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離開北韓前,交代秦基偉:誰丟了五聖山,誰對北韓歷史負責

2024-02-27歷史

1950年美帝國主義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中國人民誌願軍被迫進入北韓保家衛國。

1952年10月敵人在中線五聖山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爆發。

我第15軍軍長秦基偉遵照彭德懷司令員之前的部署沈著應戰,戰士們硬是用血肉之軀扛住了敵人的鋼鐵。

此戰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也徹底奠定了韓戰最後的結局。

彭德懷

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後戰線僵持,範弗裏特想拿下兩個山頭給好友獻禮

提到「上甘嶺」這個名字許多人會誤認為這是一個山頭的名字,但事實上其和遼沈戰役時的「塔山」一樣僅是個小村莊的名字。

1951年經過五次戰役的鏖戰敵我雙方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其中平康與金化之間的五聖山正好位於我軍防線的中央地帶。五聖山的主峰高達海拔1061.7米,而且地勢極為險峻易守難攻。

在五聖山以南有2個小山頭,後來分別被命名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在三座山頭中間的凹地曾經有一個叫上甘嶺的小村子,第五次戰役時誌願軍總部還在那裏召開過軍事會議。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早已被戰火夷平的「上甘嶺」,會成為誌願軍與「聯合國軍」最後一次大戰的代名詞。

戰場

當韓戰進行到1952年時雙方都無法透過大規模進攻擴大戰果,「三八線」附近的小規模爭奪戰互有勝負[1] 。

1952年4月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奉命回北京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由鄧華任誌願軍代司令員兼政委。

由於之前我軍各部都遭受一定的損失,所以彭德懷在回國之前決定將作為總預備隊的第15軍調到上甘嶺地區駐守。

時任軍長秦基偉事後回憶,彭德懷會後專門留下他說「五聖山是北韓半島中線的門戶,失掉這裏我們將要後退200公裏。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北韓的歷史負責」。

抗美援朝

秦基偉率部和26軍交接陣地後,立即命戰士們開挖後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坑道陣地[2]。

不過由於地形所限第15軍最後只派出45師135團負責防禦五聖山,和那兩處後來雙方反復鏖戰的小高地。

其中597.9高地部署了135團三營九連加八連一個排,而135團一營一連則防禦537.7高地。

與此同時新任「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也在為打破戰場上的僵局而冥思苦想,美軍地面部隊司令範弗裏特則想透過一次戰術勝利為自己的好友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提供助力。

彭德懷

他和參謀們在地圖上反復琢磨後,認為可以在五聖山地區發動一次營級規模的進攻。

不同於我方對敵突破五聖山後長驅直入,逼迫誌願軍全線後撤的猜想;按照範弗裏特的設想由美七師第31團的一個營、加韓軍第二師的一個營,以最多傷亡200人的代價攻取這兩個小陣地就能完成戰鬥意圖。

可是他和克拉克怎麽都無法想到,最後為了這2個小山頭居然會損失100倍於計劃的士兵。

戰場

秦基偉判斷失誤導致初期準備不周,美軍炮火猛烈雙方殊死拼殺

1952年10月秦基偉與第三兵團司令員王立山等人透過分析情報,也判斷出敵人有可能發動一次進攻。

但這是基於之前我誌願軍38軍在進攻白馬山時打成了拉鋸戰,故而判斷敵人很可能會在五聖山方向對我軍發動猛烈反撲。

而10月5日韓軍二師32團1營參謀李鎮球主動向我投降,並詳細披露了韓軍第二師的作戰任務。

但是萬分遺憾的是這一份重要的情報卻並沒有引起秦基偉和王近山的重視,因為他們壓根不相信敵軍會出動主力部隊去進攻連個人攀登都非常困難的2個小山頭。

秦基偉判斷敵人進攻兩個小高地是佯攻,實際用意是在平康口子方向突破我軍陣地。於是他下令第44師在平康口子方向嚴陣以待,甚至將本可以支援135團作戰的全部炮兵都調到了平康方向。

秦基偉

10月14日淩晨四時躊躇滿誌的範弗裏特在司令部召開新聞釋出會,正式宣布「攤牌行動」開始。

半個小時後敵18個炮兵營的300多門大炮,40架飛機和120輛坦克同時向我軍陣地發起猛烈炮轟。

秦基偉與135師師長崔建功都在第一時間被炮聲所驚醒,但仍然沒有判斷出敵人的主攻方向。以「範弗裏特彈藥量」而被世人熟知的範弗裏特為了對付我陣地上區區2個連的守軍,居然一口氣發射了30萬發炮彈。

