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董卓掌權之後,為何要遷都長安?他難道真的是被孫堅打怕了嗎?

2024-07-20歷史

公元190年二月,剛剛入主洛陽不到半年的董卓,忽然提出要遷都到長安!

這個提議,很快引起了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自從東漢開國以來,洛陽已經做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東漢首都。盡管長安也是當時最大的城市,當年在西漢時期,還曾經做過西漢的首都。

可是到了東漢,長安已經沒落了一百多年。此時的長安,如果和洛陽相比,無疑是差了很多。想要馬上承擔首都的任務,難度無疑相當的大。

最關鍵的是,和歷史上其他的遷都事件不一樣,董卓這次遷都,是沒有任何預案的遷都!

也就是說,在所有人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因為他一聲令下,整個洛陽周圍近百萬的人口,全部要轉移到長安。

至於說這上百萬人,到底該怎麽過去?路上到底要吃什麽?長安那邊如何容納這上百萬人?董卓則是完全不管!

要知道,即便是在今天,想要讓上百萬人,同時從一個城市轉移到另一個城市,這也是相當有難度的事情。只有基礎建設極強,後勤保障能力極高的國家,才有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而一座城市,想要在極短時間內,瞬間迎接上百萬人進入!即便是到了今天,在全世界範圍內,這樣的城市也是數得過來的!

而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的東漢時期,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接下來,因為董卓這一聲令下,東漢末年的第一場浩劫,逐漸上演了!

據史書記載,當時西遷的洛陽百姓,因為倉皇轉移,絕大多數人都沒帶糧食。所以在轉移過程當中,無數百姓饑寒交迫之下,直接餓死。從洛陽前往長安的路上,道路兩旁,積屍如山!

而且,借著這個機會,董卓麾下的士兵,又對轉移的百姓大肆盤剝劫掠。那些有錢的富戶,或許還能用錢財買命。但那些沒錢的底層百姓,往往就會直接餓死,甚至還有可能被人搶走妻女,賣做奴仆。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百姓不搬家,董卓還下令,將整個洛陽城周圍,方圓二百裏之內,所有的宮殿、官府和房屋,全部付之一炬。那些洛陽周圍的陵墓,不管是皇帝還是大臣富商,只要被發現,全部被董卓挖了出來,然後將墓裏陪葬的財物洗劫一空!

就這樣,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繁華程度都數一數二的洛陽城,直接被變成了一片焦土!無數百姓,因為董卓的這個命令,死在了搬家的路上!

這就是歷史上的‘董卓遷都事件’。

在東漢末年的歷史上,因為董卓遷都而死的人,其實比黃巾起義被鎮壓時候,死的人還要更多!而且後世很多人認為,董卓遷都這件事本身,其實沒啥意義。不管是從軍事還是政治的角度來看,董卓遷都,都是一記昏招!

那麽,歷史上真實的董卓遷都,到底是怎麽回事?為何當時董卓已經掌握了大權,卻依然要堅持遷都?難道說,當時董卓真的是被關東聯軍打怕了?或者說是被孫堅嚇到了?所以才堅持遷都嗎?

想要真正說明白這段歷史,我們還得從董卓剛剛入京之後說起。

公元189年,因為外戚和宦官集團的互殺,董卓奉大將軍何進的命令,帶兵入京。但是在董卓入京的時候,京城內的士族、外戚和宦官三大集團,已經進行了一場混戰,實力全都折損的非常厲害。

於是董卓入京之後,迅速接管了洛陽的城防。然後,僅僅只過了幾天之後,董卓就公開提出,要廢除漢少帝劉辯,改立劉協為皇帝。

董卓之所以這樣做,而且如此著急,很大一個原因,其實就在於他姓董。

簡單來說,在進入京城之前,董卓其實是士族集團這邊的人。董卓之前跟隨的人,就是當時的司徒袁隗,也就是袁紹的叔叔。而之前何進召董卓入京,也是因為袁家出的主意。

而在最初進入京城的時候,京城內的幾個士族領袖,其實也沒太把董卓當回事。當時以袁隗等人為首的士族集團,其實只是把董卓看成了一個棋子。

只是大家都沒想到的是,當董卓帶著軍隊進入京城,見到京城一片狼藉之後,他會直接掀了桌子。以往那些政治鬥爭規則,董卓全都不玩了。這也是那些士族大佬,唯一沒有計算到的。

不得不說,慣性思維害死人啊!

