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周總理:沒有保住他啊,說完熱淚滾滾,到賀帥骨灰盒前連鞠7個躬

2023-12-24歷史

賀龍元帥在共和國18歲生日那年病倒了,也是在共和國剛剛成年的那一年,病倒了,他開始變的脆弱了,賀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在孤寂、悲戚的生活中過了半年多,終因憂郁成疾,高燒至40度,吃飯與嘔吐相伴,吃什麽吐什麽,吃多少吐多少。

得到訊息的周總理立即委托楊德中去探望賀龍,並把他接到了醫院。出院後,總理知道他患有高血壓合並糖尿病,還特地囑咐楊德中轉達了對賀龍的關心之語,當楊德中轉達了這一切的時候,這位久經戰陣的元帥老淚縱橫地說聽到總理這親切感人的話,就好像見到了總理一樣。

隨後賀龍搬到了半山腰的小院裏,過著人生最後一段時間的生活,由於監視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還不允許安裝電話,所以賀龍與周總理的聯系也就中斷了。

1969年6月9日,一代開國元勛帶著滿腔委屈,也帶著他對黨、對國家未來命運的擔憂,很不甘心地走出了人生世界!對於在彌留之際的賀龍依舊有很多話沒有跟周總理說完,沒有跟黨和國家說完, 所以在最後一段時間裏他也一直是在為共和國的未來謀劃著什麽,可惜他的筆記也已經悄然離去。

周總理在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靜靜的回憶著他的這一位老同誌和老戰友,在賀龍夫人薛明面前遞過了骨灰盒後,他含著淚說到: "是我們沒有保住他啊!" 總理說完便熱淚滾滾, 到了賀龍的骨灰盒面前連鞠了7個躬。

賀龍一生為人低調

  • 賀龍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有跌宕起伏,也有高高在上。

  • 在革命年代,賀龍就是一個中流砥柱,到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時,賀龍也在默不作聲的做著貢獻,他的一生為人低調,沒有奢華卻令人敬佩不已,他不光是民族英雄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模範。

    從革命年代一路走來的周恩來總理深知賀龍的個性,在建國以後也不刻意去說賀龍的功績,最後賀龍除了有一個元帥頭銜,其余的卻鮮有人知。

    他這一生主要就分為革命時期和建國後的和平時期,可以說他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是默默做中流砥柱的那一個。

    在革命年代,賀龍在建軍時期就參加了革命隊伍,是中共的骨幹力量之一,而他卻有數次去白區指揮的經歷,這一經歷他與劉少奇一樣,都是鮮有人知的,直到建國後才被披露。

    對於在白區作戰的經歷,周總理印象深刻,也是他送走的賀龍,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在白區四處奔走籌集戰備資金,也是在他的努力下延安根據地有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雖然在敵占區他可以換一身份繼續參加革命,而他卻依舊選擇了樸素,他沒有借機享受,而是把每一分的精力都用在了革命戰爭上。

    在抗日戰爭勝利後,賀龍卻完全掩蓋了自己去敵占區的危險經歷,對於作戰指揮上的勝利功勞他也一再推脫,最後只落得一個空空如野的名號,但對於這個名號卻是印象深刻,它就是元帥,也只有周總理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名號有多麽來之不易。

    建軍的中流砥柱

  • 革命戰爭期間,賀龍一直充當著中流砥柱,從建軍到建國,從紅軍長征到全國解放,可見他的革命經歷之豐富。

  • 他同樣是一位看著清政府軟弱無能的少年,也是一位看不慣國民政府肆意妄為的中年男人,最後他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

    在還是少年時期,他也夢想考一個狀元,可惜清朝永遠停留在了1912年,不過後來的民國政府不過是延續了清政府的恥辱而已,不久新民主主義革命爆發,他也看到五四運動的高峰,也曾經以結交這些友人為傲,而周恩來也曾經是共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友。

