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起義後鄭洞國一直不配合,但抗美援朝前他的一番話,卻逗樂周總理

2023-12-23歷史

1950年10月1日,黨中央接到了北韓最高領袖金日成的來信,信的內容不多,但卻讓各位領導人沈思不已。只見信上赫然寫著,請中國派兵支援北韓戰場,共擊美帝國主義侵略。

對於這個請求,當時大家都有些不好決策,因為中國正處於百廢待興之中,而我們的對手卻是」當時最強大國度「美國。正如資料文獻記載那般,即使彪悍如林彪者,也多次表示不能輕啟戰端。

但後來的歷史大家都清楚,毛主席高瞻遠矚,決定:他打他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我們立刻出兵北韓。

雖然下了決心,但眾人還是和林彪一樣,對這位強大的對手有些沒底,畢竟我們還真沒有與美軍對上過,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夠摸個底呢?

周總理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叫做鄭洞國,是國民黨的投降將領,其在投降後一直都不和我們合作,是當時有名的」硬骨頭「。但周總理卻想要從此人身上取經,了解與美國人的打法。

那麽問題來了,這個叫鄭洞國的又是何許人也?為何他能夠給我軍提供建議呢?鄭洞國,出生於湖南石門,畢業於黃埔軍校一期。關於他的那段崢嶸歲月,曾經也是充滿著傳奇與風雲,無論是他的朋友還是對手,都會對他表示尊敬。

根據他的長孫鄭建邦的回憶:鄭洞國在當年的革命浪潮中表現出色,在黃埔軍校時就因成績優秀嶄露頭角,在北伐戰爭時期更是作戰勇猛,指揮出色,因此不到24歲便升為團長。

日寇侵華時期,鄭洞國擔任第17軍第2師第4旅旅長,他帶著部隊參加了古北口戰役,和兇悍的日軍血戰了兩個多月,表現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氣。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鄭洞國因為作戰有功,所以被提拔為第2師師長。雖然升了官,但他卻並沒有像其他國民黨高官那般沈迷於其他,而是醉心戰場。在後來的保定戰役,漳河戰役,徐州戰役中,他都一往無前,表現出色,多次受到第五戰區長官嘉獎。

不過,因為他只搞軍事,不擅長搞個人關系,所以後來被52軍軍長關麟征來了個明升暗降,成為了副軍長,但卻不再兼任第2師師長。

對此鄭建邦表示:祖父從不在乎職位高低,但卻為失去一起血戰的兄弟而傷心,那段日子他的心情非常低迷......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沒過多久,他就被第31集團軍總司令湯恩伯所看中,當時國民黨不僅將他調往武漢會戰戰場,而且還讓他到第37軍前線督戰。

按照湯恩伯的想法,他想要扶植鄭洞國成為第37軍軍長。但當時原37軍軍長是黃國梁,乃是鄭洞國的老長官,兩人一見面,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白天一起出謀劃策血戰日軍,晚上還同榻抵足而眠。

鄭建邦曾解釋道:「對湯恩伯的好意,祖父很感謝,但絕不願意用這種方式暗算朋友和老長官,於是趕緊找了個借口回到了集團軍司令部。當時黃國梁不知內情,還多番挽留祖父,但祖父卻是片刻都不敢停留,一心想要離開這裏。」

而回到司令部後,湯恩伯對他又氣又笑:「你老兄放著軍長不幹,跑回來做這個光桿參與,也未免太迂腐了。」這件事情曾經一度引為笑談,但卻也讓眾人看到了一點,鄭洞國的確是一個厚道人。

當然,雖然鄭洞國在官場上有些「不上道」,但湯恩伯對他的欣賞從來沒有減少過,因此在1938年11月,鄭洞國又被任命為第98軍軍長。

結果,鄭洞國又幹了一件「傻事」,原來在他的任命狀到手時,他的同窗摯友杜聿明也給他發了一封電報:國民黨組建了中國第1支機械化部隊新編第11軍,這支部隊榮譽第1師師長有空缺,他來不來?

按照絕大多數的國民黨官僚的做法,打仗是吃力不討好的,那自然是寧可要軍長也不要師長,畢竟混日子熬資歷豈不美哉!

