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衛軍組建完成是在1899年6月,可一年半時間不到,1900年10月武衛軍已實質上被解散了。當然並不是武衛軍的前後左右中五支部隊,以及其後組建的三個先鋒隊全部都在庚子之亂與八國聯軍對抗中覆滅了,只是武衛軍這個名稱從1900年10月份起就正式消亡了。武衛軍雖然不復存在了,但組成他的前後左右中五支部隊還是有幸存的,而且其中的一支成立影響中國之後近三十年時間最重要的武裝力量。這一期就和大家了解一下武衛軍各軍的最終結局與去向。
(一)武衛中軍——消亡
與武衛軍前後左右其它四軍不同,只有武衛中軍是全新組建的。武衛中軍從組建開始,到正式撤編,前後存在的時間,加起來和武衛軍這個名稱一樣,只有一年半不到的時間。
慈禧在西行的路上,命令榮祿收整潰散的武衛中軍,而不讓榮祿隨自己一起西行。這其中可以看到,慈禧對榮祿的不滿和防範還是相當嚴重的。於是,清廷國防第一負責人榮祿,只能在保定歸集從北京逃出來的武衛中軍各部。在保定,榮祿收整的武衛中軍人馬有三千七百多人。不過,不久之後,榮祿就被慈禧召去了西安,於是這部份武衛中軍就沒了主人。之後明令裁撤,武衛中軍其中一部份被歸並到袁世凱部,另一部份被歸並新任的山西巡撫錫良節制,還有一部份被並入了董福祥甘軍,剩下的被裁撤。就這樣整建制的武衛中軍從歷史中徹底消亡。
(二)武衛前軍武毅軍——消亡
武衛前軍武毅軍是大清朝練的三支新軍中的一支,也是武衛軍的五支軍隊中,唯二與袁世凱新建陸軍接受過新式軍隊訓練的軍隊。可惜由於武毅軍深處抗擊八國聯軍第一線的天津,在庚子之亂中損失最為慘重,以致最終消亡。
整個庚子之亂中,與八國聯軍有實質性對抗,雙方打的有來有回的只有天津保衛戰了。清軍與八國聯軍在天津前後拉鋸了一個月。在這持續一個月的天津保衛戰中,聶士成的武衛前軍武毅軍損失極其慘重,甚至統領聶士成都在守衛天津的戰鬥中犧牲了。
聶士成陣亡後,清廷讓武衛左軍的馬玉昆代為統領武衛前軍,完全沒有顧忌武衛前軍將士的感受。加上在大戰之中,各種疏失,武衛前軍的糧餉一段時間竟沒有供應,導致武衛前軍大部份潰散。最後歸入到馬玉昆部下的僅剩下武衛前軍馬隊千余人。名震一時的武毅軍就這樣在庚子之亂之後成為歷史。
(三)武衛後軍甘軍——駐守西北
武衛後軍董福祥的甘軍雖然沒有能夠和義和團將東交民巷使館區打下了。但甘軍在北京保衛戰中的表現還是不錯的。甘軍的幾位重要將領都在北京保衛戰中戰死,其中包括剛八、馬福祿等。北京失守後,由榮祿安排董福祥帶領甘軍一路護送慈禧西行。
董福祥護送慈禧西逃有功。但與各國展開談判之後,董福祥成為被通緝的一員。迫於壓力,慈禧為首的清廷被迫將董福祥革職。董福祥被撤職之後,甘軍二十營劃歸陜甘總督節制,後被裁撤為八營,其中五營駐甘、三營駐陜。而董福祥內建兩營回鄉。甘軍作為整體從歷史上徹底消失了,但甘軍各營之後一直活躍在西北,民國後演變為馬家軍。馬家軍的甘馬寧馬青馬都出自武衛後軍董福祥的甘軍。
(四)武衛左軍毅軍——保存並壯大
武衛左軍宋慶的毅軍也參加了天津保衛戰。不過此時深處第一線的毅軍負責人已不是年逾八十的宋慶,而是馬玉昆。武衛左軍在天津保衛戰,以及之後的北倉、楊村各戰中傷亡都很嚴重。到北京保衛戰時,已是一支潰散的部隊。之後武衛左軍毅軍接到旨意,護駕西行。而此時毅軍戰場第一負責人馬玉昆身邊只有兩千人。
不過由於保護慈禧西逃有功,毅軍得到清廷厚待,不斷擴充,到1901年的時候,已經擴充為二十營。相比庚子之亂之前,作為武衛左軍的毅軍實力反而有所擴充。之後毅軍一直獨立存在,一直到1927年。在北洋軍閥混戰中,毅軍在1927年被曾是毅軍一員的張作霖的奉軍整編,直到那時毅軍才結束歷史舞台。
(五)武衛右軍新建陸軍——成為北洋系的核心班底
相比於武衛軍的其他幾支,武衛右軍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因為移防山東,沒有攪入到和八國聯軍的對抗中,實力保存最為完整。
相比於武衛軍其他四支軍隊,新建陸軍整體實力與規模並不是最為突出的。可到庚子之亂結束,大清最精銳的國防軍武衛軍的其他幾支,都在與八國聯軍對抗中實力大損,唯一保存完整的就只剩下新建陸軍了。也因此,在慈禧回京前,新建陸軍成為保證慈禧安全的最重要力量。
此時的袁世凱也升任直隸總督,此後袁世凱以新建陸軍為基礎,又訓練出了北洋六鎮,為之後北洋派獨占中國政壇二十來年奠定了基礎。
武衛軍的命運各有不同,他們的組建者榮祿,以及榮祿的前任、淮軍的創始人李鴻章都在庚子之亂結束不久後撒手人寰,我們接下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