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溫江:李白一生未解之謎

2024-08-01歷史

25歲的李白突然上了發條,開始不停行走,走過18個省,206個縣,至少登過80座山……如果他使用微信計步,朋友圈難尋敵手。


之於這位一直「人在旅途」的四川詩人,有一個地方始終懵懵懂懂: 溫江。

加拿大人大山已經很久不在春晚露面了,但其漢語造詣仍然令人高山仰止——他剛在四川景點背誦了 【蜀道難】 ,比我們大部份人都字正腔圓: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讓李白搔首踟躕、茫然無措的魚鳧 (溫江) ,究竟是怎樣的?

【蜀道難】大約在公元742年寫成,如今我們只需上溯1200余年就可以抵達;而詩仙本人距離魚鳧卻有三千年以上。他除了兩眼一黑表示「茫然」,還能怎樣?

當年,在一些古蜀人比李白更拼命地hike,爬上3000米+的川西山脊時,東望所見的景象是 :包含溫江在內的廣袤土地和沼澤湖泊。甚至在晴好的時候,可以看見今天的成都。

這個情景,很像是成都大運會的那個三千年的宣傳片開頭。

▲彈指四千年,溫江仍是一片熱土。

他們的後人,真的奔向了這片土地。古蜀歷史在魚鳧之前有蠶叢、柏灌階段,之後則有杜宇、開明階段,而魚鳧城的所在溫江,則是新石器文明中晚期,成都平原農耕文明的早期最顯神秘的時期。

溫潤的江水 。溫江有多少「江」?

至今,溫江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境內有四大河流,分別是金馬河、楊柳河 (舊時稱楊柳江)、 江安河、清水河。它們都是自西北向東南扇狀分布,最終經新津、彭山、樂山、宜賓進入長江。

1955年,修建溫江中學時發掘出的碑文記載,溫江所用巨大基石等建築材料都是從茂縣、樂山等地經水路運來,這更說明了溫江古時水運發達。

滔滔岷山雪水,至此始溫。 什麽又是「溫」?

「溫」這個字,最早是描繪在「皿」上加熱時蒸汽微動的情景。

溫江定名於南北朝西魏恭帝二年 (555年)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寒冷氣候期。屬於北朝的溫江, 一個溫字,代表了適宜生存與發展的環境。


▲至今,溫江仍然是一座水邊的小城。

李白的時代已經有溫江,但與他相比,杜甫就寫實多了:

絕句

唐·杜甫

水檻溫江口,

茅堂石筍西。

移船先主廟,

洗藥浣沙溪。

寥寥幾筆,聽出了 杜子美從溫江到成都的內心吶喊:來玩水啦。

▲溫江老街一角。

陸遊曾為溫江三井村 (當地人叫這裏為「三眼井」) 寫過「廣告」,「畫墻皆國工,煙雲儼天仗。」

吸引過他與範成大的「三井觀」,代表了 其他產鹽地對溫江的「嫉妒」 ——這裏曾出過制鹽之水,迫於外界壓力被改造成為一個純建築。

▲制鹽畫像磚 Brick Relief with Salt-mining Scene

長47、寬約37&厚5厘米·東漢

四川博物院眾多畫像磚館藏中,唯一一塊制鹽畫像磚,畫面生動再現了東漢時蜀地采鹵煮鹽的場景。

陸遊贊美的,其實是被刻意「不完美」的溫江。

而溫江,一直有著完美的生活氣質。 漢代王褒的【僮約】,亦對映出溫江宛如現代的優雅生活。

及至宋代,溫江的園林更是大量見諸各種文獻。

宋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王灼在 【碧雞漫誌】 自序,亦談到了溫江的園林美景。

從農耕文化到近代商業社會的過程中,溫江更是贏得移民青睞:

當時,從人口來看雖然溫江少於成都府,但戶數居然超過了成都!用現今的思維來說,戶均人口少,代表著青年人多!

