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胡斯戰爭的殉道之人:大普洛科普(下)——捷克斯洛伐克簡史20

2024-03-01歷史

公元1427年,捷克胡斯派起義軍在 大普洛科普 的帶領下擊退了教皇和皇帝對波西米亞的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這年年底,大普洛科普便帶著起義軍主動出擊,席卷匈牙利、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從此捷克胡斯戰爭的星火點燃歐羅巴大地......

第五次波西米亞十字軍東征

多年之後,波西米亞國王 西吉斯蒙德 在王朝絕嗣前,準會想起他參與謀害改革家 揚·胡斯 的那個下午。自打揚·胡斯在康斯坦茨廣場被燒死後,胡斯戰爭便一發不可收拾,被受壓迫的捷克農民先後在 揚·傑式卡 大普洛科普 的領導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反抗起義戰爭。

而自打 西吉斯蒙德 跟教會勢力聯手對付胡斯派後,教皇和皇帝便先後進行了數次十字軍遠征,而前四次遠征的慘敗結果咱們已經在前幾期講述了,如今西吉斯蒙德仍舊賊心不死(或者說是鍥而不舍),又跟 教皇馬丁五世 一起集結了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 教皇馬丁五世 也曾參加了殺害 揚·胡斯 的康斯坦茨會議,並在成為教皇後,一心維護教會權力,不允許世俗國王幹涉。本來西吉斯蒙德就是要打擊教會勢力,以加強他作為君主的世俗權力,所以兩人本來在利益上是截然相反的,但面對勢力日益壯大的 農民起義軍 ,宗教教皇和世俗國王竟聯起手來......

教皇馬丁五世

這一次教皇又又又吸取了前幾次的失敗教訓,不惜一切代價向全歐洲發起邀請,想要組建一次規模最大的十字軍遠征。為此他聯系了 英國教廷 ;同 條頓騎士團 談判;還希望 波蘭-立陶宛邦聯 加入十字軍。

公元1431年2月20日, 教皇馬丁五世 懷著巨大的遺憾去世,隨後 威尼斯的尤金四世(Pope Eugene IV) 上位。新教皇繼承了前任的遺願,和西吉斯蒙德在紐倫堡召集了新的帝國會議。

尤金四世

教皇尤金四世 公開表示: 任何來參加十字軍的人,他們的罪行都可以得到赦免,僱用兵可以保留有任何他們掠奪來的戰利品等等 。 於是8月1日,新的十字軍集結完畢,這一次共有十萬人參戰,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們幾乎掏出了所有家當要與胡斯黨人決一死戰!

這次軍隊的主要指揮官是 勃蘭登堡選帝侯佛烈德利赫一世 薩克森公爵佛烈德利赫一世 ,兩位 佛烈德利赫一世 率十字軍浩浩蕩蕩的兵分三路進攻波西米亞。而對面的 大普洛科普 則將兵力一分為二:

大普洛科普

大普洛科普 親率一路埋伏到多馬日利采小鎮附近,另一路則不斷撤退,引誘十字軍走入陷阱。等到8月10日,高歌猛進的十字軍利用絕對兵力優勢將多馬日利采小鎮圍的水泄不通,準備一鼓作氣殲滅被包圍的胡斯軍。

就在此時, 大普洛科普 早就埋伏的大軍便一聲令下,兵分三路向毫無防備的十字軍發起了猛攻。驚慌的十字軍在指揮官 費德烈一世 的指揮下轉入防禦,並且也使用了胡斯派所擅長的 胡斯戰車 ,只不過十字軍將領顯然無法領會胡斯戰車營壘戰術的真諦。

並且原本被圍困在多馬日利采小鎮裏的另一路 胡斯軍 見狀,也向外圍的十字軍發動反沖鋒,就這樣, 十字軍被內外夾攻 ,原本的人數優勢此時也成為了戰術劣勢:大量士兵尚未觸敵便被己方混亂的人馬踩踏減員,並最終釀成了大潰退,史稱 「多馬日利采戰役(Bitva u Domalic)」。

僅僅幾個小時,數萬十字軍便分崩離析,糧草輜重則全部成為了胡斯派的戰利品,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依然以悲慘屈辱的失敗告終,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們此後便對胡斯黨人更加聞風喪膽,天主教教廷更是顏面掃地......

