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將軍與日寇交鋒:我就納悶了,怎麽鬼子的槍法比我還準?

2024-07-17歷史

從1931年開始,世界上很多國家突然闖進了這樣一群人:他們身穿茶綠色軍裝,腳蹬帶鐵釘的牛皮軍靴,扛著帶刺刀的機關槍,背著綠色水壺,頭上戴著的帽子上掛著幾塊布。

這些人來勢洶洶,比最無法無天的強盜還要放肆。他們燒殺搶掠,打家劫舍,所過之處,皆是一片破敗景象;每到一個地方,都能制造滿目的狼藉。

這群人,就是中國人民最為憎恨的「日本鬼子」。

這些像鬼魅一樣的日本軍兵,卻有著極其精準的槍法。就連中國著名的開國大將粟裕,都深有感觸地說:怎麽鬼子的槍法比我還準?

這是咋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感慨背後的故事吧。

一、解放軍「戰神」粟裕將軍

粟裕,這個從國民革命軍第24師走出來的侗族子弟,歷經大小戰役的洗禮,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指揮能力,在解放戰爭中帶領華東野戰軍馳騁沙場,拿下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戰績,是毛主席口中「最會打仗」的人。

他參與指揮的淮海之戰,對解放戰爭的勝利具有重大意義。有人說那是一場「封神之戰」,也有人說此次戰役「一戰定江山」,不管怎樣,淮海之戰都是中國解放戰爭中流光溢彩的一篇華章。

粟裕也是這場戰役的總指揮之一,他的指揮才能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贊揚,說他在淮海戰役中立了第一功,是讓很多國民黨軍官「怕得發抖,怕得要死」的人。

和眾多革命先輩一樣,粟裕很早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南昌起義。從此,他一發不可收,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荊斬棘,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家,成為我軍的一員虎將。

在他一生的戎馬生涯中,曾六次負傷,每一次都在生與死之間徘徊。不是子彈橫穿頭骨,就是被子彈打中肩膀,還有臀部,還有腳踝,他瘦削的身軀從上到下都留下了子彈的「光輝銘印」,也銘刻著一代戰將出生入死的記憶。

1937年,抗日戰爭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地展開了。根據兩黨共識,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也就是赫赫有名的「新四軍」。

粟裕當時出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也就是從那時開始,新四軍拉開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大幕。粟裕也和眾多戰友們一起,深入敵後,奔赴前線,與日軍展開了面對面的殊死戰鬥。

1940年秋,陳毅、粟裕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向江南挺進,準備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

在此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最大障礙,是國民黨駐江蘇省的高級軍官韓德勤。此人是國民黨「劃區抗日」的堅決支持者,而蘇北的日占區也被劃分在他的抗日範圍內。

可笑的是,韓德勤不僅對轄區內的日軍相敬如賓,還對新四軍的抗日行為百般阻撓。兩軍在黃橋地區展開了兵力懸殊的激烈鬥爭。

當時韓德勤的嫡系1.7萬余人,再加上稅警總團和遊擊軍,合計3萬多人,而我軍參加戰鬥的只有7000余人,這怎麽看都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仗。

但是,粟裕卻使這場戰爭絕處逢生,以少勝多,取得了極大的勝利。

他利用當地駐軍的內部矛盾為突破口,既打擊又拉攏,積極爭取遊擊軍的李明揚、李長江和稅警總團的陳太運,孤立韓德勤,並從韓德勤的嫡系翁達部隊下手,逐個解決了韓德勤所部署的精銳力量。

這一戰在大家的通力協作下最終取得了勝利,讓我軍在蘇北地6區有了一席之地,也讓普通士兵出身的粟裕一戰成名。

這樣以少勝多的戰役,在粟裕的軍教生涯中並不少見。他仿佛有超凡的力量,能化腐朽為神奇,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在任何時候,他都勇於承擔充滿危險的任務,有臨危不亂的定力和精準無誤的現場推算能力,把敵人的進攻速度掌握在分秒之間,被人民群眾稱之為解放軍的「戰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將帥之才,卻對日寇的槍法贊不絕口,這是為什麽呢?

二、怎麽他們的槍法比我還準?

粟裕第一次與日寇交鋒,是在1938年。

黨中央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組建新四軍抗日先遣隊的決定。由粟裕擔任先遣支隊的司令員和政委,帶領400名精銳力量深入蘇南地區敵後,做偵查工作,為我軍後續展開彈頭署搜集情報。

他們晝伏夜行,喬裝改扮,向村裏的老鄉打聽,趁著夜色掩護在村裏四處打探,建立群眾基礎,摸查日寇和日偽軍的具體情況,有時候甚至與鬼子的士兵擦肩而過,可謂是刺激而兇險。

當年6月份,先遣隊接到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命令,要他們破壞南京和鎮江之間的鐵路。

隊員們經過三天三夜的急行軍,到達目的地。結果天公不作美,雨勢太大,先遣隊帶去的爆破物資派不上用場,只能徒手操作,人工破壞掉了鐵路軌域和電線,艱難而順利地完成了這次的任務。

但粟裕並沒有見好就收。當時的日寇和漢奸太猖狂了,他們肆無忌憚地對附近的村莊進行掠奪和殺戮,簡直胡作非為,無法無天。人們只能瑟瑟發抖地躲在最隱秘的角落裏,默默地祈禱可以躲過這一劫。

裝備精良的國民黨軍隊都被小鬼子打得落荒而逃。還有誰可以救他們於水火呢?