而且根據後來的資料記載,這個新編第11軍陣亡率極高,該軍下有三個師長,另外兩人是邱清泉和戴安瀾,這位戴師長就陣亡在遠征軍作戰中。

但鄭洞國是什麽人?正如上文所說,他不喜歡搞關系,只喜歡搞軍事,哪裏能打日本鬼子他就去哪裏。因此,他毫不猶豫地推掉了軍長,選擇了師長。

湯恩伯又一次被他震驚了,他反復找鄭洞國談話,一再詢問:「你真的決定要走嗎?」鄭洞國永遠只有一個字:是。對此湯恩伯只能無奈的為其餞行......

在成為榮譽第1師師長後,鄭洞國帶著這支部隊成為了日軍的噩夢,正如資料記載,榮譽第1師善打硬仗惡仗,是著名的抗日勁旅,在後來屢立奇功。

尤其是著名的昆侖關戰役,面對日軍的瘋狂,全師在毒氣打擊下幾乎傷亡殆盡,鄭洞國卻依舊命令特務連、傳令兵、夥夫和輕傷員作為突擊隊員,發動了夜間突襲。

經過反復血戰,最終占領昆侖關天險,擊斃日軍教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以下近5000人,取得了一場空前的正面戰攻堅戰役的勝利。

透過這一戰,鄭洞國在整個國民黨內獲得了赫赫威名,而他也被奉命組建新編的第11軍。

之後,鄭洞國帶著部隊參加了遠征軍,在國境外與日寇繼續血戰。1944年松山戰役中,鄭洞國憑借地道爆破方式,一舉將日軍號稱固若金湯的松山堡壘式陣地徹底摧毀,再一次讓日軍感受到他的恐怖。

然而鄭洞國雖然表現的十分彪悍,但這並不能掩蓋遠征軍作戰時遇到的挫折。從1942年遠征軍出師緬甸開始,聯盟部隊就因協調不便而慘敗。

當時遠征軍副司令長官兼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在翻越野人山時身染重病差點死亡。而前文提到的200師師長戴安瀾則在撤退途中遭遇伏擊,壯烈殉國。

因此,蔣介石決定任命一位新的中國駐印軍軍長,長孫鄭建邦回憶:「蔣介石最先屬意於邱清泉將軍,當時他連幕僚都已經找好了。但,杜聿明等人都認為邱的脾氣暴躁,可能會和史迪威鬧翻,所以都透過何應欽向蔣介石進言,推薦鄭洞國。」

於是,鄭洞國被任命為中國駐印軍軍長,在之後的歷史中率部發動緬北反攻戰,為打通中印公路和收復緬甸,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當然,鄭洞國的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的,剛開始的時候他遭遇各種問題。例如,他就被史迪威將軍所鄙視,甚至還被他給架空。

要知道沒,史迪威當時一直不太相信中國軍官,所以他堅持:用中國軍人,但卻不要中國軍官,尤其是不要中國將領。在和蔣介石進行激烈鬥爭後,這才妥協讓鄭洞國出任新一軍軍長!

正因為有這樣的過往,所以史迪威千方百計的打壓鄭洞國,而且還調了300多名美國軍官負責分割他的權力,賦予他們直接調動中國軍人的特權。

就是在這般困境下,鄭洞國以大局為重,盡力配合史迪威作戰,而且數次提出正確精準的建議,最終透過人格和智謀征服了史迪威。

後來史迪威對他仁厚寬和的道德修養頗為欣賞,還說他是一個標準的中國軍人。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下,最終創造了奇跡。

1943年盟軍再次合作,接連重創及殲滅日軍精銳部隊,尤其是收復緬北重鎮密支那的戰役中,美軍指揮官嚴重失誤,史迪威直接撤換了美軍指揮官,將指揮權交給了鄭洞國,最終讓他一舉奪取了這一要地。

當然, 也正是因為這一階段的合作,讓鄭洞國對美軍有很深刻的了解,甚至還見識到了美軍的諸多缺點。畢竟以密支那的那場戰役為例,美軍指揮官就犯下過嚴重的錯誤,最終還需要他來擦屁股。

