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政協會議結束,原湖南省主席為何卻高喊:中國國民黨萬歲!

2024-04-10歷史

1949年政協會議結束,原湖南省主席為何卻高喊:中國國民黨萬歲!

1949年9月初,徐鑄成應邀作為新政協會議的候補代表,來到北平參加即將召開的盛會。

新中國即將誕生,各地民主人士紛紛趕至北平參與新政協會議,共商國家大事。

會議開幕之際,代表們懷著對新中國的期待和憧憬,會場洋溢著愉悅的氛圍。

徐鑄成高興地聆聽著各位代表的發言,然而會場突然傳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呼喊:「中國國民黨萬歲!」

這意外的口號令會場陷入了一片寂靜,徐鑄成等人不禁感到驚訝,誰能想到會有人在這個場合喊出如此反動的口號。

然而,經過澄清,發現呼喊這一口號的人竟是粵軍名將、原湖南省主席吳奇偉。他本意是想高呼「共產黨萬歲」,卻因長期參加國民黨會議而不慎口誤。

這一插曲深深地印在了徐鑄成心中,對吳奇偉這位喊錯口號的代表也讓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

辛亥革命於1911年爆發,孫中山與其重要盟友胡漢民、陳炯明等人在革命浪潮中帶領著各地革命者發起起義。

在廣東,革命思想的蔓延引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隨後,經過一番整頓,這支武裝力量逐漸演變成了粵軍的雛形。廣東等地的年輕人受到革命思潮的感染,紛紛投身軍教,其中就包括吳奇偉。

吳奇偉出生在廣東大埔縣,家境貧寒,幸得伯父資助,得以接受教育。年少時,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他毅然決定投身軍隊,並順利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畢業後,他回到家鄉,投入革命隊伍。1917年,為了打敗北洋軍閥,孫中山命令陳炯明等人重新組建了被打散的粵軍。

新組建的粵軍從原有的隊伍中選拔精英,吳奇偉被陳炯明看中,成為粵軍的一名基層軍官。

在粵軍中,吳奇偉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才能,在多次戰鬥中表現突出,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和提拔,最終成為粵軍第一師中的一位傑出將領。

隨著陳炯明的叛亂,粵軍陷入了嚴重的分裂,革命政府重新掌握了粵軍的控制權。為了應對即將展開的北伐戰役,粵軍的精銳部隊相繼被改編,其中第一師改編成了著名的第四軍。在這次改編後,吳奇偉轉為歸入張發奎的12師,擔任副團長。

隨著北伐的進行,吳奇偉在一系列重要戰役中表現英勇無畏,如在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城等戰鬥中都有出色表現。第四軍因其在北伐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而被譽為鐵軍,而吳奇偉也憑借出色的戰績在短時間內晉升為12師的師長,成為第四軍中的主要領導之一。

然而,隨著蔣介石奪權成功,革命政府內部出現了分裂。這種政治動蕩也波及到了粵軍內部,導致了嚴重的分裂局面。吳奇偉等粵軍將領也卷入了這場政治風暴中,一開始他們支持蔣介石,參與了與桂系的戰鬥。

不久之後,張發奎宣布反對蔣介石,吳奇偉等人再次率領部隊參與與蔣介石部隊的戰爭,導致粵軍在一系列內戰中遭受了重大損失。

隨後,由於形勢逼迫,他們不得不重新與蔣介石合作。為了削弱粵軍的勢力,蔣介石采取各種手段拉攏粵軍的重要將領,其中包括重視吳奇偉。

吳奇偉率部投效蔣介石後,不僅得到了大量軍費資助,還被任命為第四軍的軍長。在短短幾年內,他從粵軍的中下級軍官一躍成為了重要將領。

然而,蔣介石提拔吳奇偉等人,並非出於真心接納,而是為了利用他們去對付紅軍。吳奇偉等地方軍隊的將領投降後,立即被蔣介石派往江西圍剿紅軍,他的部隊編入陳誠的中路軍。

然而,在第四次圍剿紅軍中,吳奇偉首戰失利,部隊遭受紅軍伏擊,損失慘重。盡管遭受了重創,但蔣介石並未停止圍剿,很快又發起了第五次圍剿。

吳奇偉被任命為北路軍第七縱隊指揮,而此時由於蘇區內部的矛盾加上蔣介石改變了圍剿紅軍的戰略,導致紅軍的反圍剿行動遭遇失敗。

在此期間,吳奇偉率領部隊不斷深入蘇區,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這一系列行動使得紅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開始了著名的長征。

得知紅軍選擇了長征,蔣介石立即組織軍隊進行追擊,其中任命吳奇偉為追擊部隊的先鋒,與薛嶽負責追擊紅軍。

然而,在追擊過程中,吳奇偉的部隊打得十分被動,紅軍在毛主席等人的指揮下不斷突破重圍,追兵始終無法與紅軍主力決戰,只能盲目追趕。經過一段時間的消耗,吳奇偉終於找到了紅軍的部隊。

紅軍趁敵人防守松懈之機,成功奪取了遵義。蔣介石得知後,立即調動吳奇偉等人的部隊協助王家烈奪取遵義,然而他們抵達遵義附近時,卻碰上了剛剛被紅軍打敗的王家烈。

王家烈此時身邊只有少數手槍兵,這讓吳奇偉感到震驚,他隨即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一路追擊紅軍。然而,吳奇偉對紅軍內部的變化並不了解。在他追擊紅軍時,遵義會議已經結束,紅軍的指揮體系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

