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銀橋說粟總辭讓元帥,可信度到底多少?一個細節證實真偽

2023-12-23歷史

1955年授銜最大的一個話題點,就是粟裕是否真的辭讓了元帥軍銜。這個說法最特殊的地方,就在於它並沒有以文字形式見諸於各類官方檔案或者回憶錄,相當於「無史可考」,但大多數人卻並沒有懷疑它的真實性。

當年元帥授銜的公開標準只有2條,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對建立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簡而言之就是資歷、軍功缺一不可。這也印證了一種觀點:1955年的授銜,既不是單純的「論資排輩」,也不是純粹的「論功行賞」。

以粟裕的資歷和能力,應該說已經達到元帥授銜的標準線,這其實也是粟裕辭帥最具有說服力的一個證據,粟裕授銜元帥,是足以服眾的。當然,拋開這些純觀念性的佐證,以真實歷史證據來考究的話,粟裕辭帥的說法又到底起源於何處?是電洞來風還是確有其事?

李銀橋,武當派的俗家弟子,太極拳和太極劍的傳人。當然,他還有一個更為了不起的身份:主席衛士長,在主席身邊一共陪伴了15年,也是眾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粟裕辭帥的說法,最早正是出自李銀橋之口。

根據李銀橋的回憶,1955年在頤年堂,書記處曾開會討論過粟裕的軍銜問題。當時主席的意見是「論功、論歷 、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總理則回應到「粟裕同誌已經請求辭帥。」主席感慨「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

這一段簡短的回憶描述,正是粟裕辭帥說法最直接的一個證據。作為主席的貼身衛士,李銀橋能夠復述這場會議的細節,並沒有值得懷疑的地方。並且李銀橋和粟裕素無淵源,也沒有理由憑空杜撰這樣一段歷史。歷史的嚴肅性,這位老人可能比任何人都要明白。

曾擔任過粟裕秘書的鞠開將軍,曾兩次拜訪李銀橋,只為印證這段說法的真實性,李銀橋也都給予了肯定的回復。正是鞠開將粟裕辭帥的故事記錄了下來,讓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

其實李銀橋並不是唯一透露粟裕辭帥的人。新中國首任工程兵司令,原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也曾經回憶到「1955年評軍銜時,粟裕很有可能當元帥,但是他有自己的考慮,幾次誠懇要求不當元帥。」

管美英,原山東野戰軍兵工局局務室主任,從新四軍到華野,和粟裕有過接觸。晚年管美英曾回憶,1966年他到北京中央抗旱工作隊赴任,順便拜訪了老首長譚震林。閑聊之間,偶然提及粟裕當年授銜大將一事,還有點抱怨,說當年華野的老部下都覺得有點可惜。譚震林則回應說「因為沒向你們傳達,你們不了解情況,所以有意見。」並向管美英描述了粟裕辭帥一事。

粟裕辭帥的說法,出自李銀橋之口,又有陳士、譚震林這幾位老戰友回憶的佐證,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唯一值得推敲的,是這些回憶性的話大多由他人轉述,例如李銀橋是鞠開登門求證並向外界透露,譚震林的話也是由管美英回憶。轉述是否和最初版本有出入的地方,也不得而知。

如果李銀橋的說法屬實,便可以推斷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和許光達辭讓大將、董其武辭讓上將不同。粟裕辭帥,並不是在授銜名單出來之後再遞上的請求降銜的報告。而是在元帥候選名單還在醞釀階段時,評銜組就向一些將軍征求過他們本人的意見,粟裕正是這個時期得知訊息,並請辭的元帥。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麽在元帥候選的最初名單中並沒有粟裕的名字,而且也沒有留下任何辭帥的官方報告。

不過對於粟裕自己來說,戎馬半生,經歷了太多絕處逢生和天涯孤旅。南昌起義後血戰武平,他頭部中彈,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找隊伍。懷玉山,紅10軍團全軍覆沒,尋淮洲、方誌敏、劉疇西,這都是粟裕最親密、最敬重的戰友,但只有他自己率著800孤軍成功突圍。這一段段悲壯的征途,一場場生死存亡的決戰,是沒有任何榮譽和光環可以衡量的。軍銜只是褒獎,而功績將會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