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郭汝瑰發出情報後,驚聞杜聿明並未按照計劃走兩淮,驚出一身冷汗

2024-07-21歷史

如果說郭汝瑰在敵營潛伏有什麽事情能讓他引以為豪?恐怕就屬他為蔣軍制訂的作戰計劃還沒等交給老蔣,就先放在偉人的案頭了。

可如果要說郭汝瑰在敵營潛伏害怕什麽?恐怕就屬他制定的作戰計劃在討論的時候沒有透過或者透過了卻不執行。如果是這樣,那可就壞事了。

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一般來說,凡是郭汝瑰制定的作戰計劃,蔣氏都會批準。

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淮海戰役的第2階段,郭汝瑰做出的撤退計劃是讓杜聿明率部沿著雙溝、五河和與劉汝明等兩個集團匯合後在北進救援黃維。這就意味著杜聿明要率部進入兩淮的河網地帶,這對於一支機械化部隊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這個計劃雖然在會議上透過了,可不久,郭汝瑰驚聞,杜聿明竟然沒有按照作戰計劃走兩淮,而是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了。

這一驚讓郭汝瑰出了一身冷汗,這可非同小可,如果華野按照自己提供的情報在兩淮給杜聿明設了埋伏,計劃就要落空。

一旦讓杜聿明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到了蚌埠,進行補充後再北進,那「大淮海」的戰略就無法實作。

一旦在中原地區沒有殲滅杜聿明集團,在接下來的渡江戰役就將遇到相當大的困難。

蚌埠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如果讓杜聿明占據了蚌埠,並穩固了戰線,其正面,有邱清泉、孫元良、李彌、劉汝明和李吉甫5個集團駐守;右翼有兩淮的河網地帶制約著華野、中野部隊的大面積展開;左翼又有著大別山這座在抗戰時期就被桂系經營多年的地理屏障;其後路,南京則可以沿著鐵路持續不斷往前線輸送給養。

如果出現這種局面,蔣軍徐州「剿總」和華中「剿總」就將連成一線,近百萬大軍駐守,華野和中野要想擊敗蔣軍,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

因此,杜聿明的撤退路線決定了華野和中野能否殲滅這支部隊,能否保證「大淮海」戰略的成功。

可杜聿明竟然沒有按照原定部署的計劃走兩淮,卻走了津浦路西側,這就意味著華野準備圍殲杜聿明集團的計劃要落空,這對於送出情報情報的郭汝瑰來說,簡直如晴天霹靂一般。

那麽,杜聿明為何沒有按照原定的計劃走兩淮,卻偏要走津浦路西側呢?

這話說起來話就長了。

早在1947年,杜聿明就發現郭汝瑰有問題。因為在孟良崮戰役期間,杜聿明就認為郭汝瑰做的作戰計劃有問題。張靈甫的整編74師雖然善戰,但進入山區作戰,並非所長。而郭汝瑰的計劃卻偏偏同意整編74師進入山區作戰。

整編74師之所以戰鬥力很強,是部隊都經歷了抗戰,清一色的老兵,戰鬥技能和經驗都很豐富;二來,全副美式裝備更加助長了他們的攻擊力。

可進入孟良崮山區,重型裝備根本就施展不開,這就相當於減弱了74師的半幅戰鬥力。

按理說,這種棄自己所長,偏用其短的部署哪怕是一個初級的參謀軍官都不會犯這種錯誤。可作為久經戰陣,在抗戰時期有上佳表現的郭汝瑰竟然同意了這個荒唐的部署。這不符合常理。

因此,杜聿明就對郭汝瑰產生了懷疑,並對當時的參謀總長顧祝同表示了擔憂。

可顧祝同卻不以為然,他對杜聿明說:

「你不要懷疑郭汝瑰,郭汝瑰非常忠實,業務辦理得很好。」

見顧祝同不以為意,杜聿明又把自己的擔憂報告了蔣氏。

可在蔣氏面前,杜聿明攻擊郭汝瑰的理由很可笑。按照杜聿明的話來說,郭汝瑰為官清廉,家中簡樸,連沙發的彈簧都露了出來卻仍然在使用。

可不料,杜聿明的一番話卻惹的蔣氏不高興了了,難道只有生活奢靡才是忠誠的?

見蔣氏這種態度,杜聿明也只能閉口不言了。

1948年11月28日,杜聿明奉召到南京開會。

在此時,杜聿明對如何撤出徐州已經早有定案了。

可由於作戰會議由郭汝瑰主持,杜聿明就不準備在會議上透露。他與來接待他的顧祝同商定,要在會後與蔣氏單獨面談。

顧祝同雖然對杜聿明懷疑郭汝瑰是地下黨不太相信,但在1948年很多由郭汝瑰制定的作戰計劃都失敗了,心中也開始有了懷疑,就答應了杜聿明的請求。

果然,會議一開始,郭汝瑰就拿出了自己的計劃。主要內容是:

其一、徐州外線華野構築的工事都是縱深工事,各部的攻擊進展緩慢。如果繼續攻擊,不僅耗費時間太長,還會傷亡慘重。

其二、按照這個打法,是實作不了救援黃維的目的的。

其三、從徐州撤退,沿著雙溝、五河一線撤退與劉汝明、李吉甫兩部匯合後再北進救援黃維。

可郭汝瑰話音剛落,杜聿明立即表示質疑:「在這種河流錯綜的湖沼地帶,大部隊如何行動,你考慮沒有?」

頓時,會場大亂。有支持郭汝瑰的,有支持杜聿明,要郭汝瑰講清楚如何保證杜聿明集團來到兩淮後部隊能夠展開的。

這時有人提問,既然走兩淮不可取,那麽走永城、蒙城、渦陽、阜陽這一線是否可以?