據統計每一秒就有六發炮彈落在我軍陣地上,一平方米的落彈量高達67發。許多幸存的老戰士後來回憶當時他們在掩體裏就如同坐在被台風擺布的小船上,甚至許多人的牙都因為身體劇烈的晃動而脫落。

秦基偉

敵炮擊剛結束美第7師31團第一營與第三營,同時向我597.9高地發起進攻。這個31團就是在第二次戰役時被誌願軍全殲的「北極熊團」,唯恐再次丟臉的團長修改原計劃派兩個營同時進攻。

見敵人沖了上來我守軍也迅速從坑道裏進入陣地,但由於組織失誤導致了不必要的傷亡。

幸好我第九連副指導員秦庚武隨機應變,每次只派三個人到主陣地進行射擊,倒下一個再重新派出一個。

但戰至午後因傷亡太大,九連幸存人員只能退守坑道。而537.7高地遭遇了韓軍第二師32團以一個營的猛攻,美軍甚至出動了20余架B-26轟炸機投擲凝固汽油彈來支援。

戰至下午2點一連僅存二十余人只能退守坑道,537.7高地表面陣地失守。事後統計不到一天的時間我防守陣地的兩個連竟然消耗了40萬發子彈、1萬顆手雷和手榴彈,並打壞了12挺輕重機槍、62支衝鋒槍和92支步槍。

戰場

敵人進行第一圈炮擊之後我坑道守軍就難以保持和後方的聯系,最後是靠被炸傷的營部電話班副班長牛保才用自己身體做導線,才換來了135團團部同九連官兵三分鐘的通話。

秦基偉得到報告後終於相信敵人的主攻方向就是上甘嶺那2個小山頭,馬上命令各級指揮所前移靠前指揮。他還下令一線連隊除正常儲備量外每連配備手榴彈8000枚,並迅速向坑道補充食物和水支持長期戰鬥。

當天下午7時我第45師就組織135團二連、三連、七連和134團五連,在坑道部隊的配合下發起反擊。

當天我軍殲敵達1900余人,兩個山頭表面陣地再次被誌願軍控制。

秦基偉

敵我反復爭奪表面陣地戰況慘烈,11月25日我軍收復陣地取得完勝

但從第二天開始雙方在上甘嶺地區不斷逐次增兵,而且打成了白天敵人進攻、晚上我軍反攻的戰場節奏。

開戰後的前3天美軍還納悶我軍戰士為何能在炮火下幸存,直到發現我軍的坑道之後才不得不認真對待。

由於我軍的坑道出口都在山的另一側即反斜面,敵人的飛機大炮再怎麽狂轟爛炸都很難將其摧毀。而美步兵之前缺少反坑道的相關經驗,空有火力優勢卻無可奈何。但是敵人一旦在表面陣地站穩腳跟,我軍再想奪回就非常困難。

所以每晚我坑道裏守軍都要在友軍支持下果斷出擊,在天亮敵人飛機大炮發威之前將其趕出反斜面。

戰場

10月19日我軍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反擊,在全軍炮火掩護下第45師134團6連、偵察連和工兵連僅20分鐘就反擊537.7高地成功。

可第134團8連反擊597.9高地時被美軍主地堡阻攔,戰士龍世昌在雙腿炸斷的情況下將爆破筒塞入敵地堡並用身體死死壓住,為消滅敵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從另一個方向反擊的135團6連在二營代理參謀長張廣生指揮下,經過大半夜的血戰卻被攔在敵人一個子母堡下。此時張廣生身邊已經沒有作戰部隊,只好派營通訊員黃繼光與兩名戰士手持手雷前去爆破。

在另外兩名戰士倒下後黃繼光拼盡最後力氣接近了地堡,卻不料一顆手雷僅將其炸毀一半。眼看我軍一晚上的犧牲將前功盡棄,黃繼光毅然站起身來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擊孔。

戰場

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如龍世昌、黃繼光這樣同敵人同歸於盡的烈士竟有38位元,他們每一個人的犧牲都氣壯山河。

我軍雖然暫時恢復了表面陣地,但是範弗裏特很快組織部隊在優勢的炮火之下重新發動反撲。

此時「聯合國軍」也已經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困境,一次營級攻勢居然短短幾天就讓31團又損失了2個營。眼看再這麽死人無法向國內輿論交代,範弗裏特下令由韓軍第二師接替美軍發動進攻。

盡管一般認為韓軍的戰鬥力要低於美軍,但是韓第二師攻上上甘嶺後用盡毒辣辦法來破壞我軍坑道。盡管如此韓軍也未能創造戰場奇跡,直到戰役結束我軍仍然釘在上甘嶺的兩處山頭上。

