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七旬老人關節活動受限,專家巧施妙手助力其重獲行走自由

2024-10-02健康
近日,益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關節外科 成功地為一名患有「右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患者實施右側全膝關節置換術,解除了她半年來深受困擾的關節疼痛之苦。
說到腿疼,75歲的黎奶奶可謂是一把辛酸淚。右膝關節疼痛困擾她半年多了,並逐漸出現活動受限等情況。由於右側膝關節不能伸直,走路的時候一瘸一拐,上下樓時更是痛苦不堪,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隨著病情的加重,黎奶奶走路越來越困難,右膝疼痛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在家人的勸說下,黎奶奶來到該院關節外科進行治療。
以科主任周哲 為首的關節外科專家團隊透過體格檢查,結合影像學資料、臨床表現等分析,發現黎奶奶的右膝關節已發生明顯的退變合並內翻畸形、腫脹,關節軟骨損傷明顯,膝關節廣泛壓痛。診斷黎奶奶為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術前影像資料 】
面對黎奶奶的嚴重情況,專家團隊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為其制定了詳盡的手術方案。同時,還耐心地向黎奶奶及其家屬講解了手術的重要性和過程,幫助他們消除緊張和恐懼心理。
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在麻醉醫師的全力配合下,專家團隊成功為黎奶奶實施了右側全膝關節置換術。
【術後影像資料 】
術後第2天,黎奶奶就能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地活動。在醫護人員的專業康復指導和悉心照護下,黎奶奶恢復良好,一周後康復出院。
【黎奶奶在做康復鍛煉時與主管醫生合影 】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重,越來越多的患者飽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折磨。對於膝關節置換手術,許多人存在恐懼和顧慮,尤其是老年人。其實,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手術,膝關節置換後,患者可行走,活動可接近正常水平,蹲起、行走運動都不受影響,最重要的是生活質素大大提高。」科主任周哲介紹道。
專家科普
一、患膝關節炎危險因素
1.年齡:隨年齡增長,膝關節長期的積累性勞損,會發生關節軟骨退行性變。
2.性別:男女均可發生,女性尤其是絕經前後的女性發生率更高。
3.體重:超重易導致膝關節的損傷,減輕體重可減輕膝關節負擔。
4.使用與損傷:頻繁的膝關節屈伸活動將會加重膝關節損傷,久坐、久站可能導致肌肉勞損,從而導致膝關節不穩,加重膝關節損傷。
5.骨密度:骨質疏松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較高。
二、膝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一開始只是偶爾膝關節疼痛,逐漸變成持續性。勞動後疼痛較重,上下樓梯時明顯。這中間可能出現膝關節的腫脹、積液。在疼痛逐漸加重的過程中可能出現打軟腿、膝關節彈響聲、絞鎖癥,最後膝關節屈曲攣縮或內外翻畸形。
三、膝關節炎的階梯治療
保守治療:
1.鎮痛:口服、外用、栓劑鎮痛藥,如塞來昔布、艾瑞昔布,雙氯芬酸二乙胺凝膠,雙氯芬酸鈉栓等等。
2.營養軟骨:雙醋瑞因、硫酸軟骨素、胺基葡萄糖。
3.關節腔玻璃酸鈉或「封閉」註射。
4.中藥及中醫理療。
手術治療:
1.關節鏡膝關節清理及半月板修復:膝關節磨損不明顯同時合並半月板撕裂或者關節內遊離體的患者,關節鏡下關節清理+半月板成形手術會有一定的效果。
2.脛骨高位截骨手術:年齡小於65歲,膝關節內外側間室中有一側還比較完好,可以進行截骨矯形手術。
3.單髁置換術:膝關節內外側間室中有一側軟骨磨損嚴重呈「骨對骨」的改變,而另外一側還較好, 內外翻畸形不嚴重,這時只需置換一側的部份關節面,也就是單髁置換手術。
4.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對於年齡較大,整個膝關節的磨損增生均較嚴重,日常活動出現顯著持續疼痛,屈伸及行走困難者,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四、膝關節的日常維護
1.避免久坐、久站、長時間長距離行走,避免上下樓梯,少登山。
2.避免穿高跟鞋長時間行走,日常活動是穿厚底有彈性的軟底鞋。
3.適當鍛煉腿部肌肉,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可采用靠墻靜蹲、遊泳、騎單車等運動。
4.註意保暖。膝關節遇會導致冷血管收縮,引起血液迴圈變差,使關節僵硬、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註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5.控制體重。肥胖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使膝關節磨損加快。
6.飲食調節: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松,又能營養軟骨,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癥狀。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賈超華 張佳 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