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國軍51軍軍長,解放戰爭期間在上海率部起義,後來結局怎樣

2024-04-14歷史

劉昌義,國民黨第51軍最後一任軍長,他帶領部隊在上海解放之際起義,為上海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他起義後卻被按照投誠來優待,這中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他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呢?

01

01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天險,成功解放南京,國民黨軍隊逃至上海。

在蔣介石的調集下,30多艘艦艇、100多架飛機全力援助,國民黨軍企圖依靠上海豐富的資源與我軍對抗,同時掩護國民黨逃往台灣。

5月3日,杭州解放,為了解放上海,第三野戰軍司令陳毅與副司令粟裕進行了多次商議,最終決定將攻擊重點設在吳淞。

因為吳淞是敵人海上補給的通道,拿下這裏可以避免對城市造成大規模的損害,同時也更有利於日後的重建。

12日,上海戰役開始,三野從上海的兩翼發起對吳淞的攻擊,使得敵人不得不從市區調兵投入戰鬥。

此刻,城市中的一位國民黨中將卻一直在思索如何推翻獨裁,為上海的解放做出貢獻。

這位英勇的戰士就是劉昌義,他身居第一綏靖區副司令之職,雖名頭響亮,但實則是個閑職,既無兵權也無話語權。

在當時的京滬杭警備司令湯恩伯和頂頭上司第一綏靖區司令丁治磐的眼中,他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存在。

但是劉昌義並未被忽視,當他得知湯恩伯等人眼看上海即將被攻破,便打算逃跑,計劃將他留在上海充當炮灰。

就在此時,劉昌義得知第51軍軍長王秉鉞被俘,部份戰士逃回上海後群龍無首,無人能夠主持大局。

劉昌義決定,他要站出來,為上海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戰。

劉昌義在關鍵時期挺身而出,為了解決51軍的騷亂問題,他找到了湯恩伯,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02

02

湯恩伯對劉昌義的話非常贊同,因此立即任命他為51軍軍長。

在之後的時間裏,劉昌義一邊密切關註湯恩伯等人的動向,一邊透過各種方式聯系上海地下黨。

隨著解放軍解放上海的日期日益臨近,蔣介石被迫下令撤退。

在撤退前,湯恩伯將掩護任務交給了劉昌義,並任命他為淞滬警備副司令兼北兵團司令。

這樣的形勢無疑為起義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在5月25日下午,劉昌義抓住這個機會,透過造幣廠橋前往解放軍八十一師師部,與解放軍代表羅維道商談起義事宜。

劉昌義在協定書上寫下「停止抵抗,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的承諾,並立即透過電話命令其五十一軍停止抵抗,接受人民解放軍改編。

隨後,劉昌義與羅維道陪同,前往解放軍二十七軍軍部,受到軍長聶鳳智的接待,繼續進行談判。

5月26日,劉昌義部隊結束防區,由解放軍接管,上海的蘇州河北岸最終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可以說,劉昌義在關鍵時刻率部起義,不僅有力地配合了解放軍渡過蘇州河,而且對於迅速解放全上海、保護這座大都市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麽,為什麽作為國民黨將領的劉昌義會有起義的想法呢?起義後又為何被視為投誠呢?

03

03

劉昌義,這位河北籍人士,曾經堅決支持馮玉祥將軍推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馮玉祥建立西北軍後,李大釗曾派遣多名共產黨員進入該軍進行政治工作。

共產黨員宣俠父被調入西北軍後,劉昌義曾在他身邊擔任參謀,因此結識了許多共產黨員,對共產黨的理念也十分認同。

但是,在中原大戰期間,馮玉祥的聯軍被蔣介石擊敗,劉昌義只能在全國各地進行抗日活動。

在抗日戰爭中,劉昌義和八路軍有所接觸,也反對蔣介石的「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政策。

劉昌義領導的敵後抗日力量也受到打壓,最終連軍餉和武器都停止發放,只能依靠部隊自給自足。

在1940年,劉昌義表面上投靠了日偽軍。

盡管他背負著漢奸的罵名,但他和他所在的部隊仍然保留著作為中國軍人的堅韌不拔的品質,耐心等待著能夠逆轉局勢的時機。

當日偽軍派員前來檢查時,劉昌義果斷下令消滅了600多名偽軍,並俘獲了多名日偽頭目。

這一訊息傳出後,劉昌義身上的漢奸標簽終於被消除,他的部隊也被改編為暫編第15軍,他自己也被提升為中將軍長。

這一切並沒有改變蔣介石對劉昌義的看法。

在1944年豫中會戰後,他為劉昌義頒發了三級雲麾勛章,但這並不是他對劉昌義的重視,而是一種明升暗降的策略。

無論是劉昌義西北雜牌軍的身份,還是他與共產黨員的關系,以及在豫中會戰中他的部隊所剩無幾,都讓他在蔣介石的眼中失去了地位。

蔣介石對劉昌義實施了冷處理,將他安排為副司令,讓其無權可用。

04

04

劉昌義察覺到蔣介石的用心,於是選擇了在上海長期居住,盡管掛著副司令的頭銜,但實權卻一分也沒有,甚至連軍官會議都不被邀請參加,更別提指揮部隊了。

後來他擔任51軍軍長,也是因為湯恩伯需要他來掩護自己逃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劉昌義並非只是國民黨內的中將軍官,他還是民革的成員,留在上海的目的是為了迎接解放軍的起義。

