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人過40,勸你查一下這3個指標!不是三高,卻也是心血管「殺手」

2024-07-26健康

「我的血壓、血脂都不高,我查過的,我的心臟肯定也好得很,我會心慌,肯定就是因為最近沒睡好!女兒還非要帶我去醫院檢查,我才不去花那個冤枉錢呢!」

65歲的周叔正在跟小區的老人一塊聊天,見我過來,非得拉著我問:你說是不是,這個檢查我沒必要做吧!我的身體我自己知道,三高我都沒有,不可能得那些冠心病、心梗、腦梗啥的疾病,女兒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

聽周叔這一問,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位病人。

跟周叔一樣,這位患者對自己的身體自信得很,50多歲的時候去做了個體檢,確實血壓、血脂和血糖都不高,打那之後,他就覺得自己壓根不可能得那些老年人常得的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再也沒去過醫院體檢。直到在他62歲的那年,他最初就是覺得手腳麻木,偶爾會頭暈,即便如此,他也和周叔一樣,堅持認為這只是最近沒睡好覺導致的。結果,就在之後沒多久,他就突發腦梗,被送進了醫院,再也沒有醒過來。

很多中老年人應該會和周叔一樣,覺得只要血壓、血脂和血糖是正常的,心臟和大腦就一定是健康的,所以即便身體已經發出了預警訊號,依舊拒絕去醫院檢查,結果一拖再拖,可能真就把命給搭進去了。

警惕:除了「三高」,這些指標太高也很傷血管!

現如今,心腦血管疾病作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一直都是中老年人群比較忌憚的一類疾病,這病的可怕就在於一旦發生,就意味著終身都要與之相抗衡,病的時間越長,風險就越多,搞不好還會致殘、致命,絕對是誰攤上誰倒黴。

正因為心血管疾病如此常見,就好像誰到了五六十歲還沒個「三高」,都顯得不太合群。而老年人也會到處尋求保護血管的「大招」,什麽吃洋蔥、喝醋,還有輸液通血管等等,但凡覺得有用的,就都會去試試。可與此同時,也有些人覺得,我沒有「三高」,血管就一定很健康,心血管疾病就一定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事實上,「三高」雖是誘發腦梗、心梗等疾病的主要因素,卻不是唯一因素。人到中年,想要不被心血管疾病纏身的話,也不該只盯著血壓、血脂和血糖這三項指標,而是要結合自身所伴有的各種危險因素,做更為全面的檢查,包括頸動脈彩超、心臟檢查、腦部CT等,以便更好地預測心血管風險。除此之外,還有3項比較重要的指標,也需重點監測。

1. 動脈硬化指數

動脈硬化指數(AI)=[血總膽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顧名思義這是衡量動脈硬化程度的一個指標。正常情況下,這個值應該是越小越好,小於4就說明動脈硬化的程度較輕,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但如果大於4的話,說明已有動脈硬化,數值越大的話,那面臨的心血管風險就越高。所以說,不要以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不高了就沒事,TC和HDL也需要重點關註。

2. 同型半胱胺酸

同型半胱胺酸也是不容忽視的心血管「殺手」,現有研究證實同型半胱胺酸升高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血管壁,促進脂質沈積於血管壁,還可能誘導平滑肌細胞增殖,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促進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總之就是,同型半胱胺酸升高確實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對已經有「三高」的患者來說,一定要去查一下同型半胱胺酸水平,一般來說,它的正常水平是5-15μmol/L,若高於15μmol/L就屬於超標了,必要時需要采取措施來進行治療,比如服用葉酸片等,可幫助促進同型半胱胺酸的代謝。具體該怎麽辦,還是要聽醫生的建議。

3. 心率

有句話說「人這一生,心跳的次數是一定的,一旦跳完了,人也就沒了」,雖然沒啥科學依據,但可以肯定的心率太快一定沒啥好處。大量研究證實,靜息心率太快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更高。不僅如此,還有人曾對心率與壽命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心率太快確實也會影響壽命。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靜息心率應該在60-100次/分,但其實理想的目標應該是在90次/分以下,尤其是對於有些特殊人群來說,應該更要註意監測心率的變化,比如高血壓患者最好能夠控制在75次/分以下,冠心病患者最好能控制在55-60次/分以下,老年人最好也能低一些,只要沒有黒蒙、頭暈等不適,60次/分以下也算是最佳水平。總之,上了年紀後,心率高低也一定要在掌握範圍之內,心率高了,必要時也得吃降心率的藥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