戰場

然而對於坑道裏堅持戰鬥的我軍戰士來說,敵人的槍炮遠不及缺水斷糧要命。當時敵軍使用了全部火力封鎖我上甘嶺陣地與後方的交通線,戰後統計火線運輸員的傷亡達到90%竟超過了一線同敵人拼殺的部隊。

誌願軍只能不斷組織人力利用夜色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和物質損失,才將幾筐蘿蔔和一個蘋果送進了主坑道。

當雙方都已經到了筋疲力竭的時候王近山曾經與秦基偉商議,是否將部隊撤下來只防禦五聖山主陣地。

但秦基偉認為經過西方媒體的大肆宣傳,現在上甘嶺已經不只是一個已經不存在的村莊;或者是雙方爭奪的兩個山頭的代稱,而是全世界都矚目的焦點。

秦基偉

盡管從純戰術角度來說放棄2個山頭能夠減少我軍傷亡,但戰略上必然會大長敵人氣焰。而且雙方之前反復打打談談,我軍絕對不能主動後撤來讓北韓無端損失國土。

他說: 「上甘嶺戰鬥要堅持打下去,我們就是要和美國人比這個狠勁兇勁,這是北韓戰場全域的需要。我們要堅決打下去,直到贏得最後勝利!」

王近山同意了秦基偉的判斷,並同意秦基偉從直屬隊中反復抽掉官兵補充到45師。

雙方在上甘嶺的爭奪一個多月後美軍和韓軍都已經難以為繼,誌願軍總部判斷最後的反攻時機到來。

秦基偉等人

11月20日我15軍45師與配合作戰的12軍,在12軍副軍長李德生的指揮下發起了決定性的反擊作戰。

此時敵軍由於地形原因也只能各派2個連控制597.9高地和537.7高地,但構築了非常堅固的防禦陣地。

秦基偉和李德生決定使用炮兵反復轟擊,誘敵出來再將其用炮彈殲滅。11月25日我軍最後一次收復兩個高地,敵人再也沒有派部隊來反撲。

這天黃昏我堅守坑道的部隊終於如釋重負走出坑道呼吸新鮮空氣,看到已經被被炮彈削平了兩米的山頭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戰場

上甘嶺打出了中國的軍威和國威,15軍一戰成名今天依然身負重任

盡管上甘嶺之戰中雙方完全是誤打誤撞才把小規模戰鬥發展成大規模戰役,但幾乎體現了中美兩軍在當時北韓戰場上的最高水平。

為了拿下兩個小山頭,美軍不惜血本先後發射190萬發炮彈,飛機還投擲了5000多顆重磅炸彈。

無論是炮彈消耗總量還是火力密度,都已經超越了二戰時期的任何一場戰役。而我軍在利用之前構築的坑道掩體保存自己的同時,也第一次大規模的運用炮兵給沖上表面陣地的敵人以重大打擊。

戰後統計美軍的傷亡有70%由我軍炮火造成,這也證明敵人妄圖靠優勢炮火取勝完全沒有可能。我15軍在12軍的配合下死守上甘嶺43天,盡管付出了一萬多人的代價,但是在雙方火力差距如此懸殊情況下殲敵2.5萬人。

戰場

由於範弗裏特之前的牛吹得過了頭,導致此戰失利給整個西方世界都帶來了震撼[3] 。

鏖戰中有的美軍連隊一度只有兩三個人能夠正常作戰,許多人沒有被我軍彈藥所傷卻在巨大的壓力下精神失常。

甚至有人認為信奉上帝的普通美國軍人,已經對上甘嶺上的我軍產生了神一樣的敬仰之情。耗費如此巨量彈藥仍然無法取得哪怕微小的勝利,這樣的前景比傷亡數碼更讓美軍士氣一蹶不振。

此戰之後「聯合國軍」被迫叫停了一切營以上的進攻計劃,這也就意味著雙方只能以「三八線」為基礎進行最終的停戰談判。第15軍原本是並不出名的第二野戰軍第九縱隊,但上甘嶺一戰讓15軍和秦基偉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

秦基偉

秦基偉在上世第80年代做到了國防部長,而15軍則在上世紀60年代被整體改編為空降軍。

可以說今天我們再也不需要用15軍去守上甘嶺那樣的孤立陣地,但在未來需要對敵人雷霆一擊時第15軍仍然是我軍的一把尖刀。

參考資料

[1]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葉青松.「愛玩」的解放軍第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J].黨史博覽,2006(08):52-56.中國知網

[3]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環球網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