    從建軍到建國一路走來,賀龍在黨組織內永遠充當著那個默默付出的一位,而這些周總理全部都記在了心裏。

    豐富的革命經歷讓賀龍足以踏足更深,可他卻只留了一個元帥的虛銜,把主要精力又投入到了建國後的經濟發展之中。建國後經濟發展迅速,似乎也不需要他這種僅僅依靠戰功上來的老元帥了。

    可事實不然,賀龍依舊投入到了建國後的經濟建設之中,特別是軍隊五年計劃的改進上,他仍是非常關心,對於建國後的軍隊建設,他也曾發言過多次以討論軍隊的建設。作為革命過來吃過虧打過仗的人來說,軍隊的建設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軍隊的新建設中,他也曾提出重點還是建設強大海軍,這一建立海軍的想法也得到了毛主席的中肯。

    其實建設強大海軍是賀龍在建國前,西柏坡就提出來的,反思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無一不擁有強大海軍,而中國海岸線長,必須要有足夠的海上力量以抵禦作戰。

    賀龍在建設強大海軍的這一番話在西柏坡就引發了周總理的共鳴,於是在建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就將海軍提上了日程。將海軍建設為一流海軍一直是賀龍生前的一個夢想,不過他也為之努力過。

    比如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和第二個五年計劃前後,他建議將中國的海軍建設成初具規模的海軍,從俘獲的幾艘國民黨的軍艦,到第二個五年計劃後的百余艘軍艦,賀龍的提議可謂是讓中國海軍蒸蒸日上。

    海軍軍艦的建設需要大筆資金,而此時賀龍又發揮了他在過去白區的作戰經驗,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工商聯借取了大筆資金,在海軍建設上除了引進蘇聯的軍艦以外,中國還同法國等歐洲國家進口了一批海軍器材,這樣也極大刺激了中國要國產化軍艦的信心。

    也是在這種刺激下,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於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中國開始自己建設軍艦。建設軍艦並不是一件容易事,而賀龍也心知肚明,所以當下也註重培養海軍人才。

    賀龍建議要下大功夫培養海軍人才,特別是軍艦建設,設計以及生產的技術工人,這一提議立即得到了周總理的認可,不久便開始正式實施海軍人才培養計劃,並附送大批青年

    來到蘇聯留學,同時國內也開設了海軍相關專業,全方位為提升海軍戰鬥素質做準備,而提出這一想法的賀龍卻默默無聞的繼續努力做著海軍建設的付出。

    文革慘遭迫害

    雖然一直充當中流砥柱,可是也有被誣蔑的時候,其原因可能也是因為賀龍太過低調了,就連他有什麽功勞,大家一時之間也想不起來了,可只有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同誌還記憶猶新,賀龍是一位不可倒的中流砥柱。然而就是他這樣的情況到了文革也依舊慘遭迫害。

    文革初期,賀龍便被帶了帽子,也曾被打成與劉少奇一樣的走資派,無奈賀龍不得不從一線上調下來。

    從一線上調下來的賀龍,並沒有過什麽舒服日子,而是被排擠到了貴州,在山溝裏度日,也避免繼續遭到迫害,可事實不然,文革浪潮波及全國,賀龍等一批老同誌都慘遭迫害,特別是在文革初期,打到資本主義尾巴的浪潮逐漸成為一股席卷全國的海嘯,賀龍哪怕躲在貴州也不得不面對這種局面。

    由於迫害的浪潮越來越近,並且周圍的老同誌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時,他一時間不經憤慨的寫給周總理好幾封信,可在這個特殊年代裏又能夠起到什麽效果?