而這也是開頭周總理不得不找他來摸底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抗日戰爭中鄭洞國雖然成為了傳奇,但抗日戰爭也不過是一個開始,畢竟隨後又爆發了內戰。

——其實正如【建國大業】中講一樣,很多國民黨將領都反對內戰,因為他們已經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對抗日寇,根本就不願意在解救了民族存亡危機之後,繼續向自己人下手。

可惜,蔣介石根本不聽勸,執意撕毀【雙十協定】,然後國共兩方就打了起來。在這一期間,鄭洞國無疑成為了一個重用物件。

1946年,他被調任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副司令長官和代理司令長官職務,1948年他又調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蔣介石想要重用他,讓他重新綻放抗日戰爭時期的風采。

然而,據鄭建邦回憶:「祖父對東北戰場早已心灰意冷,曾以到北平治病為由,向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請假。」從這裏可以看出,即使是當年的名將,鄭洞國也是不看好這場內戰的,他對打自己人毫無興趣。

但歷史就是這麽神奇,鄭洞國一心想要離開東北這潭死水,結果1948年3月,解放軍開始向四平街運動,長春和永吉的國民黨軍隊岌岌可危。衛立煌數封電報要求鄭洞國趕緊帶著60軍撤回長春,守住這座孤城。

鄭洞國其實知道這是死路一條,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接受,留在了長春,兼任剛成立的第一兵團司令官和吉林省主席。

對於當時的場景,鄭建邦說道:「祖父飛赴長春前,朋友們紛紛前來看望。」而廖耀湘還私下抱怨:「桂公為人太厚道了,長春是不該您去的。衛總司令這樣決定,這不是把您往虎口送嗎?」

鄭洞國哪裏不清楚這個道理,但他也沒有多說什麽,只是發出了一聲苦笑,坦然面對結局。

對此鄭建邦表示:「祖父很少跟我們提及長春圍困,因為那是他一生最痛苦的一段時光,他曾說,我看著天上的太陽,都覺得沒有光芒。」

這段回憶沒有絲毫誇張,因為對於當時來說,長春不僅是一個死地,還斷絕了糧草。在他剛到長春的時候,解放軍已經將這座城市團團圍困,唯一與外界取得聯系的只有大房身機場。結果沒過多久,這個機場也被攻占了,令人窒息的恐怖開始了......

而在這種絕境下,蔣介石還在瘋狂空投微操指令,先後兩次寫下親筆信,逼迫鄭洞國趕緊突圍。但話好說卻不好做,當初讓鄭洞國陷入死地的,是他蔣某人,如今餓的不能動的去突圍,又是他蔣某人。鄭洞國有多苦,讓人隔著文字都能品味出來。

屋縫連夜偏漏雨,不久後他們內部又先後出現問題。

10月16日,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決定起義,鄭洞國很快得到的訊息,而且還接到了曾送給他的一封信,請他和自己一起投誠。但鄭洞國只是搖搖頭,說:「他要起義,請他自己考慮。要我同他一路,我不能幹。」

18日早上,沈陽方面派來轟炸機前來接應,結果報告有大批部隊向城外運動,請求立即轟炸。鄭洞國知道這是要去投誠的60軍,他擺了擺手:「算了吧,那些以前都是自己人,何況現在轟炸也無意義,徒使百姓遭殃,不要轟炸了。」

之後,新七軍參謀長龍國鈞也來到了司令部報告,新七軍軍官已經決定放下武器起義。鄭洞國對此已經沒有任何波瀾,他拒絕了對方的邀請,但也沒有阻止他的起義。

沒過多久,長春各地的國民黨部隊基本上已經放下了武器,只有司令部直屬部隊還在鄭洞國的堅持下。

當時的鄭洞國已經萬念俱灰了,期間他收到了杜聿明發來的緊急電報,蔣介石正在派直升飛機來接他出去,鄭洞國回電: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況亦不忍心拋離部屬離去,只有以死報命。

隨後,鄭洞國在枕頭底下放了一把手槍,準備在最後時刻了結自己。但萬萬沒有想到,在最後時刻,他的槍被手下給藏了起來,隨後被手下人強行給架了出去,就這樣他「被起義」了。