但接下來,在董卓控制住京城之後,擺在董卓面前的,也有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就是:他該以什麽名義,掌握最高權力?

名義這個東西,雖然看似不如軍隊可靠,但在有些時候,卻同樣很重要。

就比如說此時的董卓,如果他單純以將領的身份,掌控軍隊。那麽東漢地方上的那些官員,幾乎人人都可以討伐他。所以此時的董卓,必須得找幾個名義,來盡可能的說服大多數人,讓他可以合理合法掌權!

而最終,董卓當時找到的這個理由,就是他姓董!和當年漢靈帝的母親,是同一個姓氏。

當年漢靈帝在世的時候,漢靈帝的生母,其實一直不太給力。這個太後雖然地位已經高到了極點,但卻始終沒有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做了太後之後,她一直在忙著聯合宦官,一起摟錢。

因為這個原因,當年漢靈帝活著的時候,就特別瞧不上董家,而沒有重用董家。

但即便如此,董家作為外戚的身份,依然還是有的。

而到了漢靈帝在位末期的時候,漢靈帝則是又給了董太後一個特殊的任務,那就是幫他撫養小兒子劉協。所以等到漢靈帝去世之後,在第一波鬥爭當中,董太後家族其實是和何家對立的。

當時董家聯合宦官這邊,想要立劉協做皇帝。而何家這邊,則是聯合士族,想要立劉辯做皇帝。最終,雙方的鬥爭,之前就是以何家這邊的勝利而結束的。

而董家失敗之後,那位已經年齡很大的董太後,直接被自己的兒媳婦趕出了京城,趕回了自己的老家。而且在回家的路上,董太後忽然暴斃而亡!史書上對此記載為因病去世,但後世很多史學家和小說家,都認為是何太後下的毒,毒死了自己這位婆婆。

而等到董卓入京之後,他就想到了之前倒台的董家。

當然,董卓和董太後之間,雖然都姓董,但兩人肯定沒有什麽實在親戚。就算真的有同一個祖宗,那也是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了。但此時的董卓,卻硬是利用自己的姓氏,把自己往董太後這邊靠。

如此一來,董卓就可以說,自己是董家外戚。然後借著外戚的身份,合法合理掌握大權了。

而作為董家外戚,董卓自然要支持劉協。且不說當年劉協是董太後養大的,就以當時的局面來看,劉協年齡較小,身後沒有任何勢力,明顯更好操控。而漢少帝劉辯,他的年齡較大,身後還有何太後的支持,明顯不容易控制。

於是就這樣,在剛剛入京幾天之後,董卓就突然宣布,要廢黜漢少帝,改立劉協為皇帝。而且在廢立儀式結束之後不久,董卓就說董太後之前是被何皇後毒死的,然後直接下毒,毒死了何皇後。

至此,董卓終於合理的掌握了大權。哪怕是之前提拔他的那些士族大佬,此時在名義上,也沒資格再領導他了。

這就是董卓廢帝的經過。

當然,董卓作為一代梟雄,他肯定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單憑一個名義,以及手裏的這點軍隊,就讓所有人信服。於是在廢帝的同時,董卓其實還做了另外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讓渡大量利益,給那些地方上的士族豪強。

在董卓的要求下,很快,東漢中央宣布,任命幽州牧劉虞為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幽州牧黃琬,直接升任司徒。當年因為黨錮之禍被牽連的士族,一律全部平反。他們的後人,直接征召做官!大量的名士,直接被任命為實權地方官員。

正是靠著這一手,董卓迅速穩住了局面。而且,大量的士族,之後也開始認可董卓。比如說著名的大文學家蔡邕,就被董卓逼著開始做官,開始為董卓效力。

就這樣,因為董卓這一番操作,原本一致對外的士族集團,徹底分裂了。

其實所謂的士族集團,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士族內部,其實也分成了一個又一個家族。這些家族之間,他們的利益也是完全不同,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只不過之前為了對付宦官和外戚,他們被迫站隊到一起而已。

