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郭懿萌)近日,首都兒科研究所神經內科接診了一名寫字時手抖的13歲女孩,隨後女孩被確診患有書寫痙攣。
據了解,兩年前,然然(化名)在一次長時間寫字後開始手抖,主要表現為握筆寫字時手腕不自主抖動,不能順利書寫,不寫字時無抖動。在多家醫院做了相關檢查後,被診斷為焦慮、抑郁,需口服精神類藥物。但服藥後,然然寫字手抖的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逐漸加重,最終發展到不能握筷、抓物。她曾嘗試改用左手寫字,但不久後左手也出現了大拇指內收的表現,目前左手也不能正常書寫。
首都兒科研究所神經內科的醫生為然然做了詳細檢查,也仔細翻看了之前的檢查結果,沒有發現特殊異常。綜合整個臨床發病過程,考慮然然患有一種特殊類別的局竈性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
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建昭介紹,書寫痙攣早期被認為是一種職業病或者精神心理疾病,直到1982年被確定為一種原發性、任務特異性、局竈性肌張力障礙,常見於長時間、刻板、重復書寫的人群,臨床特點是書寫時主動肌與拮抗肌同步收縮,導致手部痙攣,出現異常姿勢和扭轉動作,最終書寫不能,伴有震顫,一般不伴其他功能障礙。
書寫痙攣通常發生在成年期,大約40歲,男性多於女性。由於該病發病率低、受關註度少,書寫痙攣目前尚未得到充分認識和報告,發病率不詳。據一項歐洲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報告,書寫痙攣總體患病率估計為每百萬人中有7至69例。
最近的研究證據表明,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在書寫痙攣的發生發展中均起到一定作用,包括重復、過度的書寫練習,完美主義和焦慮等人格特質以及手的大小和關節活動度等解剖因素。
據介紹,書寫痙攣通常起病隱匿,癥狀在幾個月內就會明顯發展。患者書寫時可能感到前臂緊繃或僵硬,或長時間書寫時感到疲勞。典型者書寫時手臂僵硬,握筆如握匕首,書寫時手腕屈曲,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擡起,或腕和手彎曲,手掌面向側面,筆和紙幾乎呈平行狀態。患者長時間書寫速度下降,而且可能會抽筋,45%的書寫異常姿勢者可出現手部震顫。
書寫痙攣可以透過內科治療、肉毒桿菌毒素註射、外科手術等方法解決。在然然的案例中,由於長時間沒有得到明確診斷和幹預,然然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神經內科就診時已經出現了焦慮、抑郁情緒,需要精神心理專科醫生進一步幹預。
醫生提示,當家長發現孩子寫字時手部動作僵硬且有加重趨勢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在確診後也不可忽視孩子心理、情緒方面的疏導,要消除其緊張心理,樹立治療信心。
編輯 彭沖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