1946年,被排擠喪失軍權的劉昌義在李濟深的勸說下,開始著手爭取部隊的工作,考慮掛上副司令的頭銜,並有可能策劃部隊起義。

兩年後,李濟深在香港建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並派中央常務委員王葆真秘密來到上海進行地下工作。

為了不引起懷疑,王葆真住在永川醫院內,並在那裏會見了劉昌義。

劉昌義與王葆真是同鄉,他們之間的關系加上李濟深的介紹,使得王葆真得以勸說劉昌義為解放事業出力,而非站在國民黨的對立面。

在劉昌義的詢問下,王葆真進一步解釋了中共與民革的關系,以及中共對國民黨將領的處理原則。

在民革的見證下,王葆真與劉昌義加入了該黨,並承諾等待時機起義,迎接解放。

但是王葆真被叛徒出賣,關進特務機關的大牢,劉昌義與民革和中共的聯系中斷。

05

05

但他始終牢記起義的任務,成功獲取了51軍的軍權,增加了起義的可能性。

劉昌義在湯恩伯率隊逃走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上海最高指揮官。他計劃透過與中共代表洽談,隨時進行起義。

但令他意外的是,失去與王葆真的聯系後,盡管他的副手努力尋找,卻始終找不到中共的身影。

同時,田雲樵作為上海的地下工作者,正在積極進行策反工作,但他並不知道51軍軍長王秉鉞已被俘,更不知道51軍的軍長已換成了劉昌義。

為了策反王秉鉞,田雲樵找到了曾經與王秉鉞共事過的王中民,請他來說服王秉鉞起義。

但是,當王中民到達軍部時,他發現的卻是他的老同事劉昌義,這讓他的心情逐漸放松下來。

劉昌義得知王中民為共產黨派來的代表後,兩人一同前往解放軍駐地商討起義具體事宜。

06

06

在1949年5月25日下午,劉昌義陪同王中民乘車前往解放軍81師師部,與政委羅維道共同商談起義細節。

在劉昌義提出保留部隊建制和番號的建議後,羅維道表示,「只有放下武器,才能算你們起義。」

雙方在如何撤軍、如何接管城市、以及國民黨需要保留什麽設施等具體問題上沒有太多分歧。

於是,雙方在協定上簽了字。隨後,劉昌義立即打電話給51軍,命令部隊停止抵抗,並將將軍法處處長魏震亞留在解放軍處,負責雙方的聯絡工作。

劉昌義以國民黨淞滬警備副司令的名義,給其他分散在各地的部隊和交通警察總隊寫了多封勸降信,呼籲他們放下武器,停止戰鬥。

同時,羅維道命令解放軍81師利用廣播公布協定書,讓國民黨官兵了解協定內容。

在協定的推動下,26日上午,解放軍順利接管了原本51軍布防區域,部隊毫無阻力地抵達蘇州河,解放了蘇州河以北區域。

為了讓進城的解放軍不給百姓添麻煩,我軍從24日開始就宣布了進城的註意事項,其中包括不得進入老百姓家裏,不得隨地大小便。

最終,5月27日,上海全城解放。

在解放上海市區的三四天裏,解放軍戰士為了不給上海人民增添負擔。

即使在馬路上睡覺休息也不敢多喝水和吃飽飯,因為他們面臨的生活問題無法得到解決。

07

07

更令人驚訝的是,盡管劉昌義是起義將領,但他待機起義的內容是民革機密,外界並不知曉。

他們認為劉昌義是在戰鬥打響後,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才選擇放下武器,因此許多人將劉昌義的行為視為「投誠」。

盡管劉昌義一直被視為投誠將領,但直到1982年,組織重新考證這段歷史後,終於確認劉昌義為起義將領。

1985年8月19日,上海還為劉昌義頒發了起義證書。

劉昌義對於自己的起義還是投誠並不在乎,他積極參與抗日戰爭,雖然遭到蔣介石的排擠,但他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

上海解放後,他還在解放舟山的戰役中協助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做了有益的工作。

此外,他還擔任了第一至四屆上海市政協委員,民革上海市委會委員、常委等職務。

1994年,劉昌義去世。

他是西北軍出身,但後來在起義中表現突出,成為上海解放的大功臣。雖然他一直被按投誠人員優待,但他從未後悔過自己的選擇。

經過多方調查,劉昌義起義將領的身份已被證實。那段歷史的真相,正逐漸浮現在我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