粟裕知道,現在這裏的老百姓太需要一場大大的勝利來恢復抗日的信心了。所以他精心策劃了一場鬥爭,要在四面環山的韋崗給日寇來一場伏擊戰。

之所以選擇韋崗,不僅因為這裏有絕對的戰略優勢,還因為這裏是日軍運送物資的必經之路,每天都有不少車輛從這裏經過。

先遣隊以山體為掩護,形成了伏擊圈。等敵人的第一輛車進入伏擊圈時,年輕的戰士們由於缺乏經驗,迫不及待地對著車身一陣掃射,結果只擊中了汽車輪胎,而車上的日兵則迅速從車上跳下來,向著前方逃走了。

在大雨大霧的影響下,後方汽車並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麽,於是在緩緩駛來的過程中,被我軍火力逼到了水溝中。日軍上尉梅澤武四郎多去躲入車下,刺傷了我軍一名戰士,還想繼續負隅頑抗,被我軍擊斃。

此時,敵人第三、第四、第五輛車上的鬼子發現了不對勁,他們從車上跳到路旁的草叢中進行還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鬼子兵的槍法極其精準,雖然是從低處向高處打,但他們也是彈無虛發,硬生生用火力把我解放軍戰士打得無力還擊,甚至連頭也不敢擡。

這樣下去可不行,如果戰鬥不能速戰速決,一旦敵人援軍趕到,後果不堪設想緊急關頭粟裕當機立斷,迅速改變作戰策略,讓機槍手轉移到另一邊高地進行射擊,以分散敵人的火力,然後兩處合力夾擊,終於把對方殲滅了。

在這次與日軍的面對面交戰中,粟裕帶領的先遣小隊擊毀了敵人的4輛運輸車,繳獲了10幾支長短槍,消滅鬼子10余人。這次行動切斷了敵人的供給,是我軍挺進江南後打的第一次勝仗,點燃了我蘇北抗日民眾的戰鬥激情,為以後江南現場的數次戰鬥開了一個好頭。

雖然這次打了勝仗,但是有個問題一直困惑著粟裕:這幫小鬼子的槍法,為什麽比我還準?

粟裕在長期的戰爭歷練中,收獲了兩項讓人稱奇的本領,一個是聽到槍聲,就知道它來自哪裏,是什麽槍發出的聲音,是敵人還是戰友打出的子彈;另一個是百步穿楊、百發百中。他的槍法,放在所有戰功赫赫的將軍元帥當中,那也是遙遙領先的。

可是透過這次對決,他發現了日本士兵的厲害之處:即使是處於劣勢,從下往上打,也能造成強有力的火力壓制,不僅射得精準,還射得遠。

連那些和日軍多次交手的老兵們都稱贊:小鬼子的槍和炮都打得很準,武器裝備又好,是兩軍對壘時的「硬茬」,確實實力不容小覷。

再反觀我們解放軍戰士,不僅武器落後,更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先遣隊的成員都是從各支隊中抽調的偵察連骨幹,還有團以下的幹部,可大家打起槍來毫無準頭可言,甚至還出現打偏了誤傷自己人的情況。這樣的槍法到戰場上免不了要吃虧送命,作無謂的犧牲。

所以,這一戰也讓粟裕對敵我雙方的差距和能力有了明確的認識。為了縮短我軍和對手之間的距離,粟裕這個總指揮開始狠抓戰士們的射擊訓練。只要不上戰場,他都會親自督促和指導戰士們訓練,著重培養他們的個人作戰能力,使他們在戰場上都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

結語

粟裕將軍是共和國千千萬萬個軍事人才的傑出代表,他的現場指揮能力和應變能力具有轉敗為勝的魔力。這位偉大的解放軍「戰神」,用自己的軍事頭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戰場上的傳奇事跡,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

他的一生,六次負傷,每一次都是死裏逃生;功、歷、才、德都不在元帥之下,卻主動請辭元帥軍銜;征戰一生,戰功彪炳,卻為沒能解放台灣而抱憾終身。

在粟裕的影響下,他的兩兒一女也都成了軍人。大兒子粟戎生參加了雲南前線導彈部隊,參加過珍寶島戰役,並因擊落了敵人的戰機而榮立軍功,成了一名中將;小兒子粟寒生長大後成了一名海軍,後轉業到地方部門工作,曾擔任中國遠洋公司副經理;女兒也在第二炮兵部隊工作,是一名優秀的指戰員,被授予大校軍銜,並嫁給了陳毅將軍的兒子陳小魯,二人婚後生活甜蜜而幸福。

粟裕將軍不僅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黨和國家的解放事業,還把自己的子女都送到了最艱苦、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將門的虎子、虎女也繼承了父親的願望,在各自的崗位上表現不俗。

他們和廣大革命家庭的成員一樣,都是國家的功臣,是最值得我們敬仰的人。

文章的最後,把一首小詩獻給粟裕將軍:

革命先輩粟大將,屢布奇兵顯神威。

馳騁疆場封戰神,黃橋淮海美名傳。

七戰七捷載史冊,為人低調不輕狂。

抗日解放功勛重,一生戎馬寄深情。

——【致粟裕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