其實,這條路線正是杜聿明準備走的路線。可杜聿明哪裏敢在郭汝瑰面前暴露自己的意圖?

他只能表示,這還需要看實際情況。

而在杜聿明旁邊的劉斐也一個勁的給杜聿明打氣,連聲說:

「打得!打得!」

可杜聿明均含笑不語。

見會場已經亂成了一鍋粥,顧祝同就提醒蔣氏,和杜聿明到小會議室談一談。

至於蔣氏和杜聿明在小會議室究竟談了些什麽?誰也不得而知。

不過,從杜聿明開始從徐州撤兵的行動路線來看,反映出了兩個問題:

其一,蔣氏對郭汝瑰已經不那麽信任了,起碼是有所保留。

其二、杜聿明從徐州撤退後的行動路線應該就是沿著永城、蒙城、渦陽、阜陽,然後依托淮河,以解黃維之圍,然後再合兵撤退至蚌埠,依托蚌埠防線與華野與中野抗衡。

可這個情況郭汝瑰卻一無所知。

會議結束後,郭汝瑰的作戰計劃雖然得到了透過,並且也已經發到了杜聿明那裏,可是,杜聿明早已經在撤退路線問題上與蔣氏達成了共識,郭汝瑰被瞞住了。

其實,蔣氏、顧祝同和杜聿明都很清楚,這條撤兵路線的確定就意味著把黃維當成了一個棄子,他們是想透過「丟卒保車」,保留住杜聿明集團。

那麽,華野方面又是如何判斷杜聿明的撤退路線的呢?

當時,徐州守敵想要撤退共有三條路線可供選擇:

其一、撤往兩淮地區。

其二、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撤退到蚌埠,然後與華中「剿總」連成一片。

其三、向東撤到連雲港。

當時,華野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很多人根據郭汝瑰提供的情報,認為應該把主力布置在徐州以東以及兩淮;也有人認為,應該對徐州加緊包圍,不讓杜聿明有從徐州逃出來的機會。

可粟裕卻認為,對徐州包圍不可取。因為包圍徐州後,接下來就意味著要有一場艱巨的攻堅戰,不利於發揮我軍機動作戰的優勢。

因此,還是要把杜聿明從徐州放出來打比較好。

可主力究竟應該用在哪個方向呢?

粟裕判斷,向東撤到連雲港,需要大量的船只和背海作戰的危險,杜聿明不會選擇。

撤到兩淮,受到河網地帶的制約,不利於大部隊展開,杜聿明選擇的可能性也不大。

只有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對杜聿明集團是有利的。這裏不僅地勢平坦,有利於機械化部隊行軍,而且還靠近駐紮在蚌埠的劉汝明和李吉甫兩部,隨時可以獲得他們的接應。

可由於上級提供的情報顯示,蔣軍的作戰計劃中顯示的是杜聿明要撤往兩淮地區,一旦杜聿明奉命行事,真的撤往兩淮地區,而華野主力卻布置在津浦路兩側,那可就真的誤了大事了。

在這個時期,是粟裕尤為糾結的時期,一旦判斷錯了,讓杜聿明跑了,那可就全功盡棄了。

不過,粟裕還是下定了決心,堅持認為杜聿明肯定不會走兩淮,而會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因此把主力調到津浦路兩側。

事後證明,粟裕這一決策是相當高明的。

那麽,當郭汝瑰得知杜聿明沒有按照自己的作戰計劃走兩淮,而是沿著津浦路西側南下的時候,就沒有做出什麽補救措施嗎?

其實,還沒等郭汝瑰做出補救,蔣氏就把這個忙給幫了。

1948年11月30日,徐州陷入了混亂,各部門紛紛南逃。杜聿明大驚,自己的撤退計劃連郭汝瑰都瞞著,徐州的這些部門是如何得知訊息的?

不過很快,杜聿明就明白了:

「老頭子的錢就是命,連軍情泄密都不顧,叫我怎麽打勝仗?」

要說這次杜聿明的撤退還是很快的,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華野的計劃,使得華野有些反應不及。

可在這個時候,郭汝瑰再一次發揮出了他的本事。

在蔣軍內部,郭汝瑰雖然不能代表蔣氏做決定,但卻可以隨時對蔣氏施加影響。

1948年12月3日,當杜聿明率部逃到孟集的時候,卻突然停下了腳步。

原來,蔣氏的一封親筆信透過空投送到了杜聿明的手中。

書信的大致內容是:

其一、杜聿明率部向永城方向前進,就是棄黃維於不顧。

其二、目前應該下令各部不得繼續向永城方向前進,而是配合從蚌埠北上的李吉甫部,南北夾擊,以解黃維之圍。

緊接著,南京方面的正式命令下達,主要內容是:

其一、淝河以北的華野各部已經北逃,數量不足4萬人,又在空軍的轟炸下損失慘重。

其二、杜聿明集團不得再向永城方向前進,不得迂回避戰。

這下子杜聿明終於明白了,蔣氏、顧祝同、何應欽等人並沒有全力支持自己,而是仍然受到了郭汝瑰的擺布。

而且有情報顯示,那些遭到空軍轟炸的哪裏是華野的部隊,他們都是一些來趕集的老百姓。

以這種似是而非的情報就讓自己改變行動計劃,這不是拿著江山開玩笑嗎?

杜聿明在回憶錄中曾經提到過這段:

「逃也晚了,打也無望,反正江山是老蔣的,由他去罷。」

由於杜聿明集團在孟集耽誤了一天時間,華野各部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不僅追上了他,而且還在左右兩翼穿插而來,甚至一部已經趕到了他的前頭。這就意味著,他從徐州撤出來的主力部隊被四面合圍了。

等待他們的命運自然是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