穿越震蕩,尋覓機遇,終究要朝氣支撐。

▲溫江文廟影壁。

福建、廣東入川的移民身上多具商業眼光,而且敢於為先。如他鄉之人不喜種苧麻時,「粵東籍家多種之」 (【溫江縣誌】), 給增加經濟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這樣的一片熱土,始終洋溢著向上的氣氛。

生活中,天下未樂蜀先樂。非常時,先天下之憂而憂。溫江人的血氣,在近代書寫出一筆英勇亮色。1911年,溫江的吳慶熙與吳直三、曾學傳等率先成立「保路同誌軍」。趙爾豐給清廷的奏電稱:「州縣叠來警報,溫江尤急,傷我軍士多人,已有不暇兼顧之勢」。

▲出生在溫江的京師圖書館館長江瀚

· 成都「吉尼斯」

1953年,溫江專區的轄區達到歷史上最大:18個縣。 (具體的轄區,我們放在文章最後呈現)

「就像錢是你家印的一樣」,四川人調侃亂用錢,常這樣說。

溫江真的有全國六個印鈔廠之一。

1984年,他們開始爭取五四零廠 (成都印鈔廠前身) 這個利稅大戶落地,誠意滿滿。在數碼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你覺得有些東西變了;但對於溫江來說,不變的是——一座城市對於人的尊重。

▲圖據成都企業聯合會公眾號

用高德地圖導航,16千米大約是從區政府到二環路或金沙車站的距離,也約是光華大道的總長度。事實上,光華大道通車後,尤其是溫江納入中心城區後,溫江已逐漸和成都主城融為一體。

我們已告別了巴金「家春秋」中這樣的對話:

「鄉下的情形怎樣?佃客們都見過了罷?」覺新問道。

「回大少爺,劉升這趟下鄉,事情並沒有辦好,」劉升帶了一點惶恐的樣子說;「這趟下鄉繞了好多路, 才到溫江縣城……

▲上世紀末的成溫公路@圖片來自網絡

光華大道這個名字,取自抗戰遷移到成都「上海光華大學」,「光華」二字源自【尚書大傳·虞夏傳】裏的【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取「日月光華,輻射四方」之義。

▲1997年2月21日,正式授牌命名溫江「小康縣」稱號,成為蜀中第一小康縣。圖據@史誌溫江

2002年4月14日,國務院以國函〔2002〕28號批復,同意撤銷溫江縣,設立成都市溫江區。2002年5月28日,溫江撤縣設區儀式在溫江的體育館隆重舉行,正式授印、授牌。


▲圖據史誌溫江

溫江撤縣設區,結束了1400多年的縣治歷史,成為溫江向現代化城市發展的重要裏程碑。

何為小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 溫江,你可以找到許多讓人舒適愉悅的空間。因為人,是這些空間的尺度與目的。



而溫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比這更早。

▲金馬新村農民住宅。位於過去的溫崇公路7公裏處,始建於1974年,1985年8月竣工,共住農戶24家,總建築面積13986平方米,由農家自行設計施工。圖據@史誌溫江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所以人類通行的道路盡量裁彎取直----比如,高鐵,大道。

而大自然很悠閑,它們有時間迂回前進,制造出九曲回腸的線條——比如,溫江到成都的各條河流。

溫江,見證四季花期,也見證著一座城市的細碎日常。

地處天府之國腹地的它,素有不急不緩的自我節奏。

▲在倫敦的十一屆全球「國際花園城市」決賽中,溫江區經過激烈角逐,贏得「國際花園城市」稱號。圖據 成都全接觸

溫江迷人之處,便在於節奏的舒緩。時間的刻度隱去,生活的味道就會浮現。

▲璀璨的溫江夜景。

一頭是煙火升騰的城市,一頭是木盤繞的田園自然風光。溫江,作為川派盆景發源地、植物編藝發祥地,鱗次櫛比排列的村墅,透露出煙火氣息。這裏不僅僅承載了田園牧歌的詩情畫意,更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園和血脈傳承。

如今,這座城市正圍繞產業畫像「姓溫」、產業選擇「有據」,構建「3+6」現代化產業體系。

無論是多元的現代都市農業模型,還是不斷生長、更新的現代商務場景,都是其中的一脈。

天星村紫薇燦漫,川農牛科技感滿滿,和林稻海風吹千重浪,花仙境四季葳蕤,新光天地咖啡聚集,合生匯書香縈繞……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這種 從田園到城市的幸福感,叫溫江。

水漾成都三千年,溫江一直是源遠流長的主線。

歷史長河中向我們走來的溫江,讓剛寫下新書 【川菜】 的英國姑娘扶霞·鄧洛普還用熟練的四川話說,「金溫江,銀郫縣……」

1988年,江安河在改造過程中,將長約500米、寬約40米的河面辟天然遊湖。時至今日,我們還能在溫江看到「垂柳掩長堤,江上晴波,一葉扁舟堪入畫」的楹聯。

2024年,溫江以水為載體,即將開啟城市與生活的又一場高端對話。下一個十年的幸福生活,已然啟幕。

溫江正心、鳳棲湖畔,中交城投的新作 中交·鳳棲首府 ,更是守望著溫江一脈相承的幸福感。

從最早的浣花溪,到後來的東湖、錦城湖, 成都湖居生活向來惹眼。 作為央企中交集團麾下的城市綜合開發營運商,中交城投以整合、造城、註能、營運四大維度造城,為鳳棲湖的發展全面賦能。

