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猴痘警鐘再響,全球須聯動防控

2024-08-22健康

湯 蓓
由於猴痘疫情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及其周邊國家迅速傳播,8月13日非洲疾控中心宣布猴痘為非洲大陸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兩天後,世衛組織將猴痘列為「國際關註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呼籲世界各國增加投入、強化公共衛生措施並加強國際協調。這是兩年內世衛組織第二次將猴痘疫情確定為國際關註的緊急公共衛生事件。與上一輪相比,本次疫情的傳播範圍與嚴重程度都要大得多,國家與國際層面的應對工作也更為復雜和艱巨。
首先,本輪疫情由一種新發現的猴痘1b型毒株引發,傳播模式與此前2型病毒有很大不同。目前,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部、北部與西部的流行地區,病毒主要透過家庭接觸影響15歲以下的兒童,絕大多數病例與88%的死亡都發生在這一群體中,嬰兒中的死亡率更是高達5%。在東部,疾病則主要透過異性性行為在成年人之間流行。由於存在多種傳播途徑,這一輪猴痘疫情影響的範圍與擴散速度都不容輕視。除了布隆迪、肯雅、盧旺達、烏幹達這四個此前從未報告過病例的非洲國家,瑞典也在近期報告了感染1b型新毒株的病例。歐洲疾控中心警告,由於歐洲與非洲之間頻繁的國際往來,確診病例「極有可能」繼續增加,建議成員國完善相關應對並向公眾釋出旅行警告。菲律賓8月19日通報出現今年以來的首起猴痘病例。
其次,從國家層面的應對來看,公共衛生體系薄弱、政府難以負擔價格昂貴的疫苗等長期存在的問題依然困擾著非洲國家。特別是,作為這次疫情的「震央」,剛果民主共和國安全域勢復雜嚴峻,公共衛生基礎薄弱,檢測、診療與護理資源十分有限,近年來多次暴發埃博拉、霍亂等重大傳染性疾病。其國記憶體在數百萬因戰亂而流離失所者,他們居住的營地中人口密度大、流動性高、性暴力廣泛存在,客觀上加大了猴痘疫情防控的難度。有研究認為,早在2023年9月剛果民主共和國就已經出現病例,之後病毒迅速蔓延至該國大部份省份並溢位國界。
此外,與數次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反復出現的問題一樣,疫苗的供應與獲取依然存在極大的困難。世衛組織官員20日強調,完全可以戰勝猴痘,但必須支持非洲獲取疫苗。根據非洲疾控中心的估計,遏制疫情需要1000萬劑疫苗。歐盟與美國宣布捐贈的數量僅占總需求的1/40。丹麥醫藥開發商巴伐利亞北歐公司(Bavarian Nordic)生產的改良型安卡拉—巴伐利亞北歐痘苗(MVA-BN)是目前唯一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的猴痘疫苗,但其市場定價遠遠超出非洲國家的負擔能力。而且,即便可以透過國際采購與合作生產部份解決疫苗供應問題,在當地實際開展疫苗接種行動也並非易事。
最後,從國際組織的角度來看,雖然今年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透過了再次修訂【國際衛生條例】的決議,賦予世衛組織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中更大的權威協調國際行動,但修訂案尚未正式生效,世衛組織仍需根據現行條例協調國際應對。世衛組織已經向相關國家提供診斷與病毒測序工具;支持開展接觸者追蹤、病例調查與接觸者追蹤,並為衛生工作者開展培訓。但現有的支持仍遠遠不夠。據估計,需要立即籌集1500萬美元支持檢測、準備與應對活動,世衛組織應急基金目前撥付了145萬美元,總幹事譚德塞敦促捐助者提供其余資金。
可以說,對國際社會而言,有效應對這一輪猴痘疫情、防止風險升級仍是艱巨的任務。「救非當在早,已暴何由斂。」中國古代聖賢之語言猶在耳。在人類衛生健康日益緊密聯系的背景下,響應世衛組織呼籲,加大對非洲受影響國家的支持,從源頭上盡快遏制疫情發展是關鍵。從需要采取的措施來看,保證非洲國家對疫苗與藥物的獲取只是一個方面,提升當地檢測與監測能力、改善衛生服務、宣傳公共衛生資訊、推動行為改變以及提供經濟與社會支持同樣重要。只有綜合施治,才能有效遏制當前猴痘疫情的蔓延。
猴痘在歷史上是一種危險性較低的地方性疾病,但在過去短短幾年時間內,在多個國家隱秘傳播、不斷演化,最終兩次觸發最高級別的全球衛生警報。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僅靠事件發生後的緊急援助與應急動員,將越來越難以有效管理頻發的國際公共衛生危機。建立更加緊密與全面的國際合作機制,系統解決全球衛生中的籌資、知識產權、技術轉移、供應鏈、人力資源等問題,已經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各國只有將疫情的預防與應對常態化,不斷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才能防患於未然,實作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宏偉目標。(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