而如今,既然董卓願意讓渡這麽多利益,很多地方上的士族,自然紛紛倒向了董卓,甚至默許董卓掌權。

但同時,在這其中,也有很多例外。

比如以袁紹為首的一批人。

在董卓入京之後,原本在京城占據優勢的袁紹,見到勢頭不妙,直接逃離了京城。後來,袁紹逃到了冀州地區,並且借助家族的人脈關系,直接在當地開始招募軍隊,聯系其他地方的士族。

而除了袁紹之外,典軍校尉曹操、東郡太守橋瑁、陳留太守張邈、兗州刺史劉岱等人,也全都開始起兵。大家組成了聲勢浩大的聯軍,準備一起殺向洛陽,幹掉董卓。

因為這些起兵的人,他們的位置,清一色都是在函谷關以東的區域。所以這支聯軍,後世便稱作是‘關東聯軍’。

而接下來,隨著關東聯軍的出現,有兩個巨大的難題,同時出現在了董卓面前。

第一個難題,叫做軍費問題。

作為一個武將出身的梟雄,董卓在進入京城之前,他一直對東漢中央的軍費情況,不是特別了解。作為一個武將,他之前需要做的,只是單純打仗。對於國家給他的軍費,到底應該從哪裏來,這一點之前董卓完全不需要考慮。

但在他進入京城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董卓原本以為,自己進入京城之後,直接開啟國庫,馬上就能拿到無數的金銀珠寶。但他沒想到的是,當他開啟國庫之後,才發現裏面早就已經空了!

實際上,到了東漢後期,尤其是桓靈二帝在位時期,東漢的財政情況,早就已經入不敷出,瀕臨崩潰了。要不然當年的桓靈二帝,也不可能用賣官鬻爵這種辦法,來增加國庫收入。甚至於到了漢靈帝時期,賣官的收入,都已經成了國家的主要收入之一了。

所以此時的董卓,拿下洛陽之後,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拿不到錢。而且,當年桓靈二帝賣官換錢的辦法,董卓此時也用不了。一是因為他此時沒有那麽多時間,二是因為那些官職,都已經被他發出去,招攬那些士族了!

如此一來,此時的董卓,就必須面對一個尷尬的財政問題:沒有錢,他拿什麽養軍隊呢?要知道,此時的董卓,直接管轄了洛陽周圍所有的軍隊。而這些軍隊,絕大多數之前都不歸他管。

就在幾個月之前,這些京城士兵,還都是何進、何苗、蹇碩,乃至是袁紹、曹操等人的下屬。如果此時董卓無法給他們足夠多的好處,甚至還拖欠他們的軍餉。那麽接下來,這些士兵大概率會嘩變,到時候董卓就必死無疑了!

所以,此時的董卓,到底該怎麽搞錢呢?

想不出好辦法的董卓,最後就把目光,投向了京城內的那些達官顯貴,以及普通百姓身上。同時,董卓也註意到,洛陽城外上百年積累下來的陵墓!

既然合法的手段拿不到錢,那就只能搶了!

所以後來,董卓下令,任由麾下士兵,洗劫整個洛陽城。他用洛陽城裏百姓的財富,來充當自己的軍費。除此之外,董卓還下令,讓呂布帶頭,大肆開挖洛陽城外的各種陵墓,獲取其中的珍寶,以此來充當軍費。

對於董卓這樣的行為,後世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很不明智的選擇。很多人都認為,如果董卓當時能夠安撫人心,約束軍隊,很好的控制住洛陽。後來的關東聯軍,根本就對他造不成什麽威脅。

但同時,如果帶入董卓的視角,我們會發現:這其實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如果董卓不這麽幹,麾下的軍隊會更快嘩變,到時候董卓會死的更快!

不過,董卓的這個選擇,就註定他會迅速失去人心。

隨著他一聲令下,整個洛陽城,瞬間被洗劫一空。甚至就連很多高級官員的家裏,也都無法幸免。而那些平民百姓,那就更慘了!整個洛陽地區的百姓,提到董卓這兩個字,都開始恨得牙癢癢。

除了軍費和民心的問題之外,第二個難題,就是關東聯軍的問題了。

隨著董卓失去民心,越來越多的地方官,開始響應號召,自發組建軍隊,準備討伐董卓。最開始的時候,董卓其實還並沒有太過在意。他甚至還曾經想過用談判的方式,去勸說袁紹、袁術等人,放棄軍事對抗。

但結果,因為董卓遺失的人心越來越多,這種人心上的變化,反倒是推動關東聯軍,聲勢越來越大。

到了這個時候,雙方已經不可能再善了!只能用武力解決問題!既分高下,也分生死!

