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宋慶齡參加開國大典提三條件,第三點毛主席為難,周恩來巧妙化解

2023-12-23歷史

1949年10月1日,對於全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這一天新的人民國家在太陽升起的東方出現。

在白蘭黃瓦雕梁畫棟的天安門城樓前,即將舉行一場隆重的開國典禮,在【義勇軍進行曲】下,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在這一歷史時刻,宋慶齡與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並排站在城樓上,眼泛淚花。

邀請宋慶齡參加開國大典,也經歷了一番波折,起初,宋慶齡也提出了三個要求,而毛主席也答應了前兩個,第三個讓他有些為難,但沒想到周恩來的一句話就巧妙化解。那麽,宋慶齡提出了怎樣的要求,就連毛主席都感到為難呢?周恩來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宋慶齡接到北上邀請

1949年初,由於戰局不利,蔣介石想出了一個萬全之策下野,李宗仁成為了代理總統。為了防止解放軍南下,李宗仁實行了吸納民主人士參政的新政策,而宋慶齡就成為了他的第一個目標。

1月24日,李宗仁派人拜訪宋慶齡,開門見山,希望她能夠出面領導。宋慶齡也知道,李宗仁的目的並不止於此,她堅決地拒絕了李宗仁的請求,但李宗仁卻並不打算放棄。幾天之後,親自來到上海,向宋慶齡表示自己的誠意。

宋慶齡嚴詞拒絕:「德鄰先生,我曾明白表示過,在國民黨未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以前,我絕不參與這個黨的任何工作。」李宗仁得知宋慶齡的堅決態度,也只能灰溜溜地離開。

與此同時,民主派人士也紛紛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紛紛為新中國成立建言獻策。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毛主席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宋慶齡,如果開國大典上沒有她的身影必將成為永久的遺憾。

因此,毛主席和周恩來商量過後,決定立即致電宋慶齡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

電文中這樣寫道:

慶齡先生:

中國革命勝利的形勢已是反動派瀕臨死亡的末日,滬上環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將在華北召開,中國人民革命歷經艱辛,中山先生遺誌迄今始告實作,至祈先生命駕北來,參加此一人民歷史偉大的事業,並對於如何建設新中國予以指導。至於如何由滬北上,已告夢醒與漢年、仲華切商,總期以安全為第一。謹電致意,佇盼回音。

毛澤東周恩來

宋慶齡看到毛澤東和周恩來聯名發出的電文,心緒難平。而這份電文也讓她回憶起了與孫中山在一起的那些歲月。但對於北上一事,她仍然有著自己的考慮。

對於宋慶齡來說,北平是她的傷心之地,一生只到過兩次北京的她,次次都伴隨著悲痛。

1925年春天,是她第一次來到北平,這次是與孫中山一同來的,他們與北洋政府談判關於南北統一的事宜。然而,就是這一次孫中山卻在北平病逝,宋慶齡也經歷了人生中的喪夫之痛。

在北平那段時間,宋慶齡陷於悲痛中難以自拔,有時候,她自己都說,當時的她連太陽光都不願意見,在屋裏也放下窗簾。

1929年春夏,是她第二次來到北平,這一年南京中山陵建成,此次前來,是為了參加丈夫的靈柩南移活動。

對於宋慶齡來說,北平是她與孫中山訣別的地方,所以只要別人一提到北平,她就悲傷不已,不願再提及往事的她從那以後也不願意再去北平。

於是在2月20日,宋慶齡給中共中央寫去了回信,表示自己目前有炎癥和高血壓,正在治療中,不可即時成行。

而在另一邊,此時的毛澤東和周恩來已經離開了西柏坡,遷往了北平西郊的香山雙清別墅。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蔣家王朝轟然倒塌,上海即將解放。宋慶齡也積極投身於上海的公益事業和解放事業,大力支持聯救會開展救濟難民的工作。

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裏,為了防止國民黨破壞一切,宋慶齡積極采取措施,保存力量,安排著上海的事宜。她告訴那些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可以暫時離開,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

當時的上海處於險境中,但宋慶齡始終留在原地,安排著周遭的一切。

終於,宋慶齡和上海人民等來了解放。5月27日,人民解放軍攻占了上海,陳毅被任命為市長。

一到上海,他就開始打聽宋慶齡的住處,並親自拜訪了宋慶齡。宋慶齡在人民的心中,堪稱「國母」,中國迎來新的階段,這其中也有著宋慶齡的一份功勞。

因此,陳毅也非常尊敬她,一見面就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隨後誠摯地聽取宋慶齡接管上海的意見。

上海解放之後,許多共產黨人接連來到宋慶齡的居住地一道慶祝解放,不久之後,陳賡也來到這裏,轉達了黨中央、毛主席、周恩來對她的問候,並邀請他能夠北上赴京參加首屆全國政協會議。但對此,宋慶齡仍舊猶豫不決。

