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骨質疏松中醫辨證的5大分型!對應有哪些中成藥?

2024-02-04健康
從中醫的角度看,腎與骨密切聯系,【素問】有雲:「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腎精虧虛則骨枯髓竭,筋骨不用。
更多人認為,骨質疏松偏於中醫當中的骨痿、骨痹、骨枯等,發病機制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職,久病體虛,藥食失當而發骨痿[1]。
對於骨質疏松,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證型有脾腎陽虛、肝腎陰虛、腎虛血瘀、腎陰陽兩虛、氣滯血瘀五種證型。我們一般根據其病因病機,從而確定補腎、補脾、活血等多種治療方法[2]。
1、脾腎陽虛
證見:傷肢隱隱作痛,腰背冷痛,下肢痿弱,肌肉枯萎瘦削,神疲乏力,面色淡白,少氣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或小便清長;
或久泄不止,大便溏薄,五更泄瀉;或浮腫,按之凹陷不起,下肢為甚;舌暗紅,苔薄白,脈細或弱。
治法:健脾補腎,壯骨生髓。方劑:右歸丸或金匱腎氣丸加減。加減:虛寒內盛者,可加大制附子用量,加用乾薑、仙茅、肉蓯蓉、淫羊藿等。痛甚者,可加制川烏、細辛、延胡索等。
中成藥:右歸丸、仙靈骨葆膠囊、強骨膠囊、金匱腎氣丸、青娥丸。
2、肝腎陰虛
證見:傷肢隱隱作痛,面色潮紅,腰膝酸痛,健忘耳鳴,彎腰駝背,筋脈拘急,頭暈目眩,五心煩熱,失眠多夢,大便幹結;舌紅,少苔,脈弦數
治法:滋補肝腎,壯骨生髓。方劑:左歸丸或六味地黃湯加減。加減:虛火內盛者,可加青蒿、知母、胡黃連、阿膠等;
中成藥:左歸丸、金天格膠囊、六味地黃丸。
3、腎虛血瘀
證見:傷肢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腰痛酸軟,筋肉攣縮,發脫齒搖健忘,一般多有外傷史或久病史;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脈弦或澀。
治法:補腎活血,化瘀止痛。方劑:補腎活血湯加減。加減:骨痛以上肢為主者,加桑枝、姜黃、雞血藤;以下肢為甚者,加獨活、川牛膝、穿山龍等;久病關節變形、痛劇者,加烏梢蛇、地龍、全蠍、僵蠶等以通絡止痛。
中成藥:骨疏康膠囊、壯骨止痛膠囊、恒古骨傷愈合劑、骨松寶膠囊。
4、腎陰陽兩虛證
證見:腰背或關節隱痛、酸軟,四肢乏力,畏寒肢冷,潮熱盜汗、耳鳴眩暈,早泄,多汗,舌淡苔白或薄白,脈沈細。
治法:滋陰,補陽,壯骨。方藥:二仙湯。
中成藥:金匱腎氣丸、附桂地黃丸、芪骨膠囊。
5、氣滯血瘀證
證見:傷肢腫脹,劇烈刺痛,痛處拒按,皮膚有瘀斑;舌質暗紅,舌下絡脈瘀阻,苔薄白,脈弦緊。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導致。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3]
[1]陳世洲,阿蔔,蔣俊,周奕良,孫玉明,孫魯寧,馬勇,毛國慶.基於中醫體質理論辨治骨質疏松癥[J].湖北中醫雜誌,2023,45(03):42-44.
[2]骨質疏松性骨折中醫診療指南[J].中醫正骨,2023,35(01):1-9.
[3]楊鋒,張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中醫診療方案解讀[J].現代中醫藥,2023,43(02):20-23.DOI:10.13424/j.cnki.mtcm.2023.02.004.
原創:孟鋮煜醫生
稽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