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6年蔣介石為何發動內戰?為何失敗?國民黨史書:戰略方針失誤

2024-02-27歷史

蔣介石等人曾信誓旦旦,只要六個月,就能戰勝解放軍!這種言論甚至比日本「三個月打敗中國」的言論更為狂妄。

陳誠提出的「作戰方案」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他們為何如此自信,竟認為半年就可以打敗強大的解放軍?然而,最後的事實卻是,老蔣輸給了毛澤東領導的解放軍,這是為什麽呢?

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底氣來源於其巨大的軍事實力優勢。根據數據,國民黨軍隊有正規軍200多萬人,加上其他軍事實力,總計達到430萬人,而當時解放軍的正規軍只有61萬人,加上地方部隊等等,總計127萬人左右。

而在裝備方面,國民黨軍隊得到了大量的美式武器支援,約有四分之一的國民黨軍隊是美械或半美械,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隊又接收了一百萬左右日軍的裝備,包括坦克、飛機、各種大炮和軍艦。

相比之下,解放軍基本沒有這些裝備。在城市控制方面,國民黨軍隊控制著大量的中心城市和交通線,而解放軍只是控制了一些中小城市和廣大的農村地區。

因此,蔣介石認為這是消滅共產黨的最佳時機,並在他的日記中寫道:「不能用正式討伐的方式,要不宣而戰,要速戰速決。」

蔣介石曾對何應欽透露了他希望在六個月內消滅解放軍的計劃,並讓何應欽制定作戰計劃。何應欽非常認真地進行了研究,並甚至存取了曾與共產黨作戰多年的日軍高官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認為共產黨不容小覷,不能輕視。何應欽的團隊根據分析,制定了兩年三階段的計劃。然而,蔣介石還讓當時的軍政部長陳誠制定了一份「六個月消滅解放軍」的計劃。

由於陳誠與蔣介石的關系更近,且更能理解蔣介石的意圖,因此蔣介石對陳誠的計劃深感興趣,認為這符合他「速戰速決」的考慮。

有趣的是,1946年6月1日,何應欽被撤職,陳誠接任參謀總長,白崇禧成為了國防部長。這一調整表明,蔣介石希望陳誠能在半年內完成「六個月消滅解放軍」的計劃。

毛澤東的策略 毛澤東是個軍事能力出色的人,但他又不願意做大的軍事戰略,而且非常謙虛。毛澤東的指導方針是: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

毛澤東曾經說道:我們所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只要人民群眾是堅決地站在我們方面的,擁護我們的,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就是再大的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

感覺這樣的策略熟悉嗎?當年的井岡山鬥爭,和毛澤東的這策略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對於井岡山鬥爭,毛澤東的解釋最為精妙,他說道:農村是革命的根據地,城市是革命的堡壘。

毛澤東的策略,核心就有點效仿井岡山鬥爭的策略。總之,毛氏策略的核心就是:目的是奪取全國政權。

在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我軍並未采取與蔣介石相同的方針。如果那樣,共產黨的部隊恐怕早就消失無蹤了。主席明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為了爭奪一城一地的得失。

根據制定的方針,我軍的工作方向主要有:發動群眾的力量,利用人民的資訊和物資支援,及時發現敵人的弱點,進行有效的穿插作戰;集中優勢兵力,逐一擊破敵人;在必要時放棄一些戰略要地,不計較小的得失;破壞敵人的交通線。

總之,我們的方針是為了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和敵人爭奪大城市和交通線。由於雙方的方針不同,導致了最終不同的結果。

國民黨軍隊因執行蔣介石的方針,采取防守大城市、交通線的策略,戰線被拉長,實力分散。第四靖綏區司令官劉汝明回憶道:「我們備多力分,處處守,處處薄弱……」同時,國民黨歷史也承認這是戰略構想上的最大錯誤,因為這導致兵力分散孤立,給了敵人實施運動戰的機會,使敵人趁勢發展壯大。

然而,解放軍根據毛澤東制定的方針,靈活作戰,甚至可以放棄延安、臨沂、淮陰等地,這些對敵人來說是重要城市的地方。

毛澤東認為,打仗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澤東的軍事智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敵我雙方在不同方針的指導下,此消彼長。到了大決戰前,解放軍已經可以和敵人掰手腕,不落下風,氣勢如虹,自信滿滿。

最終,國民黨敗北,逃到東南寶島,解放軍解放了全中國。毛澤東無疑是一位千年一遇的軍事家。

我想,大家已經明白了我軍勝利的原因。首先,毛澤東等人的方針非常正確,以此為基礎,解放軍將領們充分發揮了群眾的力量,展現了靈活機動的作戰能力,最終解放了全中國。

可以說,解放軍的勝利就是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方針的勝利。而蔣介石,就算手握良策,卻因對手過於強大而落敗,可謂「不是他不強,而是對手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