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用Paul青光眼引流植入器成功治療小梁切除術10年後遠期並行癥

2024-06-26健康

編者按: EGS2024無疑是一場青光眼領域的學術盛宴,更是全球翹首雲集、共享最新科研成果的盛大聚會。會議聚焦青光眼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創新技術以及臨床實踐,為廣大青光眼專家和眼科學者搭建了一個交流互動、碰撞思想的平台。會議上,青光眼手術的創新探索層出不窮,讓我們透過一例使用Paul青光眼引流植入器成功治療小梁切除術10年後復雜的眼泡針刺並伴有葡萄膜脫垂到眼泡的診療經驗,探索青光眼手術的更優治療方案。

病例背景

一名58歲的高加索患者在最大限度的雙眼治療下出現失代償性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該患者在35歲時初步診斷為青光眼(23年前)。既往雙眼接受了以下手術:1.10年前小梁切除術。2.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3.過去2年中的多次微脈沖環光凝固。

初步臨床表現:

1.最佳矯正視力(BCVA)RE:20/25 ,LE:20/25。

2.眼壓:RE為34mmHg,LE為35mmHg。

3.裂隙燈檢查(Slit Jamp examination SLE)RE/LE:瞼緣炎、結膜註射但沒有鞏膜變薄的跡象、角膜緣註射、12點鐘有疤痕的水泡、人工晶狀體眼。

4.眼底鏡檢查中杯盤比:RE=0.7 ,LE=1.0。

治療

針刺術

治療方法為同時對兩個水泡進行針刺,且術中未觀察到並行癥。

在術後第一天時的臨床表現為:

1.眼壓:RE7 mmHg ,LE12 mmHg。

2.裂隙燈下觀察:RE突出的水泡;LE結膜下有血塊的突出水泡和前房紅細胞。

左眼術後第三天臨床表現:

1.BCVA:20/500。

2.眼壓:34 mmHg。

3.裂隙燈下檢查:深前房,鞏膜變薄,深色脈絡膜脫垂,組織進入濾過泡(如圖1所示)。

探查性手術

在針刺術後3天對左眼進行了緊急探查性手術,並進行了25G玻璃體切除術(如圖2所示),術中所見如下情況:玻璃體腔內有血塊,但沒有脈絡膜上出血或視網膜脫離;距角膜緣4 mm的大面積鞏膜變薄,伴有脈絡膜脫垂,在11:30至12:30之間,角膜泡附近的角膜融化,周圍角膜片層分離。最後采用Tutopatch®移植物和角膜鞏膜縫合術治療缺損。

術後10天,患者眼壓開始再次升高,達到24~26mmHg。給患者開了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劑(CAIs),每天兩次。

探查性手術後4周的臨床表現(LE):

1.IOP:42mmHg。

2.裂隙燈下觀察:出現良好的愈合,沒有鞏膜變薄的跡象。

Paul青光眼引流植入物(Paul Glaucoma Drainage Implant GDI)

由於IOP升高,選擇使用Paul青光眼引流植入物植入左眼(GDI)(如圖3所示)。

GDI(LE)植入10天後的臨床表現:

1.IOP:25mmHg。

2.裂隙燈下觀察:囊性瘢痕性水泡。

第二天對濾過泡進行了開放性翻修,患者出院時眼壓為11mmHg。

轉歸和術後隨訪

1.右眼的臨床轉歸是有利的,在bleb針刺後3個月,IOP保持在10mmHg左右,最佳矯正視力為20/32。

2.兩只眼睛在初次發病後 6 個月未接受任何局部或系統治療的情況下的檢查結果(圖 4 和圖 5)。最佳矯正視力:RE20/25,LE20/25;眼壓:RE13mmHg,LE14 mmHg。

3.內皮細胞計數在RE中保持穩定(1980個細胞/mm2),但在LE中則從最初發病時的 1988 個細胞/mm2下降到6個月時的1748個細胞/mm2。

4.雙眼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整體厚度與初次檢查相比均無減少。

5.RE的視力平均偏差保持穩定,LE的視力平均偏差略有變化,從2.4 dB變為2.9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