無論是之於城市規劃還是產業設定,鳳棲湖都擁有很高的規劃起點: 區域總規劃約4300畝, 平均居住容積率約為2.43,是一個以全域公園為骨架,基於TOD導向的資源型優勢板塊 (註1)。 誌在為溫江美好⽣活提供優質⽅案。

中交·鳳棲首府 的特別之處,是中交城投對打造區域標桿的魄力和自信。在約47畝的地塊上, 全部規劃大平層產品,143㎡戶型在這裏只是入門級。

▲中交·鳳棲首府外立面效果圖

中交·鳳棲首府主推建面約143-245㎡戶型,清一色純板式大平層,2T2戶配置。戶型設計, 更是被打磨到爐火純青。

▲中交·鳳棲首府建面約168㎡創意樣板間


建面約168㎡主力戶型,雙套房+雙陽台+5開間朝景觀面+「800庫」超大收納空間+主衛五件套衛浴,展現出對每一位家庭成員居住需求的照顧。 放眼整個城西,也很難找出這樣,把臥室的奢侈、公區的氣場融糅得恰到好處的戶型。

從對片區的打造,和專案呈現的產品力與生活氛圍,無疑都在傳遞出一個訊號: 中交·鳳棲首府必然要成為一個具備時代意義的產品標桿。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在李白 高唱「鳳兮鳳兮」的時候,其心中所想的莫非—— 一個人的仿徨與遊蕩,難道不是為了尋覓所棲之城、所棲之所?從鳳兮到鳳棲,穿越了千年,不變的是溫江。

中交·鳳棲首府首批次即將開盤,讓溫江的人居格局就此重新整理。

TIPS:

· 最大溫江

1950年下半年,溫江縣人民政府搬至溫江文廟辦公。當時溫江行署下轄了溫江、郫縣 (今郫都區)、 新都、新繁、彭縣 (今彭州市)、 崇寧、灌縣 (今都江堰市)、 崇慶 (今崇州市)、 新津,成都、華陽、雙流等12縣。

1953年,原眉山專區所屬名山、蒲江、新津、邛崍和綿陽專區所屬的廣漢、金堂、什邡縣劃歸溫江專區,共轄18個縣,這是溫江專區轄區範圍最大的時期。

▲溫江地區政區 圖據@史誌溫江

· 羊腸小道

成溫公路在明末清初時期,是一條彎曲的羊腸小道,最寬處只有2米。

民國29年 (1940年), 溫江朱伯丞、陳樹培,徐秉衡等人合股成立「西川股份汽車運輸公司」,購買美國產30座「小道奇」木炭客車2台,開辦溫江至成都客運,每天往返一次。這是溫江汽車客運的開始。由於當時車輛落後,路況不好,從溫江到成都18公裏要走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

客運運力不足,黃包車生意興隆。溫江拉黃包車最快的要數陳國民 (人稱「陳大漢」), 也要花兩個半小時,慢的要3個多小時到成都青羊宮。當時拉黃包車去成都的車夫有200多人,去青羊宮一趟,往返可掙16斤米錢。

註1:本段描述來源為成都房產釋出,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tbGVYUc8IWLtNvcJ6TJhug

免責聲明:文中涉及的專案介紹僅為提供樓市資訊,不作為銷售依據,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以雙方簽署的【商品房買賣合約】及法律檔為準;文中所述尺寸均為大因數值,戶型面積均為建築面積。文中圖片為示意圖,僅供參考,本文對專案周邊環境、交通、教育、商業及其他配套設施的介紹,旨在提供相關資訊,不意味著本公司對此作出承諾,不構成開發商、政府的任何承諾觀點,教育資源不作為入學和購買依據,具體就讀方式以當年有關部門政策而定,相關內容不排除因政府規劃及開發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發生變化。本公司保留對宣傳資料修改的權力,敬請留意最新資料。本專案開發商:成都中宜蓉城置業有限公司,預售證號:510115202473256。

特別鳴謝:@史誌溫江。了解溫江,關註溫江,請關註@史誌溫江公眾微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