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知名的一場。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八十萬,創下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佳話,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那為什麽曹軍會戰敗呢?
對於看過【三國演義】的人來說,赤壁之戰中周瑜的火攻之計無疑是非常聰明的。曹操所率領的兩十萬大軍(號稱八十萬),竟然被周瑜率領的三萬吳軍擊敗。然而,在【三國誌】中並沒有提到曹操犯下如此嚴重的失誤。事實上,曹軍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爆發了一場致命的瘟疫。
【三國誌】中的魏書、吳書、蜀書以及後來的【資治通鑒】都一致記載,曹軍遭受了一場流行瘟疫,而且疫情十分嚴重,導致大量士兵死亡。隨著考古、醫學和史學的進展,可以得出證實,這場瘟疫並非其他常見疾病,而是血吸蟲病。
赤壁一帶在戰役前三百多年就廣泛流行著血吸蟲病。這一事實可以從出土於湖北江陵縣的西漢男屍體內發現的血吸蟲卵得到證明。甚至深居幽居的達貴人也感染了血吸蟲病,顯示了該病的廣泛傳播。
曹軍的士兵主要來自北方,非血吸蟲病疫區,因此很容易感染該病。而且,一旦感染則表現為急性發作,危害十分嚴重。赤壁一帶歷來是雲夢大澤,至今仍是全國血吸蟲病的重災區。而與之隔江相望的東吳卻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急性血吸蟲病疫情。原因在於吳軍大部份是南方人,體內具備免疫力。此外,軍隊駐紮在江灘上,感染的機會就更多,而正好曹軍駐紮在湖北省荊州市的洪湖縣。
綜上所述,赤壁之戰曹軍的戰敗並非簡單地歸因於周瑜的火攻計策,而是因為曹軍內部爆發了致命的血吸蟲病疫情。這場瘟疫對於曹軍來說是致命的洪水,使得以強大兵力聞名的曹軍失去了應有的戰鬥力,最終導致他們的失敗。
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對曹軍造成了重大打擊,但關於具體的火攻策略,歷史記載與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描述存在差異。【三國誌】中並沒有直接周瑜實施火攻的情節,而是記載了曹操因疫情嚴重而被迫撤退。曹操在給孫權的信中也提到了疾病導致他燒船自退。
從歷史角度來看,赤壁之戰後周瑜實施火攻的說法並不完全可信。實際上,幾年前湖南、湖北地區在類似環境中嘗試透過火燒蘆葦來防治血吸蟲病,但結果顯示這樣做非常困難,即使添加柴油也難以形成大面積的火災。因此,在這樣的地帶進行火攻並造成曹軍重大傷亡的說法似乎並不可行。
事實上,曹軍的失敗主要是由於疫情的爆發,這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迫使曹操不得不燒船撤退。這一點在【三國誌】周瑜傳中有明確的記載,指出驅使中原士兵適應不了南方水土,必然會生病。
曹操軍隊在戰敗後退守至湖北洪湖境內的烏林,烏林是血吸蟲病的多發區,士兵們的抵抗力已經大大降低,病情和傷亡也因此更加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不得不放棄南征,他的決策並非僅僅因為失去了一些城池,而是出於對整個天下的考量。
盡管曹操選擇了撤退,但他的軍事風格使得他即使在退卻時也保持著戰鬥隊形,展現出了一種不屈的軍人氣概。為了避免吳、蜀兩國獲得大量船只,曹操采取了壯士斷臂的策略,燒船退,這一舉動既顯得英勇,也符合軍事上的常識,即出其不意,堅壁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