宋慶齡提出三個條件,毛主席為難不已

新中國成立的日子越來越近,宋慶齡仍舊沒有動身的動靜,為此,毛澤東和周恩來焦急不已。

5月15日,新政治協商籌備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召開,在會議期間,毛主席和周恩來決定派鄧穎超特意去上海邀請宋慶齡。

為何選擇鄧穎超去上海呢?其實這並不是偶然,她是中國婦女界傑出的領袖人物,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信任,更加重要的是,鄧穎超和宋慶齡之間也有著深厚的友誼。

1924年,鄧穎超第一次見到了宋慶齡,當時的她正在天津從事國民會議運動,而那一年,孫中山先生與宋慶齡北上,鄧穎超作為天津人民代表到碼頭歡迎孫中山先生,這一次她也見到了宋慶齡,宋慶齡那優雅的身姿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年,孫中山先生逝世,鄧穎超參加了送葬,在送葬的隊伍中,鄧穎超看到了憔悴不已的宋慶齡,並未看到她哭泣流淚,因而,宋慶齡在鄧穎超的心中留下了堅強端莊的形象。

1926年,在國民黨二大上,鄧穎超和宋慶齡共事,領導了中國婦女解放運動。

在這之後,兩人交往密切,抗戰勝利之後,她們也依舊有著聯系。所以,此次派鄧穎超前往上海邀請宋慶齡北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就這樣,鄧穎超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帶著毛主席和周恩來的親筆信來到了上海,此次行程,廖夢醒相伴左右。

來到上海之後,鄧穎超首先讓廖夢醒先去看望,廖夢醒來到住處之後,說明了來意,而宋慶齡也和盤托出說出了自己不想去北平的主要原因是:「北平是我最傷心之地,我怕到那裏去。」

廖夢醒也表示,鄧穎超是毛主席派來的,所以希望能夠見一見她。宋慶齡聽到這裏,仍舊有些猶豫,於是他拍了拍廖夢醒的手說道:「讓我想一想好嗎?」或許,對於宋慶齡來說,下這個決心還是非常困難的,她還需要時間來消化。

6月29日,鄧穎超收到了宋慶齡的請柬,她走進宋慶齡的居所,兩位偉大的女性再一次熱烈擁抱在一起。

見到宋慶齡,鄧穎超並沒有急著拿出毛澤東和周恩來的信件。

兩人首先回憶了他們在參加婦女解放運動時的情景,想起那些時光,宋慶齡仍歷歷在目,這一切就好像是在昨天一樣。終於在她們的努力之下,共產黨取得了勝利,全國人民終於解放,整個民族也有了光明的未來。

宋慶齡淚盈盈地握著鄧穎超的手激動不已,就在這時,鄧穎超借機呈上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書信。宋慶齡讀罷後,感動不已。

不過,宋慶齡仍舊沒有明確表示自己會去北平。她一方面表示自己希望能夠去蘇聯治病,並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一方面還說會仔細想一想這件事。

與之前的答復相比,宋慶齡的這一表態並未明確接受邀請,但綜合來看,她猶豫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第一,由於當時的她患了蕁麻疹,這個病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所以她希望自己好了之後再出去見朋友。

第二個原因是,人民解放軍在接管上海時,由於不熟悉情況誤入了宋慶齡的居所,拘留了孫中山故居中的一個老仆人。

第三,她對自己身份出席新政協會議有疑問。宋慶齡雖然支持國民黨內民主人士組織一個政黨,並建議提名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但她卻不打算打入。

第四個原因是,當時的她也並沒有打算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任何的職務,還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道:「我去幹嘛呢?」

在這期間,鄧穎超也一直留在上海,等著宋慶齡的答復,這個時候,正好趕上了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紀念日,宋慶齡受邀參加了華東局和上海市委舉行的慶祝大會。

在鄧穎超留在上海兩個多月的時間中,宋慶齡在鄧穎超的邀請下,也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

終於在鄧穎超到達上海一個多月之後,宋慶齡終於戰勝了自己接受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邀請,決定北上參加開國大典。

與此同時,宋慶齡還提出了三個條件,由鄧穎超轉達給毛主席和周恩來。

這三個條件分別是:

第一,在她到達北平之後,不能舉辦歡迎會,要一切從簡、保持低調;

第二,希望存取張治中個人,向留北平的南京政府和談代表致敬;

第三,希望能在保密的狀態下前往北平,由她自己乘車,不能派人迎接。

前兩個條件,毛主席立即答應了下來,但第三個條件卻讓人很為難。他想到宋慶齡的安全關乎重大,而且她的地位也不是誰人能及的,他認為如果我方取消歡迎會不迎接的話,會讓別人覺得不重視宋慶齡。