    只能石沈大海,而賀龍怎能不不理解周總理的無奈之情,隨著賀龍的帽子越戴越多,周總理也曾經申請在有限的範圍內重新審查賀龍同誌,可這一件事卻一拖再拖了,直到賀龍病重期間,他也未曾摘掉文革期間的帽子,不過周總理也向他轉達過毛主席和黨中央的一些祝福,這也使得賀龍在最後彌留之際有了一絲安慰。

    重新翻案

    在賀龍去世近5年後,特別是在 "九一三" 事件以後,毛主席開始重新啟用包括賀龍在內的一些老同誌,這時才得知了賀龍去世的訊息,於是賀龍一案有了重新審視的機會。

    1973年12月21日,在調動八大軍區司令員職務時,毛澤東在中央軍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講話,說: "我看賀龍同誌是搞錯了!""要翻案呢,不然少了賀不好呢!" 對於賀龍同誌的案件,毛主席親自進行了翻案。

    於是便有了賀龍同誌平反的新聞上了報紙頭條,轉眼半年過去了,到了1974年9月4日,毛澤東和鄧小平談話時問道:"賀龍恢復名譽搞好了沒有?不要核對材料了,要給賀龍平反。"鄧小平立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了傳達,並馬上著手為賀龍平反了。

    同年9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了25號檔,即【關於賀龍同誌恢復名譽的通知】。賀龍的名譽得到了恢復,同時也在1975年6月9日舉行賀龍同誌的骨灰的安放儀式 ,而就在要舉行葬禮的過程中,到哪裏去找賀龍同誌的家屬又成了一件難事,當時賀龍同誌已經迫害而死六年了,六年裏他們究竟過得怎麽樣呢?這些問題一直揪著周總理的心。

    由此周總理四處查問賀龍夫人薛明的下落,最終他打聽到了薛明住在一個貴州偏僻的小山村—磊莊,於是他立即委托齊英武等人坐飛機前往貴州,並到磊莊將薛明接回北京,當周總理再一次見到薛明時,整個人都驚呆了,這就像是一個身著布衣的老農婦。

    她的衣服又臟又舊,皺皺巴巴的。看來她吃了不少苦頭,頭發已經皆白了,幹瘦的臉上刻滿皺紋,仿佛每一道皺紋都是苦難經歷的記錄。文革以來她就一直在躲著,如今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了,對周總理一番寒暄以後,她反倒感覺剛剛經歷完了一場苦修行。原本按照周總理的安排是要盡快乘飛機回北京,但由於身體虛弱,她也只能乘坐火車來北京。

    來到北京後,周總理首先把薛明安排在新疆辦事處住了下來,第二天,還屬於病重期間的周總理特地趕過來,告訴薛明,賀龍骨灰將重新安放一事,這讓薛明一時間感到無比激動,同時總理也喊著淚說: "薛明,我沒有保住他啊!都6年了,老總的骨灰沒能移到八寶山公墓,我很難過啊!"

    這一番話甚至激動,越說越帶著淮安鄉音,這時薛明也不禁流下淚來,倘若沒有周總理的關懷,薛明也不可能在北京,更不可能在北京與失散五年的兒女們重新團圓,也不可能來參加這賀龍骨灰的重新安葬儀式。

    早在薛明坐火車來北京前,周總理就安排了賀龍同誌的骨灰重新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安葬儀式,同時周總理也四處打聽薛明五個兒女的下落,同時囑咐人一塊把他們帶到北京。就這樣在周總理的安排下,薛明在新疆辦事處與自己失散五年的孩子們團聚了,而此時的薛明更是熱淚盈眶,倘若沒有周總理,黨中央的關懷,恐怕她與孩子們要一輩子分離了。

    深刻的悼詞

  • 在骨灰重新下葬儀式中,哀樂緩慢響起,嚴肅地站在賀龍的骨灰盒前,沈重而緩緩地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再鞠一躬,三個、四個,一連鞠了七個躬。

  • 他先前參加過許多次悼念活動,但連續鞠這麽多躬的僅此一次。他這樣做,也許是因他與賀龍的情感太深太深,也許是為自己不能保護賀龍而內疚,也許是對親密戰友在天之靈的一種慰藉。

    隨後周總理開始致了悼詞,他慢慢開啟寫著悼詞的小本子,眼淚止不住的流下,他沒有說太多,含著淚用著淮安口音,慢慢的讀到: "賀龍同誌是一個好同誌,在毛主席、黨中央領導下,幾十年來為黨為人民的革命事業曾做出重大貢獻。他的一生,無論在戰爭年代,或全國解放以後,都忠於黨,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忠於社會主義事業。賀龍同誌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個老同誌、老戰友,是中國共產黨我軍的重大損失。"

