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荒誕與瘋狂:蓄謀已久的叛亂,哭笑不得的結局

2023-12-22歷史

01 門客

明正德九年 (1513年) 冬,豫章寧王府。

王府廳堂,寧王朱宸濠與他的門客唐寅 (即唐伯虎) 正在推杯換盞,酒興正濃。

數月前,寧王專程派人攜重金前往吳中,尋訪已是困頓潦倒的唐寅,誠心誠意將他請到了豫章王府。此後,寧王將唐寅奉為座上賓,每日同他吟詩作畫,可謂禮遇有加。

對於寧王的這份賞識,唐寅自然感恩戴德。要知道,自科場案慘遭罷黜後,唐寅仕途盡毀,為世人所唾棄,胸中的豪情壯誌也隨之煙消雲散。是寧王的出現讓他重新燃起希望,得遇明主,平生之願足矣。

一杯接著一杯,唐寅不斷向寧王敬酒,以表達對這份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對此,寧王統統來者不拒,漸漸地,二人都有了幾分醉意。

估摸著時機已經成熟,寧王遂借著酒意,開始了自己的即興演說。寧王先是對先祖的英勇事跡大書特書,說著說著,竟對朝廷和歷任皇帝發起了牢騷,向唐寅傾訴著自己內心的種種憤懣與不甘。

聽著寧王越來越露骨的悖逆之言,唐寅不禁覺察到一絲異樣,連那幾分醉意也頓時全消。而當寧王提到要與他共謀大業之時,唐寅瞬間大驚失色。

唐寅畢竟也是中過解元的高級知識分子,寧王雖未直言,但這赤裸裸的暗示已然十分明顯:寧王已有謀反之意!

這酒哪裏還敢繼續喝下去,唐寅見狀,趕緊裝醉了事,宴席隨之結束。

難怪寧王四處招賢納士,聚斂錢財,有了寧王的這一番肺腑之言,唐寅將關於寧王的所見所聞一一羅列,那是越想心裏越慌。

不可,萬萬不可被寧王拖下水!

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唐解元的頭腦飛速運轉起來,左思右想,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從寧王府全身而退的好辦法……

當寧王再次遣人來到唐寅住所,請其入府一敘之時,往常彬彬有禮的唐解元居然正在屋內縱酒狂歡,就算看到王府來人也毫不收斂,對其罵罵咧咧,滿口粗鄙之言。不僅如此,唐寅竟當眾暴露自己的下體,隨後更是狂笑不止。

謔!當寧王聽聞此事後,當即大怒道: 「誰說唐寅是個賢士,這簡直就是一個狂生啊!他這是瘋癲了嗎?」 憤怒之余,寧王將唐寅一腳踢出了豫章。

靠著影帝級的自汙表演,唐寅於次月狼狽逃回了老家蘇州吳縣。

幾年後,寧王叛亂事敗,他所招攬的門客也悉數獲罪。由於唐寅及時止損,才得以保全性命,但這次投靠寧王也成了他繼科場舞弊後的又一大人生汙點。

寧王之亂,讓這位江南才子身敗名裂,徹底放浪形骸之外……

△【唐伯虎像】(明·張靈)

02 藩王

寧藩反叛,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沖動,而是來源於幾代寧王對朝廷的積怨。

第一代寧王朱權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要說老朱同誌對朱權的關照那是沒得說,置藩大寧,東連遼左,西接宣府,轄地之廣是其他藩王的數倍。除此之外,更配備護衛八萬,戰車六千,軍容鼎盛,遠超其他諸王。

朱權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然而燕王朱棣的一次突然造訪,卻徹底改變了寧王一系的命運。

靖難期間,朱棣匆匆趕到大寧,拉著朱權的手哭泣不止,一邊向十七弟求援,一邊又讓他幫著向大侄子謝罪。看著四哥可憐巴巴的樣子,朱權心裏頭也不好受,但大侄子畢竟是老爹指定的皇帝,朱權顯然愛莫能助,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親自出城送別四哥。

可一出城,燕軍伏兵頓時大起,寧王後悔莫及,隨後,朱棣將寧藩麾下最為精銳的朵顏三衛盡數收入囊中,而寧王一家也被裹挾著搬到了北平。對於這個落入自己圈套的十七弟,朱棣不忘安撫道: 「事成,當和你平分天下。」

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但這句話對皇帝並不適用。

靖難成功後,朱權當然知道,想和朱棣平分天下,那是絕無可能。既然如此,那我就請求置藩蘇杭吧,起碼為自己謀個好去處。

然而,對於這樣的要求,朱棣卻斷然拒絕,非但如此,他還將寧王置藩江西南昌,順便把寧王包括護衛、俸祿在內的一切福利待遇統統減半。

此後,朱棣一系的子孫們對歷代寧王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輕則訓誡一番,重則削減護衛,到了寧王朱宸濠這一代,寧藩已被剪除所有護衛,徹底淪為了小綿羊。