於是,毛主席便拿著信件去找周總理商量,而周總理也輕松化解,立即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周總理輕松化解難題,宋慶齡到達北平

周恩來稍作思考之後想出了解決辦法,他知道宋慶齡不讓我們迎接是有著她自己的顧慮的,我們可以換個方法,列出那些有資格去車站迎接的人員,最後再由宋慶齡挑選想要見到的人。

整個方案不僅達到了宋慶齡想要保密的要求,還能保證她的安全,除此之外她還能見到自己想要見到的人,所以這一方案在最後也得到了宋慶齡的贊同。

而宋慶齡參加政協會議的身份也已經確定,在鄧穎超的提議下,宋慶齡以特別邀請代表身份參加,而宋慶齡也成為75位特邀代表之一。

確定北上之後,鄧穎超便和宋慶齡商量北上的時間,以便於北平準備。鄧穎超也非常細心地註意到,乘坐火車北上的時候,會經過南京,問她要不要在南京停一下去看看中山陵。宋慶齡擺了擺手,說道去了也是徒增傷感,所以也就不打算去了。

8月26日,周恩來將宋慶齡北上的訊息告訴了毛主席。為此毛主席也非常高興,宋慶齡能夠參加開國大典也算是交給歷史和人民一個滿意的答卷。

他急忙去翻看行事曆,估算著宋慶齡到達北平的時間。周恩來也建議毛主席這次應該去車站迎接,孫夫人這次參加新政協也很不容易。

毛主席也知道自己去車站迎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他說道:

「宋慶齡是一位傑出的人物,中國婦女的典型代表,她能與蔣介石決裂,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實屬不易。我去車站迎接是應該的。」

就這樣,8月28日,在鄧穎超的陪同下,宋慶齡離開了上海來到了北平。9月1日準時到達北平。而毛主席也早早地做了準備,提前換上了自己參加活動才穿的淺色禮服。

下午4點15分,宋慶齡乘坐的列車進站,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人以及保育院的50多名兒童提前來到這裏迎接。

列車剛剛停下,毛主席便走進車廂熱情迎接,他握著宋慶齡的手激動地說道:「歡迎你,歡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宋慶齡也高興地說道:「謝謝你們的邀請,我向你們祝賀,祝賀中國共產黨在你的領導下取得偉大勝利。」就這樣,毛主席陪伴宋慶齡走下了列車,周恩來也上前握手表示了歡迎,蔡暢上前獻花,宋慶齡也微笑著和歡迎者一一握手表示感謝。

在新政協會議前夕,眾多民主人士來到北平,但毛主席親自前往車站迎接的只有宋慶齡和程潛。實際上,宋慶齡是沒想到毛主席會親自來迎接她的,當天晚上,毛主席宴請宋慶齡,席間他們氣氛濃烈,互訴友情,之後,周恩來便安排宋慶齡住在了什剎海,安排一個班的兵力保衛她。

9月21日下午,周恩來和宋慶齡等人一同走進了中南海,出席了中國人民政協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此次會議上,宋慶齡也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下午,宋慶齡邁著堅定的步伐和毛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一同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隆重的開國大典。

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毛主席升起了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而此刻站在城樓上的宋慶齡,望著面前的盛況,看著矗立在天安門廣場前方的孫中山的巨幅畫像,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眼眶泛起了淚花。

事後,當她回憶當時的心情說道:

「這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典禮,但是在我的內心,卻有一種難以抑制的歡欣,回憶像潮水般在我心裏湧來。我想起許多同誌們犧牲自己的生命換得了今日的光榮。」

參加完開國大典之後,宋慶齡的心中也別有一番感受,透過此次開國大典,也打破了她心中對於北平的印象。

她也這樣談道:此次到達北京和她之前所經歷的有著天壤之別,在此之前,她認為北平是孫中山不幸逝世的地方,但現在她在這裏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透過此次慶典,她也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北京是一個充滿了廣闊偉大思想,影響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城市……

參加完開國大典之後,宋慶齡離開了北京,回到上海之後,依然積極投身於社會建設中。她認為新中國雖然已經成立,但仍然要繼續開展救濟福利工作,這個工作是我們國家職能中的一部份,關系到全體人民的利益。

1951年,宋慶齡榮獲蘇聯在1950年設立的「加強國際和平」史太林國際獎金。回國之後,她立即把十萬盧布的獎金全部獻出,作為發展中國兒童婦女福利事業的基金。後來,中國福利會也用這筆獎金創辦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宋慶齡是中國婦女的傑出領袖,為保障婦女的正當權益做了不少努力。她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不僅僅對中國,對世界來說意義重大。而她高貴典雅的身影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揮之不去忘之不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