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科普營養】「飲料分級」,牛奶怎麽分到了最差那檔?——上海飲料分級解讀

2024-04-15健康

作者:羅曉 (初夏之菡)

中國註冊營養師RD/ 澳洲註冊營養師RN/【臨床營養網】簽約營養師

新南威爾士大學食品科學碩士,悉尼大學營養學研究型碩士。

現任上市公司營養專家。

出版有營養科普書【戒糖】和【技術流辣媽】。

文章來源:中澳註冊營養師羅曉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太長不看版

※飲料分級各國都有推行,主要是依據其中含糖量,因為飲料最大問題就是 遊離糖。

※上海的「營養選擇」標簽分四級,判斷標準有四個: 非乳源的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劑。

※純牛奶/無添加酸奶 不屬於 飲料,不參與這個分級。不要用飽和脂肪限制它。

※這四個標準可以說是全球考慮飲料營養維度 最全 的。

文末給出各個級別的飲品範例。

飲品有任何一項超過該等級限量,就直接被判定為該等級。

※比如一款0糖、0脂、0卡但是加了「非糖甜味劑」的飲料,就只能是B級。

※又比如一款含有1.5g/100ml的飽和脂肪(來自植物油)的燕麥奶,但是0反式脂肪、也不添加糖和非糖甜味劑。這樣的飲品也判成B級。

※再比如,一款奶蓋茶(0反式、2.7g飽和脂肪、非乳源性糖5g),直接判成D級。

科普背景

最近,許多消費者發現在飲品銷售頁面、產品外包裝、以及貨櫃等多個場合出現了新的營養分級標誌。這些標誌將飲品分為A、B、C、D四個等級。當然在「營養維度」上,A級是「最推薦」而D級是「最不推薦」,因此邏輯上選擇當然是A最好。

不過我們需要仔細分析下背後的分級邏輯,來幫助大家理解並做出合適自己的選擇。否則大家基本只能喝水了...

它的判定方法是,一款飲料的四個維度, 取最大分最差的那一項 ,就直接判定成該等級。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圖片庫)

維度1:非乳源性糖

這一條是飲料最重要的——遊離糖。因為來自牛奶的乳糖(或者舒化奶的半乳糖+葡萄糖)不屬於遊離糖,所以大家其實只要管住遊離糖就好。

5g/100ml這條線恰好是「低糖」宣稱的線,因此市面上的低糖綠茶,就屬於B級;而高於5g這條線的「全糖茶」就是C級別。

這裏之所以要排除來自牛奶的糖,其實是避免低糖乳飲品被誤判。這類飲品雖然不屬於「無添加乳制品」,但是營養價值其實很高。

舉例: 酸奶+少量果醬制作的調味發酵乳飲,其中來自酸奶殘存的乳糖和果醬裏的糖加起來超過了5g/100ml;但由於它提供了大量來自牛奶本身的營養素,而真正添加的糖可能只有3g/100ml,這樣一來判成C級別其實不利於全民營養。

不推薦果汁

根據這個遊離糖標準:幾乎所有的果汁、加糖/甜味劑的果味飲品都會被判成B甚至C級別;這就是說明公共衛生政策鼓勵你吃完整的水果,不鼓勵喝純果汁代替,更不推薦喝加糖/甜味劑的果味飲品。

只有一種情況例外:你完全不吃任何水果,這時候鮮榨的100%果汁,對你來說哪怕是C級,也可能是利大於弊。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圖片庫)

維度2:飽和脂肪

這一條是爭議最大的。因為它可能誤判純牛奶——純牛奶的飽和脂肪含量在1.5-2.5g/100ml的範圍內。

如果按照上海這個「營養選擇」標準來看,它最好也只能是B級,最差可能是D級——難道爸媽天天給孩子當早餐喝的飲料這麽差?

其實答案可能令人驚訝:那就是在營養科學分類中,不含任何其他原料的純牛奶/低脂/脫脂不算飲料!它算是每天必選的食物。

這也是第一條把乳源性的糖排除,這樣能讓部份加了糖/甜味劑的低糖高含乳量的飲品,也不至於會被低估。

(圖片來自:中國營養學會官網)

因此無論是我們國家的膳食寶塔還是國外的指南(哈佛大學兒童健康餐盤),都是把奶類/奶制品列做「每天推薦」攝入的食物清單,而不是一種可選的「飲料」。

而在可以選擇的飲料裏——所有膳食指南推薦的只有必需的水。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了,純牛奶/配方奶/無糖酸奶等奶制品,根本就不是這個「飲料分級」的參與者,就更加別去給人家打分了。

那麽「飽和脂肪」真的有害嗎?