如此境遇,歷代寧王敢怒而不敢言,對明廷的怨念自然與日俱增,終於,輪到「狠角色」朱宸濠襲封寧王,積怨開始迸發。

某日,有方士雲遊至南昌,寧王慕名相邀。藩王面前,方士大顯馬屁神功,極盡阿諛諂媚之言,一會兒說寧王面有異相,絕非凡人,一會兒又說南昌城東南有天子氣。寧王一聽,這城東南不就是寧王府嘛,不由得開始心猿意馬,逐漸萌生了謀反的念頭。

但沒兵造哪門子反呦,寧王碰到了他成就大業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一個難題。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並沒有難道寧王,他迅速買通正德皇帝朱厚照身邊的錢寧、臧賢等一眾寵臣,從而恢復了自己的王府護衛,重新掌握了一支兵馬。

這還遠遠不夠,除了恢復護衛,寧王私自招募了一批江洋大盜,視為臂膀,並令這些爪牙四處劫掠,搶奪民財,以作軍資,寧王勢力隨之不斷擴增。

有了兵馬,自然也少不了謀士,除唐寅外,寧王遣人四處搜羅人才,重金招攬李士實、劉養正等一批門客,為自己的造反大業獻計獻策。

隨著寧王實力的不斷增加,他也變得更加肆意妄為,愈發不再掩飾自己的僭越之心。對於江西地方官員,寧王故意要求他們身著朝服參拜,被巡撫江西的右都禦史俞諫一口回絕,此事也引起了俞諫的警惕,屢屢彈劾寧王不軌,但都被寧王的金元攻勢一一化解。

當然,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到了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初,朱厚照也收到了寧王正在作死的風聲,遂決定再次削去其護衛,而寧王安插在宮中的眼線很快便將這一訊息傳回了豫章。

一不做二不休,寧王心一橫,老子反了!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六月十四日,寧王在王府大擺筵席,為自己慶生,南昌周邊官員紛紛前來道賀。

宴飲正酣之時,王府後堂突然竄出無數甲士,將驚慌失措的一眾官員團團圍住。隨後,寧王當眾宣布: 「奉皇太後密旨,令起兵入朝監國!」

我信你個鬼!

副都禦使孫燧、按察司副使徐逵等幾名官員率先不服,怒斥寧王大逆不道,寧王也懶得與他們爭辯,將幾人就地斬殺。生死關頭,部份官員不得不選擇順從寧王,而其他一些不配合的官員則被投入大獄。

當天,寧王封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參政王綸為兵部尚書兼總督軍務大元帥,正式起兵反叛。此後,寧藩叛軍連取南康、九江,聲勢滔天,江西已危如累卵。

訊息很快傳至京城,舉朝皆驚,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大明群臣不淡定了,無不憂心忡忡。但此時,兵部尚書王瓊卻始終泰然自若,反而寬慰眾人道: 「諸君勿憂,我用王陽明坐鎮贛州,就是為了今日,叛賊旦夕可擒。」

△明代軍隊

03 聖人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七月十九日,江西南昌。

大批明軍雲集城下,號角聲不絕於耳,各種攻城器械開始向城墻抵近。

昨夜,在僉都禦史王守仁 (即王陽明) 的指揮下,明軍先鋒官伍定文率軍襲取廣潤門,一時間,留守南昌的寧藩叛軍驚懼萬分,誰又能想到王守仁會放棄救援安慶,以一招圍魏救趙,直奔寧藩老巢。

南昌城內,叛軍人心惶惶,紛紛登上城墻抓緊準備滾石檑木,並期盼著寧王的大軍能夠趕緊回援。

「轟……」

明軍陣地傳來一陣炮響,一枚枚鐵彈猛地砸向城墻,城墻上立刻磚石四濺,塵土飛揚,城墻亦隨之劇烈晃動。

留守叛軍多為老弱,哪見過這般陣仗,頓時嚇得鬼哭狼嚎,如無頭蒼蠅般四處亂竄。時而有那倒黴之人被飛石擊中,倒在地上胡亂翻滾,發出非人般的慘叫。目睹此情此景,叛軍更是心膽俱裂,紛紛抱頭躲在箭垛之後。

此時正是攻城的絕佳時機!

為此,王守仁來到軍前親自督戰,並對三軍將士嚴令道: 「第一通鼓響後,抵近城墻;第二通鼓響後,開始登城;第三通鼓響後,未能登上者悉數斬殺;第四通鼓響後,仍未登上的隊伍則斬其隊將!」

好家夥,這書生狠起來可真不亞於武夫。戰場上,戰鼓開始擂動,無數明軍將士擡著雲梯向南昌城沖殺而去,頂著城墻上射來的箭矢,開始從墻根處往上攀爬。

在叛軍守將歇斯底裏的怒罵聲中,箭垛後的叛軍士兵逐漸回過神來,更多的箭矢以及滾石檑木向登城明軍砸去。不斷有明軍士兵從雲梯上摔下,殞命在這南昌城下,但軍令如山,越來越多的明軍不得已迎難而上,慢慢靠近城頭。

