多、口臭等。濕濁在下,出現大便溏瀉、小便渾濁、白帶增多等。濕濁浸淫皮膚,出現皮膚潰爛、瘙癢紅腫等。濕邪致病多由「內濕」與「外濕」合而為病,既有潮濕居處、冒雨下水等外因,又有多食油膩、嗜酒飲冷等內因。

梅雨季排濕,張鳳建議從飲食、鍛煉以及中醫養生入手。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甜膩、生冷、辛辣飲食及飲酒。可多食瓜類、豆類等應季蔬菜,以及白扁豆、陳皮、赤小豆、薏苡仁、芡實等藥食同源的食物,減少滋補性食物及藥物的攝入。可在天氣較好的時候外出運動,選擇溫和、適量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登山、太極拳、八段錦,以微微出汗為宜。

張鳳指出,中醫艾灸能溫陽補氣、健脾溫腎,緩解脾虛濕停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脹、腹瀉、乏力等癥狀,可艾灸足三裏、神闕、水分、陰陵泉等穴位;拔罐是中醫傳統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能夠祛濕的方法,有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按揉曲池穴或足三裏穴,可以起到清熱利濕、排毒祛濕的作用;寒濕者可用生姜、花椒、艾葉、透骨草等泡腳;濕熱者可用茯苓、竹茹、蒲公英等泡腳。泡腳時水溫控制在30℃-40℃,泡至後背及前額微汗出即可;黃梅季節還可以服用一些中藥祛濕茶飲,如山楂陳皮荷葉茶,每日飯後一杯幫助祛除體內濕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撰稿:趙 立

編輯:畢揚靜

責編:高 琴

*轉載請註明來源於「上海長寧」

喜歡就點個「

歡迎 留言評論 和「寧寧」 互動

再送我一朵「 在看 」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