當然,在關東聯軍剛剛出現的時候,董卓還沒想過要直接遷都。因為當時的董卓,依然控制了東漢絕大多數區域。整個關中、四川以及江南等地,至少在名義上,都還在董卓的控制之下。而在軍隊方面,董卓也占據了更大的優勢。

所以最開始的時候,董卓壓根就沒想過自己會輸!他甚至覺得,自己應該能輕易碾壓關東聯軍。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元190年正月,歷史上著名的‘董卓討伐戰’,正式開始了。

據史書記載,當時起兵反董的地方梟雄,一共有十一位!這十一個人,分別是: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以上這些,都是刺史或者太守級別的地方高官,可以直接調動至少一個郡的軍政資源。十一個人,也就意味著至少十幾個郡的軍政資源。

而除了這十幾個地方上的一把手之外,還有很多地方豪強和將領,其實也同時起兵了。比如說之前手下沒有一兵一卒的曹操,就在陳留地區募集了五千士兵。長沙太守孫堅,也帶著軍隊橫跨數郡之地,從長沙一路趕到了河南魯山一帶,隨時準備參戰。

所以,當以上這些人,全都加起來之後,整個函谷關以東的區域,就幾乎全部脫離董卓的控制了!此時董卓還能控制的,就只剩下了洛陽以及關中地區。至於四川和涼州等地,早在漢靈帝去世之前,基本上就已經開始獨立了。

而接下來,當這支聯軍集結之後,大家就共推袁紹作為盟主。這十幾位地方大佬的軍隊,全都加在一起,足有十多萬人!從人數上來說,聯軍這邊其實遠超董卓。

這就是董卓當時恐懼的根源。

面對強大的關東聯軍,此時董卓也不得不開始做各種準備。董卓此時雖然控制住了洛陽,但對於能否守住洛陽,董卓卻完全沒信心。

原因很簡單!首先,從軍事角度來說,洛陽地區並不是特別易守難攻。洛陽周圍的幾個重要節點,當時並不是全都掌握在董卓手裏。也就是說,諸侯聯軍完全可以輕易打到洛陽城下,然後再打圍城戰。

一旦圍城戰開始,董卓必敗無疑!因為洛陽城內的人心,本就不在他這邊。到那個時候,董卓手下的軍隊,以及洛陽城內的百姓,多半會直接嘩變。

所以接下來,從軍事角度出發,董卓就把目光投向了關中地區。

關中地區,是出了名的易守難攻。

最關鍵的是,此時的關中,完全在董卓的控制之內。

之前在關中那邊,有兩個特別重要的大佬。一個是京兆尹蓋勛,另一個則是皇甫嵩。這對‘蓋皇配’,基本掌控了關中地區的大部份權力。蓋勛掌握了長安周圍的行政、財政以及人事任免之類的權力。而皇甫嵩,作為漢末三傑之一,則是直接管轄軍隊,當時他麾下有一支至少在三萬人以上的精兵!

而在那個歷史的十字路口,在董卓剛剛廢帝的時候,蓋勛曾經提出,要和皇甫嵩聯手,直接從關中方向,出兵進攻董卓。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只要當時皇甫嵩點頭,董卓馬上就會面對腹背受敵的局面。再加上皇甫嵩是真正的名將,只要皇甫嵩出兵,董卓絕對會在極短時間內敗亡!

但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後來皇甫嵩卻拒絕了蓋勛的提議。非但沒有起兵,反倒是之後不久,他就直接前往了洛陽,徹底放棄了關中的兵權。

因為皇甫嵩不願起兵,蓋勛自己也獨木難支。所以之後不久,董卓那邊就借著漢獻帝的名義,將蓋勛調離了長安。

與此同時,董卓又迅速向關中地區,安插了大量自己的人手。所以等到諸侯聯軍集結完畢,即將開始進攻董卓的時候,整個關中,已經全部落入到董卓的手裏了。

而這樣一來,董卓就有了很大的戰略回旋空間了。

董卓很清楚,所謂的諸侯聯軍,看似很強大,但實際上只是一盤散沙!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所謂的‘地方諸侯’,他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不會打仗!