終於,部份士兵登上城頭,但瞬間便有無數刀槍劍戟迎面刺來,緊接著就是一聲聲慘烈的嚎叫,身後的明軍快速補位,抽出兵刃與之殊死搏殺。就這樣,雙方在城頭進行著血腥的性命交換,直到更多的明軍沖上城墻。

不久,城墻上的形勢徹底反轉,深感大勢已去的叛軍紛紛丟下兵刃,轉身奪路而逃,而明軍則乘勝攻占城墻,迅速開啟城門,明軍主力遂蜂擁入城。

至此,王守仁一戰攻陷寧王大本營南昌。

很快,老巢被端的壞訊息傳至安慶,寧王頓時傻眼。兵兇戰危,手下紛紛勸諫寧王放棄南昌,直取南京,但此時的寧王早已心亂如麻,哪還有這份心思,唯有被王守仁牽著鼻子走,當即下令回師南昌。

七月二十四日,雙方在黃家渡激戰一日,王守仁大敗叛軍;次日,雙方再戰,王守仁再敗叛軍。連敗兩陣之後,到了第三日,雙方迎來決戰,王守仁以火攻戰術鼎定乾坤,將叛軍戰船悉數燒毀,叛軍隨之全軍覆沒。

最終,王守仁生擒寧王朱宸濠,這場叛亂滿打滿算僅持續了四十三天。

當寧王以戰俘的身份見到王守仁時,竟恬不知恥地問道: 「王先生,我想盡數削去護衛,請求降為庶民,行嗎?」 王守仁義正言辭答道:「有國法在!」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此聖人也。

要說寧王之亂誰是最大贏家,非王陽明莫屬。

△王守仁:寧王之亂後,明武宗未給予王陽明封賞;到嘉靖朝,獲封伯爵;再到隆慶朝,追賜侯爵

04 君王

正德十四年 (1519年) 七月十三日,西苑豹房。

當正德皇帝朱厚照接到寧王叛亂的奏報時,這小子心中竟是一陣狂喜,因為這一次,他終於有借口南巡了!

此前,朱厚照就有南巡的計劃,但遭到文官們的極力反對,經過一場廷杖鬧劇,皇帝不得不選擇妥協退讓。但這一次,朱厚照終於等來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幾天後,皇帝迫不及待下詔,自己將效仿宣宗朱瞻基親征漢藩之例,率軍南下平定寧王之亂。

這次該輪到文官集團傻眼了,有祖宗之例可循,文官們頓時啞口無言。當然,總有那不要命的官員想要繼續勸阻皇帝南征,但朱厚照先一步下詔補充道: 「有再來奏諫者,必定處以極刑,決不寬宥!」

得,這回真的徹底攔不住了。

八月二十二日,「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朱壽朱厚照同誌在北京誓師出征,正式開始南下討逆。

△明武宗朱厚照(即朱壽大將軍)

四天後,大軍剛剛抵達涿州,王守仁平定寧王叛亂的軍報就送抵明軍大營。看著手上的捷報,朱厚照瞬間蒙圈,來來來,張永、江彬、許泰,你們看看這可咋整。

大夥都是奔著立軍功去的,又哪肯就此作罷,於是紛紛表示不管捷報,繼續南下平叛。

寵臣之所以能成為寵臣,就在於事事能想到皇帝的心坎裏。朱厚照聽罷喜笑顏開,當即瞞下王守仁的這份捷報,就當什麽都沒發生過,繼續自己的南征行動。

還是那句話,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寧王被擒的訊息很快傳遍天下,被蒙在鼓裏的文官們頓時炸開了鍋。

上至中樞閣臣,下至科道言官,紛紛上疏懇請皇帝回京,但這時候朱厚照已是魚入大海,任誰的勸諫都無法阻擋他的步伐。

十二月二十六日,朱厚照抵達南京,成為了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百年來第一位蒞臨南京指導工作的大明皇帝,隨後,朱厚照在南京以統兵大將的身份風風光光辦了一場獻俘禮,了卻了多年的心願。

諸事完畢,朱厚照卻在南京賴著不走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八月十二日,方才依依不舍地北歸回京。

當所有人都認為這場因寧王之亂引發的親征鬧劇即將落幕,誰成想,意外悄然發生……

正德十五年 (1520年) 九月十二日,禦駕行至清江浦,朱厚照玩性大發,遂與近侍泛舟湖上,打魚取樂。突然,也不知為何,皇帝所乘的小船意外傾覆,朱厚照也成了落湯雞,索性有護衛搭救,方才從水中脫險。

然而,朱厚照雖沒被淹死,但卻因溺水而落下了病根,只得迅速返回京師。

回到京師後,朱厚照的病情每況愈下。獻俘大典上,朱厚照拖著病體勉力支撐,竟當眾吐血不支,只能委派定國公徐光祚等人代自己完成祭祀天地之禮。

三月十四日,病入膏肓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在豹房驟然駕崩,一代傳奇皇帝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一場荒誕而瘋狂的叛亂,毀掉了一個才子,結果了一個藩王,成就了一個聖人,帶走了一個皇帝,大明王朝何其幸也,但又何其不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