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企業是如何煉成的?如何助力瞪羚企業跑出加速度?中新經緯推出【瞪羚進化論】系列報道,走進部份瞪羚企業,對話企業負責人,深入觀察這些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潛力。
中新經緯10月24日電 (魏薇 實習生 李思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稱慢阻肺病)是中國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之一,因其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低知曉率的特點,也被稱為「沈默的殺手」。
吸入治療因其藥物直達病竈、副作用小,被用作呼吸慢病的常規治療方法,但不少患者在使用吸入藥物治療後,癥狀未能獲得緩解,急性加重情況仍有發生,這也導致患者對吸入藥物的治療效果存疑……近些年國內外的權威文獻如GOLD(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倡議)、GINA(全球哮喘防治倡議)報告,均有數據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患者存在吸入技術不佳的問題」。
入選天津市2024年「瞪羚企業」的橙意家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橙意家人)專註於吸入治療領域,幫助患者正確吸入藥物。近日,中新經緯走進橙意家人,了解其背後的創業故事。
看好慢病賽道
橙意家人創始人、總裁張丹的創業之路始於10年前,彼時她供職於一家媒體,已工作10年有余,曾創辦多本期刊。她告訴中新經緯,當時的她看準了慢病這個賽道,是因為「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它所做的事情,就是要解決一個時代的問題。」
在張丹看來,慢病是關系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慢病的控費是一個重要問題。
今年9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通知,為加強呼吸道疾病防治,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高血壓、糖尿病兩種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務基礎上,決定組織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解讀中提到,研究資料表明,慢阻肺病是中國最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也是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第三大常見慢性病,已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資料顯示,慢阻肺病通常的癥狀主要表現為經常咳嗽、咳痰、氣短、呼吸不暢。如發現不及時或治療不規範,也容易導致病情急性加重,嚴重可致死亡。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2018年曾發表「中國成人肺部健康(CPH)研究」公開表示,中國慢阻肺病患者近1億人,該項疾病已成為中國第三大致死疾病。慢阻肺病目前無法完全治愈,但可透過早期肺功能檢查及時發現。遵醫囑使用吸入制劑規範治療,疾病可以得到控制和緩解。
在切入吸入治療領域前,橙意家人的第一款產品是針對「睡眠呼吸暫停」的可穿戴檢測器材,是當時中國國內第一款小型睡眠監測產品,但她意識到,僅僅停留在監測並行現問題這一層面是遠遠不夠的,經過前十年的臨床數據和技術積累後,張丹決定開啟新賽道,在2021年切入吸入治療領域。
藥物吸入正確率提高三倍
與慢阻肺病帶來危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人並不了解該疾病,對其認知有限。即便查出患病,在藥物使用上的不規範,也使藥物的效果大打折扣。
張丹介紹,治療慢阻肺病的吸入藥物顆粒通常只有2微米—5微米大小,如果直接使用,開啟盒蓋就揮發了,因此在生產工藝上會有一個載體,就像給藥粉吸上一塊磁鐵,用乳糖載體去吸附藥粉,才能避免揮發。
「患者使用吸入藥物時,要把藥粉遞送到肺部。這對於患者的吸入技巧有一定要求,需要在克服不同裝置阻力的同時達到藥物要求的流速區間,既要用吸氣充分‘解聚’藥粉,又要控制不能過大流速吸氣,如此才能把藥物成功吸入。」張丹說。
針對這一市場痛點,橙意家人研發了「橙意OrangerAI數碼療法」。透過一個手掌大小的數碼療法幹預包,該裝置內建傳感器,將藥物裝入其中,在患者用藥時,可以及時給患者語音反饋,告知其用藥是否正確,幫助糾正用藥動作,正確吸入藥物,更好地控制病情。
張丹提到「數碼療法幹預包」的使用情況時說道,有一名患者已經用藥兩年,但總覺得自己還是憋氣,在使用「數碼療法幹預包」後發現吸氣方式不對,透過器材針對性指導,他第一次把藥成功吸進去了,當時他就特別激動,說「很久沒有像這樣呼吸通暢的感覺了」。
「我們檢測到,經過對患者的吸入方式進行調整,第二次正確吸入的概率提高了3倍。」張丹表示。
橙意家人的產品設計還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很多產品的技術很好,但沒有考慮到老人。其實老人很難去理解一個新的軟件或者App,讓他去點是很困難的。我們設想就是做一個老人完全不用手機,他可以聽或者說就可以。」張丹說,橙意家人的數碼療法就是透過語音互動方式,像一個護士一樣每天訓練患者,讓患者能聽懂並做糾正。
此外,在該療法中還引入AI(人工智能)隨訪溝通功能。張丹介紹,患者不需要手機,機器自動按照約定時間發送問題列表給患者,收集答案後自動分析並提供預警,減輕醫生負擔,提高疾病管理效率。提供患者和醫生之間的語音對講功能,實作非手機環境下主動溝通,增強技術的可及性和實用性。
「慢阻肺的患者一旦控制不好就會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就需要住院,每次住院大概花費一萬多元。」張丹稱,經過六個月的RCT(隨機對照試驗)研究,患者在使用產品後的用藥依從性提高一倍,並且降低了中重度急性加重,服藥依從性高的患者住院率顯著降低。
在產品價格上,她介紹,目前患者使用幹預包服務一年大概千余元,即用千余元醫療服務節約了萬余元的醫療費用支出,所以從醫保的角度來看,能夠很好地實作衛生經濟學價值。
「做專做精才有核心競爭力」
一路走來,張丹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她坦言,橙意家人在2021年曾經歷生死關頭。企業早期的監測產品遭遇瓶頸,投資方在快速擴張方面給的壓力,使企業陷入困境。那時的橙意家人,產品缺乏新意,原本賽道的後來者層出不窮,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
意識到問題後,張丹決定調整策略,不再依賴外部投資,轉而透過銀行貸款支持,專註於解決慢病問題,強化技術壁壘、專利布局和資料探勘。同時精簡行銷團隊,集中資源於研發團隊,致力於產品精進。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石,當你把產品真正打磨好後,業務自然就來了。透過專註臨床價值,優質產品會自然吸引市場,無須過度依賴行銷。」張丹說。
市場對新的產品高度認可。「我們的產品出來後,臨床上的反饋非常好。尤其在呼吸領域裏,我們沒有走進口替代、模仿的道路,是百分百全球原研的新產品。」張丹表示,從之前的監測產品到現在的治療產品,這十年的研發費用花費約2億元,未來研發的投入還會持續。
目前,橙意家人在31個省市進行布局,並與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建立數據通路,與4000余家醫療機構聯合建立呼吸慢病大數據庫。累計擁有註冊商標數量92個,專利、軟著等知識產權近百個。
在未來發展規劃上,張丹相信,企業要做到真正對社會有價值,才能夠創造良好的效益。她表示,要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做專做精,這樣才能有核心競爭力。「一定要在創新上下功夫,當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實作跳躍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