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糖尿病人出現這4種癥狀,可能是神經病變的表現,要警惕!

2024-08-20健康

63歲的王先生在十年前被確診為 糖尿病 ,平時每日套用胰島素早晚各註射一次來控制血糖,半年前的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提示8.3%,其主治醫生叮囑他,血糖控制不佳,平時要註意飲食,加強監測,並且根據他的血糖監測結果幫他進行了胰島素的用量調整。

王先生在後來的日常飲食上嚴格遵醫囑,控制食物的攝入量,醫生不讓吃的甜食和油炸食品也絕對不碰。

王先生雖然吃得少了,但是他卻總感覺 肚子脹 ,常有打飽嗝的現象,而且吃完飯兩三小時後也還是覺得胃脹,總覺得食物沒下去;大便也不那麽痛快,不僅三四天才能解一次,每次解的時候都很困難,需要在衛生間努力二十多分鐘。家人在知道王先生的情況後,陪同他前往醫院就診。

醫生在了解到王先生的情況後,為其進行系列檢查,最終王先生被確診為: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醫生提醒,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並行癥之一, 其發生與糖尿病的病程長短、血糖控制好壞等密切相關, 病變可累及中樞神經及周圍神經, 以遠側對稱性神經病為主要表現,麻木、疼痛、痛覺過敏、肌無力等。

除此之外,患者的胃腸道系統也可能會受到影響,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等不適。

糖尿病已成為最困擾國人的慢性病之一,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4億, 即每4例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例來自中國。

而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並行癥,也是糖尿病足潰瘍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糖尿病神經病變分為彌漫性神經病變、單神經病變、神經根或神經叢病變三種類別,而彌漫性神經病變又分為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DSPN)和自主神經病變。

其中DSPN是最為常見的類別,約占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通常也被一些學者稱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約5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生DSPN。

另外, 多達50%的DSPN可能是無癥狀的 ,如果未被辨識且未實施預防性足部護理, 則增加患者足部受傷的危險。

01

糖尿病患者出現這4種癥狀時,要警惕神經病變

01 手腳麻木、疼痛

手腳麻木、疼痛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典型表現,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約為10%~20%。

初期主要影響感覺神經,僅表現為感覺減退,容易被患者忽視,可發生肢體遠端部位的燙傷、燒傷等不必要的意外損傷。

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四肢末端起始對稱性出現麻木、疼痛、針刺感、蟻走感、踩棉花感或是痛溫覺異常等,一般是從雙足或雙手的手指開始,由遠端向近端逐漸蔓延,形成典型的「襪套樣」和「手套樣」感覺。

疼痛呈刺痛、灼痛、鉆鑿痛、刀割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 有時候猶如截肢樣巨疼痛,可有晝輕夜重,有時有觸覺過敏出現,當運動神經累及時,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減退,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素,還可能導致失眠、焦慮、抑郁的發生。

需要註意的是,糖尿病神經病變一旦發生,往往是不可逆的,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改善預後。

02 消化系統問題

長期高血糖可能導致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胃腸神經,降低胃蠕動 ,導致胃排空延遲或胃幽門-十二指腸動力異常等,出現惡心、嘔吐、腹瀉、腹脹等癥狀。

當神經病變造成胃癱瘓時 ,醫學上習慣性的稱為 胃輕癱 ,是指胃裏面的東西沒法排到腸子裏,患者可能會常感到 沒胃口、噯氣、惡心、嘔吐、腹脹等,一吃東西肚子就飽。

當小腸發生病變時,可能突然發生腹瀉,少的每天 3~5 次,多的一天 20~30 次,一般以晚上更嚴重,量很多,像水瀉, 但是一般沒有腹痛、便血,出現這個情況還要註意是否因雙胍類藥物引起。

如果是大腸發生病變時,最為常見的可能是便秘,甚至引起腸梗阻,有的患者便秘與腹瀉可交替出現。

這種情況,往往容易被認為是腸易激症候群,但其實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

03 出汗異常

糖尿病患者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自主神經受損, 影響汗腺的正常調節功能 ,進而引起排汗異常。

這種異常可表現為局部出汗增多,如頭部或軀幹出汗,而四肢尤其是下肢排汗可能減少甚至無汗。

這種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以減輕自主神經病變的癥狀,必要時可以考慮使用針灸、電生理療法等輔助治療手段。

04 心血管癥狀

當糖尿病引起自主神經病變猴,可出現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率的變異性差, 導致迷走和交感神經累及,出現無痛性心梗,嚴重心律不整和心衰等,甚至還可導致猝死。

這種情況,一般透過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可發現異常。

另外, 2型糖尿病患者多合並有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島素血癥等代謝紊亂 ,都可以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導致心血管疾病。

02

如何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

1. 有效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基礎, 空腹、餐後、糖化血紅蛋白蛋白盡量都控制在正常值內。

2. 有針對性的套用營養神經、改善微迴圈、抑制炎癥因子、抗氧化應激的藥物, 可以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

3. 定期進行篩查及病情評價 ,特別是合並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患者。

4. 套用藥物治療患者的基礎疾病 ,控制血脂、血壓、尿酸,控制代謝紊亂等,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

5. 改善生活方式, 飲食上要控制, 多進食粗纖維食物及谷物等, 一日三餐要按時吃,細嚼慢咽; 適量進行體育運動 促進血液迴圈,如打太極拳、瑜伽、散步等。

6. 加強足部護理, 堅持每天洗腳, 水溫不宜過高, 使用中性潤膚霜,防止腳部幹裂, 以降低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神經並行癥學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國家基層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指南(2024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24.

[2] 陳廣垠編著,糖尿病家庭醫生百科[M].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4.

[3] 李樂愚主編,林澤宏,梅全喜副主編,糖尿病的中西醫治療[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11.

@有來醫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識,有健康,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