吳奇偉誤判了形勢,誤以為自己有軍力和裝備上的優勢,認為紅軍會像以前一樣打一仗就撤退。因此,他決定立即發起進攻,結果紅軍早有準備。吳奇偉派出了自己的精銳部隊,一開始確實取得了一些優勢,甚至奪取了遵義的戰略要地老鴉山主峰。

然而,當林彪率領的紅1軍團在擊潰黔軍後迅速穿插而來,直撲吳奇偉的指揮部時,他陷入了被動。吳奇偉的主力被紅軍牽制在老鴉山一帶,他無奈之下只得撤退。

這場戰鬥對吳奇偉的部隊造成了淪陷性的打擊。在紅軍的夾擊下,吳奇偉的部隊全線潰敗,兩個精銳師的主力損失過半,他自己也險些成為俘虜。

幸好有薛嶽的庇護,吳奇偉未受到蔣介石的處罰,反而被委以重任,繼續追擊紅軍。然而,這場戰敗給吳奇偉留下了陰影。他雖然繼續追擊紅軍,但再也不敢與其主力正面交鋒,只是跟隨薛嶽一同目送紅軍撤離。

隨著抗戰的爆發,吳奇偉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他被任命為第十八軍團軍團長,率部奔赴淞滬戰場與日軍搏鬥。

在之前的內戰中,吳奇偉表現平平,但在抗日戰場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他帶領粵軍在淞滬與日軍頑強作戰,尤其是在羅店等地與日軍主力激戰。在羅店的一戰中,吳奇偉的部隊損失慘重,但他們仍然堅守陣地,死戰不退,直到最後才被撤下。

吳奇偉和他領導的粵軍在淞滬會戰中表現英勇,雖然最終戰敗,但他們的英雄氣概卻深深烙在了國人心中。隨後,吳奇偉重整旗鼓,繼續與日軍頑強對抗。

1938年7月,日軍集結主力開始向長江兩岸推進,吳奇偉作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率領各路部隊奮勇抵抗。在九江南部,他們成功擊潰了日軍101師團,激怒了日軍高層。為了打破國民黨主力,日軍計劃采取迂回戰術。

關鍵時刻,薛嶽采取了明智的戰略,將指揮權交給了吳奇偉等人,構建了堅固的防線。日軍的27師團試圖包抄,結果卻被吳奇偉的部隊及時發現。吳奇偉抓住機會,命令部隊轉守為攻,成功拖延了日軍106師團的行動。

薛嶽意識到了形勢的緊迫,立即集結各路軍隊,合圍了106師團。最終,在將士們的英勇奮戰下,他們取得了萬家嶺大捷,全殲了106師團。

吳奇偉在此戰中立下了頭功,但他並沒有停下腳步。接下來,他還指揮了著名的鄂西會戰,一再挫敗了日軍的進攻。由於在抗戰中的卓越表現,他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勛章。

抗戰勝利後,吳奇偉接受了新的任務,進入陸軍大學將軍班接受訓練,隨後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軍管區司令。

這一系列調動也是蔣介石的策劃,盡管吳奇偉早早歸順蔣介石,但始終未能獲得他的信任。粵軍在抗戰中表現出色,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吳奇偉等主要將領被蔣介石調離部隊,被剝奪了軍權。

吳奇偉終於看清了蔣介石的真實面目,決定采取躺平態度。解放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多次試圖讓他與解放軍對抗,但吳奇偉以疾病等理由拒絕參與日常工作,選擇在家休養。

曾經的上級薛嶽曾邀請他共同進攻蘇北解放區,但吳奇偉仍然不積極參與,不久便辭去了職務。當時,共產黨正積極團結反對內戰的民主人士,吳奇偉的態度引起了地下黨的註意。

葉劍英等人派遣了大批地下黨員,包括吳奇偉的舊部,為他做思想工作。吳奇偉本身就反對內戰,對蔣介石政府感到不滿。在共產黨的努力下,吳奇偉的立場發生了變化,他決定支持共產黨。

1949年7月,吳奇偉等人在粵東正式發動起義,致使梅州大部份地區和惠州部份地區提前解放,為解放軍解放廣東作出了重要貢獻。

盡管吳奇偉過去曾追擊過紅軍,與共產黨有過摩擦,但毛主席等人得知他率部起義後,仍然對此表示高度贊賞和歡迎。

吳奇偉在起義之後不久,受邀前往北京參加新政協會議,代表華南地區出席。然而,在會議上,由於他過去的習慣,發生了一場尷尬的場面。

但這並沒有影響到他的政治生涯,事實上,他在會議上被選為全國委員會委員,並且在開國大典上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建國後,吳奇偉擔任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和廣州大學董事長等職務。然而,由於年事已高,晚年的他並沒有過多參與工作,而是將大部份精力用於編撰【第四軍紀實】。

1953年7月,這位粵軍名將、抗戰英雄在北京逝世,他的遺體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吳奇偉作為粵軍的代表人物,一生與粵軍的發展歷程緊密相連。

盡管吳奇偉過去有過不同的政治立場,但無論是在抗戰中的英勇表現,還是為國家解放事業所做的貢獻,他都受到了黨和人民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