    說完,病重的他僅倒了下來,幸好有警衛員攙扶著他,他用力緩過勁來,為國家付出太多的總理也在這個時候放聲大哭了一回,他的堅強在這個時候被拋在了一邊,而這個時候距離他病重離世也就區區數月時間了,而在彌留之際,周總理曾反復提到,自己愧對於賀龍。

    周總理與賀龍同誌的感情頗深,不光因為他們是共同走過長征的好戰友,更是有著共同革命理想的好同誌,對於共產主義理想他們一生都沒有放棄過,從革命到建國經歷得太多太多,同時在建設社會主義初期階段,賀龍同誌也為新中國的海軍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而這一切周總理都銘記在心。

    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的理想,賀龍同誌還是有非常獨到的意見的,這些在後來的經濟改革中,周總理也借鑒頗多,雖然只為一介武夫,但賀龍同誌不僅關心革命,更關心革命勝利以後,老百姓的生活,他曾經說到他自己也是因為沒飯吃而被逼造反的,所以農業和糧食問題必須擺在國家的首位。

    就在三農困難期間,賀龍曾經反復提出解決辦法,對於國家用大量糧食給予蘇聯還債這件事情,賀龍從心裏也是並不贊同的,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沒有糧食,造成饑荒對於國家經濟打擊更大,所以他一直主張利用工業產品抵還蘇聯債務,同時留足糧食解決饑荒問題。

    對於還給蘇聯的債務則用大量工業軸承或者鋼鐵來進行償還。

    由於工業建設的進步,中國當時已經有能力進行工業化產品集中化生產了,同時工業化的進步就更需要糧食保障來進行維護,深知這一點的周恩來連夜給賀龍打來了電話,打來了慰問電話,實際也是探討眼前的饑荒問題,對於賀龍的獨到見解,周總理也覺得甚是可行,不過迫於時代的局限性,最終賀龍的提議沒有得到實施,最終導致三年饑荒的繼續。

    同時這也為文革迫害埋下了伏筆。不過一生對榮譽視作糞土的賀龍元帥並沒有對此會有所心理起伏,同時這也是賀龍元帥在經濟建設上的重要提議也成了他日後翻案的重要一筆。

    結語

  • 賀龍是個好同誌—毛澤東;

  • 就在為賀龍同誌翻案的這段日子裏,毛主席都不禁感嘆到賀龍是黨內屈指可數的骨幹力量,而無論是革命還是經濟建設時期,賀龍都是一位默默無聞付出的好同誌。

    特別是在過去抗日戰爭的延安生產自救時期,他可謂是中流砥柱一樣的存在,到了三年困難時期,他沒有說多話而是主動進行生產自救,可謂是黨內表率。

    對賀龍翻案是必定的,也是在那個特殊時期背景下的必然。毛主席對賀龍用著有著很高的評價,原本可以解甲歸田的日子裏,賀龍卻選擇了再奮鬥,而他這也是在踐行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從兩把菜刀鬧革命的他其實對於建國以後充滿著各種幻想,同時也是他踐行革命理想的精神所在。

    在革命勝利以後的十多年裏,賀龍元帥一直在探索著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法。

    賀龍同誌不僅樂於探索建設社會主義,並且也是周總理的親密戰友,他們在革命期間共同戰鬥過,在建設現代社會主義國家時也一起研討過方法,可以說是終身的摯友,而就在賀龍彌留之際,周總理也未能有能力幫他翻案成為了其心頭之恨。

    同時對於周總理來說失去一個這樣的戰友無疑是一場打擊,但在這六年裏,周總理時刻都在想著幫助賀龍同誌的家屬減少痛苦,用實際行動以告慰這位戰友,並且在多方面以幫助他的家屬的生活,可以說已經表達了對戰友的寬慰之情,所以薛明最終還是非常感謝周總理所以付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