還真的未必——盡管過去的研究表明飽和脂肪與低密度脂蛋白(LDL,常被稱為「壞膽固醇」)的水平有關,但關於飽和脂肪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直接關聯的證據仍存在爭議。

事實上,LDL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不同密度和大小的顆粒,其中小顆粒LDL被認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更為密切相關。目前有研究指出,飽和脂肪的攝入可能並不直接增加小顆粒LDL的水平,而是影響了LDL顆粒的組成和功能。這些發現表明,飽和脂肪與心血管健康的關系可能比想象的要復雜。[1][2]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圖片庫)

飽和脂肪攝入過多也與部份國家大量攝入芝士有關,而我們國家芝士攝入量很低,因此推薦每天喝奶是合理的,而奶與原發酵芝士(非再制幹酪),都是奶制品類。

這部份代謝知識非常復雜,會在我今年的新書裏展開講。總體來說,在明知牛奶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情況下,營養科學還把全脂純牛奶劃分為「每日推薦」的食物,其實背後有較為充足的證據表明它的攝入是利大於弊,因此它不受「飲料分級」的影響。

而除了純牛奶之外,其他含有飽和脂肪的飲料清單如下:

氫化植物油(不一定是反式)制作的奶茶、奶蓋茶、植物奶、椰奶、厚椰乳、以及任何不屬於純牛奶和無糖酸奶的乳制品(如風味酸乳、甜味鈣奶);所以你要是每天按照推薦喝了純牛奶+無糖酸奶;其他含有飽和脂肪的飲料,自然都不推薦。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圖片庫)

植脂末制作的奶蓋茶可能是你能喝到最不健康的飲品了

乳糖不耐受,推薦喝0乳糖舒化奶。純素者,推薦喝無添加糖的豆漿、燕麥奶、巴旦木奶——它們都屬於A級或者B級的飲品。

維度3:反式脂肪

這部份證據是 非常明確 ——反式脂肪的攝入與心血管疾病有直接關聯,且呈劑量-反應效應(越多傷害越大)[3]。 不吃是最好的。

含有反式脂肪的飲料目前不太多,且多數與含有飽和脂肪的飲料重合。原因是過去由於植物油氫化技術差,在把植物油從液體變成固體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副產物反式脂肪。

如今氫化/酯交換技術發達,多數植物油都能完全「飽和」,也就沒有反式脂肪殘存了。但是重點物件依舊是:

低質素的 廉價植脂末 制造的所有飲料:非牛奶制作的奶茶、奶蓋茶是重災區。註意有 植脂末≠必然有反式脂肪。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台公共圖片庫)

維度4:非糖甜味劑

聽過這個廣告嗎? 0糖、0脂、0卡! 這條標準說的就是它!它徹底告訴你,只要加了「甜味劑」,哪怕你堆10個0,你也就是個B級。永遠比不過完全無糖無甜味劑的清水、清茶。

這點也是有充足的證據,我們僅羅列部份:

※赤蘚糖醇堆積在血液裏,與更高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相關。[3][4]

※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甜菊糖苷、安賽蜜與擾亂腸道微生物,損傷糖耐量相關。[5]

基於以上雖不全面但也確鑿且一致的證據,公共衛生政策自然有理由把所有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品,列為A級別以下的。因為A其實意味著:推薦喝。而人工甜味劑無論從對噬甜的刺激度、還是健康的角度來看,都不宜經常喝 。

總結

總結不廢話,直接給你上表格看潛在的飲料分類:

更多關於「遊離糖」的知識,推薦參看這本【戒糖】

參考文獻:

[1] Siri-Tarino, P. W., Sun, Q., Hu, F. B., & Krauss, R. M. (2010). Saturated fat, carbohydrat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91(3), 502-509. https://doi.org/10.3945/ajcn.2008.26285

[2]Chowdhury, R., Warnakula, S., Kunutsor, S., Crowe, F., Ward, H. A., Johnson, L., ... & Di Angelantonio, E. (2014). Association of dietary, circulating, and supplement fatty acids with coronary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0(6), 398-406. https://doi.org/10.7326/M13-1788

[3] Witkowski M, Nemet I, Alamri H, et al. The artificial sweetener erythritol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 risk[J]. Nature Medicine, 2023: 1-9.

[4] Ortiz S R, Field M S. Chronic dietary erythritol exposure elevates plasma erythritol concentration in mice but does not cause weight gain or modify glucose homeostasis[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21, 151(8): 2114-2124.

[5] Suez, J., Cohen, Y., Valdés-Mas, R., Stein-Thoeringer, C. K., Segal, E., & Elinav, E. (2022). 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 Cell, 185(16), 3309-3328.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7.016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