巴塞爾宗教會議

事已至此, 西吉斯蒙德 的心態被徹底打崩,五次十字軍中有四次都慘敗撤退,僅有的一次雖然沒有慘敗,但卻是十字軍自己主動撤退的。即便是最頑固的保守派,如今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這些胡斯派根本無法用武力戰勝!

西吉斯蒙德

更為致命的是, 胡斯軍 大普洛科普 的率領下完成了戰略轉變,正式轉防守為反攻,把戰爭推向了波西米亞國門之外,胡斯軍先後進軍匈牙利和西裏西亞,並遠征德國的薩克森和法蘭克尼亞等地,攻抵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

而反攻的胡斯派不僅將胡斯運動思想傳播到了歐洲大陸,還將原本富庶的 神聖羅馬帝國 給打的千瘡百孔,德意誌的中小層貴族在數次十字軍東征中死傷非常嚴重,大貴族的實力也嚴重受損。

可以說羅馬教廷和皇帝的幹涉不但沒有撲滅捷克反壓迫的運動,反而使捷克各階層更加團結起來,越戰越勇!至此,上至教皇和西吉斯蒙德,下至各大貴族,都意識到了胡斯運動的嚴重性......

於是 保守派 們開始從內部削弱捷克軍的力量,他們利用和談,企圖拉攏胡斯派中並不堅定的 溫和派(即聖杯派) ,以此來分化瓦解胡斯軍。而由本地大貴族所組成的聖杯派果然上當,認為與天主教會會談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

而聖杯派在長期的鬥爭中,逐漸掌握了捷克的經濟,也基本實作了他們的主張,所以他們越來越不能容忍塔波爾派的繼續發展和威脅到自身的利益,最終不惜轉而投向敵人天主教會來反對同胞 塔波爾派

公元1432年12 月,在 巴塞爾宗教會議 上,天主教與聖杯派進行了秘密談判,在聖杯派的基本要求得到一定的保證後,他們就悍然背叛了塔波爾派。當然這次會議也邀請了塔波爾派,只不過塔波爾派終究和天主教會無法談攏。

為了議和,教會答應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談判,並透過在會議上的爭辯來捍衛自己的主張,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動用軍隊和戰爭。而 大普洛科普 也很重視 巴塞爾宗教會議 ,甚至還在參會前進行了祈禱,但雙方理念有著難以調和的沖突,最終不歡而散。

事實上 天主教會 舉行此次會議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 分裂胡斯派隊伍 ,在秘密談判中,宗教會議同胡斯運動的右翼之間達成了單獨簽訂和約的協定,即 「巴塞爾條約」 ,而聖杯派則在這次會議上徹底加入到了天主教會的勢力之中,並正式對胡斯派思想做出了實質性的背叛。

殉道之人

1433年夏天,為了統一波西米亞的宗教勢力, 塔波爾軍 孤兒軍 大普洛科普 的帶領下圍攻了保王黨控制的皮爾森城,但卻遭遇了失敗,自身損失頗多,軍隊內部竟還爆發了嘩變。

可以說 皮爾森戰役 的失敗是一個警鐘:從政治上講,胡斯黨失去了 聖杯派 支援已獨木難支,他們手裏並沒有掌控很多大城市,一旦戰敗將會遭受不可逆的損失。而皮爾森的失敗讓很多人看到了塔波爾派失敗的最終命運,才導致了軍隊的嘩變。

而從軍事上講,此時的 塔波爾軍和孤兒軍 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隊伍中也加入了許多投機的僱用軍和冒險家,這些人在面對戰敗時,就是軍中的不穩定因素。加上聖杯派的敵對,如今僅存的胡斯反抗軍實力還要再打上一個折扣。

而等到這年5 月, 聖杯派 在天主教會和皇帝的支持下,在利帕尼/裏潘與 塔波爾派 進行了會戰。一開始雙方在布拉格東面30英裏的小山上談判,但談判破裂,雙方隨即準備以武力解決問題。