鄭建邦回憶:「在遼沈戰役前,西柏坡的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眾人都曾經討論過,動員鄭洞國起義。朱德說,鄭洞國這個人政治上不壞。周恩來也說,這個人我還了解屬於比較老實本分的人。毛澤東最後決定,想辦法爭取他起義。」

雖然,鄭洞國的頑固出乎眾人意料,但幸運的是,結果還不算壞。

鄭洞國起義後,立刻就獲得了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肖勁光和政委肖華的熱烈接待,晚上兩人宴請他吃飯喝酒。期間兩人多次表示讓他繼續出來工作,但鄭洞國只是說:「不去廣播登報,不去參加公開宴會,只想解甲歸田,當個老百姓。」

不過,面對兩位老對手的再三邀請,他最終嘆息了一聲,表達了自己想要看看共產黨的天下是什麽樣子,想要看看共產黨為什麽能夠得人心打勝仗。對此二人非常贊同。

鄭洞國先去了哈爾濱,1950年8月因為治病來到了上海,途中經過北京。這一次他見到了周總理,周總理邀請他在中南海吃飯。

期間周總理再一次請他出來工作,但他卻堅持:「我別無所長,人也老了,打算回家種地去。」當時黃埔一期、國務院參事李奇中對此調侃道:「好啊,你在老師面前還敢稱老。」(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鄭洞國等黃埔一期學生對其十分尊重,稱其為老師。)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周總理向他取經,詢問對抗美軍之關鍵。

鄭洞國雖然心灰意冷,但是提起打仗還是熱血沸騰,更何況是當年的老師。他侃侃而談,指出了一個關鍵點:美軍武器先進,但士兵韌性不足。

在當年作戰的過程中,行軍路上超重時,美軍常常丟棄武器,保留給養。但中國軍人無論何時都會把武器握在手中。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戰爭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有利。

周總理聽後被逗樂了,他微微一笑,對美軍的打法心裏也有了譜。

但話又說回來,摸底的事完了,可是這位傳奇人物還沒有歸心,他還是一門心思的忠誠於過去的組織,那麽該怎麽辦呢?

——當時周總理和毛主席透過三件事情改變了他的思想。雖然抗美援朝戰爭打贏了,但對於鄭洞國來說還不夠,所以真正讓他感到觸動的就需要是軍事以外的東西。

這第一個就是上海的經濟。

鄭建邦說:「祖父在抗日結束後,是第三方面軍副總司令,負責接收上海。他親眼目睹上海物價飛漲和烏煙瘴氣。但是,在五十年代,祖父親眼目睹了共產黨治理上海的奇跡,不僅打贏了金融保衛戰,更是讓上海恢復了傳奇。祖父從中看到的希望,而這種希望符合了他年輕時候的理想。」

第二個則是毛主席點煙。

有一天,鄭洞國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請,讓他過來一起吃個飯。他當時還有點緊張,但毛主席非常隨和,開篇就說他的名字好響亮,緊接著又問他抽不抽煙。

鄭洞國點了點頭,於是就拿起了一根煙準備要點。但萬萬沒有想到,突然毛主席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劃燃了火柴給他點燃了煙。

這一幕深深的震驚了鄭洞國。鄭建邦說道:「祖父在蔣介石面前一直畢恭畢敬,他無法想象蔣介石會親自給誰點煙?但毛主席卻這麽幹了,而且非常自然,不像有意為之。從那一刻開始,鄭洞國的心被深深的觸動了。」

第三個是毛主席的答案。在與毛主席交談的過程中,鄭洞國曾好奇的詢問:「您的馬列主義是怎麽學的?」

毛主席聽後楞了一下,然後爽朗地回復道:「我當年接受馬列主義後,以為自己是個革命者了,哪知道一去煤礦和工人打交道,工人根本不買賬。因為我是一副學生臉,也不知道怎麽做工人的工作,所以工人和我有距離。後來我考慮了很久才明白,一個人只有立場轉變了,自覺的放下架子,拜人民為師,學馬列主義就容易學好了。」

這番話最終打動了鄭洞國。後來,鄭洞國全身心投身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並為此奮鬥到了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