這其實倒也不奇怪!因為到了東漢中後期,國家的察舉制考核制度,已經非常完善了。很多官員,都是透過舉孝廉入仕做官的。所以他們對於儒家的那些經文,或者文官的那套鬥爭,都非常熟悉。但對於打仗,他們是真的不太熟!

而在這個時間點,東漢高層能打的人,不是沒有。比如說著名的漢末三傑,都是頂級牛人。

但問題是,這時候在諸侯聯軍那邊,真的沒幾個懂軍事的。這些地方大佬,之前都是文官!雖然他們聲望很高,但對於軍事,大部份人其實都不太懂!

除此之外,這些地方官員,雖然名義上組成了一個聯盟,但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他們彼此之間,級別相差不多。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在聲望上直接壓倒其他所有人!哪怕是袁紹,也只能稍微超過其他人,卻不能壓倒其他人。

在聲望方面,能夠壓倒這些地方官員,讓大家徹底敬服的人,在東漢末年不是沒有!比如說黃琬等人,都可以做到!

但在這個時候,這幫聲望足夠的人,全都在京城那邊,沒有任何一個在地方上任職。

總之,這支看似強大的諸侯聯軍,內部其實矛盾重重。只要拖一段時間,他們一定不攻自破,內部會開始內鬥。到那個時候,董卓自然就贏了!

但同時,想要拖到諸侯內部內鬥,洛陽地區,肯定不行。如果董卓繼續堅守洛陽,先崩潰的一定是他!所以在這個時候,遷都長安,固守關中,就成了董卓最好的選擇!

於是,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公元190年二月,董卓正式提出遷都的方案。二月十七,在董卓的安排下,東漢中央政府就正式開始搬家。三月初五,劉協就已經進入了長安的未央宮。

不得不說,這個行動效率,還是挺高的。大概也正是因為中央政府搬家比較順利,讓董卓產生了一種錯覺:遷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問題是:普通人搬家,也能像皇帝搬家那麽容易嗎?

皇帝和那些公卿搬家,可以用各種車馬。再加上不帶任何財產,搬家自然很快。可是普通老百姓,而且是上百萬的老百姓,集體搬家哪有那麽容易?

在漢獻帝抵達長安的同時,董卓同時下令,讓百姓們也開始搬家。至於百姓們到底怎麽搬過去,董卓一概都不管。而且,為了催促百姓們搬家,董卓還下令,讓麾下士兵,焚燒洛陽的宮殿和房屋。

這是一場浩劫!

經過董卓的毀壞之後,整個洛陽周圍,變成了一片焦土。無數百姓流離失所,被迫向長安方向轉移。但因為走的太過倉促,大家根本來不及準備食物,無數人直接餓死在了路上!

那麽,當時的董卓,在遷都之後,為啥要讓老百姓也遷都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董卓覺得,把這些老百姓留下來,接下來他們多半會跟著關東聯軍,一起反抗自己。而如果把他們遷往關中,不但杜絕了這個風險,而且未來他們還能成為自己的兵源。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暗中交手了半年的時間。等到半年之後,差不多在這一年年中的時候,雙方的第一次交手,正式開始了。

當時聯軍這邊,絕大多數人都不敢首先主動進攻。唯有年輕的曹操,第一個挺身而出,帶領麾下軍隊,進攻成臯地區。但結果,曹操卻被董卓這邊的大將徐榮,打了一場伏擊戰。

在這一戰當中,曹操損失極為慘重。甚至就連他自己,也中了箭,差點就死在了戰場上。

而曹操戰敗之後,接下來,聯軍這邊就更不敢主動進攻了。同時,袁紹和袁術等人,又開始迅速挑起內鬥,盡可能擴大自身的地盤。

眼見於此,董卓覺得,聯軍似乎也不過如此。於是這一年十一月,董卓親內建兵,擊敗了河內太守王匡。

這裏多說一句:在真實的歷史上,其實既沒有三英戰盧布,也沒有溫酒斬華雄。當董卓和關東聯軍激戰的時候,劉備此時還是公孫瓚的小跟班,根本沒有獨自行動的機會。而公孫瓚,當時並沒有派主力,參與對董卓的戰爭。

所以,後世很多人認為,劉關張三兄弟,可能壓根就沒參加過對董卓的戰爭。或者就算參加了,也只是參與一些策應性的工作,並沒有真的去打什麽硬仗。

另外,在真實的歷史上,沒有什麽上將潘鳳!華雄倒是存在,而且也確實是董卓麾下的一個將軍。但他並不是被關二爺所殺,而是死在了孫堅的手裏。

總之,劉關張三兄弟,根本就沒發揮過什麽作用。曹老板倒是上場了,但第一回合就被打垮了。至於袁紹、袁術,以及其他地方群雄,壓根就不敢主動進攻,根本無法形成威脅。

唯一的例外,是那位江東猛虎,孫堅!