這一次聖杯派出動了步兵2.5萬,騎兵數千人,戰車600輛,由 玫瑰堡的烏爾裏希二世 梅勒廷卡的大衛·波瑞克 指揮;而塔波爾派和孤兒軍只有步兵1萬,騎兵七百,戰車四百,由 大普洛科普 指揮。

玫瑰堡的烏爾裏希二世

這場 「利帕尼/裏潘戰役(Battle of Lipany)」 打得十分艱難,因為作為曾經胡斯派的一份子,聖杯派對於孤兒軍的車壘戰術了如指掌,車營壁壘戰術雙方也是運用的爐火純青,並且聖杯派還在兵力占優,並有著大貴族大封建主乃至天主教勢力的支持。

利帕尼/裏潘戰役(Battle of Lipany)

所以一開始 聖杯派 便以優勢兵力配合幾十輛戰車佯作強攻,炮擊山上的孤兒軍陣地,而在孤兒軍進行反擊後,這些聖杯派便詐敗後撤,使 大普洛科普 中計率軍前去追擊,削弱和破壞了孤兒軍大車防禦工事的防守力量。

就在這時, 波瑞克 率領聖杯派重騎兵繞後攻擊塔波爾軍的側翼,襲擊了幾乎毫無防禦的營地,截斷了大普洛科普和車壘營地之間的聯系。而塔波爾騎兵將領 恰克 則率騎兵臨陣脫逃(一說反水),導致全軍大潰敗。

大普洛科普 發現中計後,趕緊命令麾下騎兵配合自己反擊,但由於 恰克 早已拋下大普洛科普離開戰場,所以一切的努力都為時已晚。盡管孤兒軍個個拼死血戰,但最終還是難逃失敗的命運......

而在 「利帕尼/裏潘戰役(Battle of Lipany)」 中, 大普洛科普 小普洛科普 均戰死沙場,大部份 孤兒軍和塔波爾軍 的精銳全軍覆沒!可以說此戰的失敗,就已經標誌著胡斯戰爭的基本結束。

盡管此後還有 塔波爾的殘部 一直堅持到了1437年,最終在 西翁之戰 中才被盡數殲滅,而 塔波爾城 也維持了相對的獨立,直到1452年才陷落。但1433年後,胡斯派起義軍再無任何成功的可能性了......

值得一提的是, 西吉斯蒙德 最終也死於1437年,也就是 西翁之戰 塔波爾殘部被消滅的那一年,此後波西米亞/捷克王國的 盧森堡王朝 就絕嗣了, 雅蓋隆王朝 則取代盧森堡王朝開始統治捷克。

西吉斯蒙德

等到1462年,天主教教皇直接撕毀了 【巴塞爾條約】 ,發動了 第二次針對波西米亞胡斯主義者的戰爭 ,史稱 「第二次胡斯戰爭」 ,當然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狹義的胡斯戰爭則是在1433年 裏潘戰役大普洛科普 犧牲就義後便結束了......

雖然 胡斯運動 胡斯戰爭 已經結束, 揚·胡斯、揚·傑式卡 大普洛科普 全部殉道就義,但胡斯的思想並沒有終結,殘存的塔波爾派開始轉入地下繼續與教廷作鬥爭,他們後來還成立了從天主教會分裂出去的 摩拉維亞教會

大普洛科普

而更多的歐洲人則了解到了 胡斯的宗教改革思想 ,封建腐朽的天主教會勢力受到了極大打擊,改革和反抗的星星之火即將燎原!所有這些都為15世紀德意誌的宗教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對於廣大波西米亞人民來說, 胡斯運動 胡斯戰爭 加強了捷克民族凝聚力,捷克語逐漸替代拉丁語成了本國的主流語言。而 揚·胡斯、揚·傑式卡 大普洛科普 也成為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英雄,從這一點上來看, 「他們死了,但卻永遠的活著......」

參考資料:【捷克斯洛伐克史綱】、【歐洲歷史大辭典 】、【胡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