就在董卓帶著軍隊,一路勢如破竹,擊敗了河內太守王匡之後。南方的孫堅,終於帶兵抵達了魯陽。此後,孫堅帶著麾下的軍隊,和董卓這邊正面大戰!此後近三個月的時間裏,雖然孫堅沒能擊敗董卓的大軍,但卻硬是頂住了董卓的正面進攻!

所以,歷史上的江東集團,最初其實真的不是什麽‘江東鼠輩’。至少在孫堅活著的時候,孫家這邊,其實遠比曹老板和劉備更能打!當孫堅和董卓正面大戰的時候,曹操已經被打的一敗塗地,劉備連上場的資格都沒有。

而到了這一年二月,董卓又派了呂布上場。他讓呂布和另一位大將胡軫,帶兵進攻孫堅。但結果,因為呂布和胡軫不和,反倒是給了孫堅機會。一場大戰之後,孫堅直接擊敗了呂布和胡軫,並且徹底擊潰了他們。

也就是在這一戰當中,胡軫麾下,有一個將軍,名叫華雄。而在作戰過程當中,孫堅直接幹掉了華雄。

所以,正史沒有關二爺溫酒斬華雄,華雄死在了孫堅手裏。而且,華雄本人,在董卓陣營的級別,其實也不是特別高。

這一戰的勝利,讓孫堅這邊士氣大盛。此後,孫堅又再次帶兵進攻,直接殺向洛陽。在得知孫堅到來之後,董卓曾經親內建兵上場,在大谷關和孫堅作戰。但結果,董卓自己上場,也沒能占到任何便宜,很快就敗給了孫堅。

而大谷關一破,洛陽的南大門,就徹底敞開了。此時的洛陽,繼續堅守,難度已經太大了。

於是再之後,董卓就帶著軍隊,開始向長安方向撤退。此時洛陽的百姓,也基本搬遷完畢。留給聯軍的,只有一地焦土。

同時,董卓還把自己全部的主力軍隊,全部撤回了關中地區,並且依托關中地區的地形,進行堅守。

仗打到這裏,聯軍這邊,其實已經占據了上風。尤其是董卓撤退之後,孫堅更是直接打進了洛陽,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但遺憾的是,正當孫堅在前方努力作戰的時候,後面的那些諸侯群雄,卻開始迅速內鬥。而孫堅本人,也被袁術以糧草之類的手段制衡,後來不得不退回荊州。

而隨著孫堅撤退,原本聲勢浩大的關東聯軍,就再也沒有人,敢主動進攻關中的董卓。

所以接下來,東漢末年的歷史,就開始出現兩條主線:一條是關中那邊,後來董卓因為太過暴虐,被呂布刺殺。另一條則是函谷關以東,各地群雄開始混戰。

而在接下來的混戰當中,孫堅也因為被袁術逼迫,進攻荊州的劉表,直接死在了戰場上。反倒是曹操,以東郡為核心,擊敗並且收編了青州的黃巾軍,獲得了很大一塊地盤。再後來,曹操就開始在北方崛起了。

所以,歷史上的討伐董卓之戰,最後其實是無疾而終了。而這種無疾而終,在後世看來,其實反倒是最可笑的。

因為不管是哪一方,如果堅持的時間長一點,都能輕易取勝。董卓這邊,如果沒有被刺殺,多活幾年,多半可以卷土重來。而聯軍這邊,在打下洛陽之後,如果能夠團結一致,殺向關中,多半也可以輕易滅了董卓。

但遺憾的是,因為這些人各自都有私心,這場戰爭,最後就只能無疾而終。

而接下來,隨著這場初期的陣營戰結束,後面東漢末年的群雄混戰,也就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