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伐軍8個軍長之結局

2024-02-03歷史

北伐軍,正式名稱為國民革命軍。1925年,國民革命軍正式組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決定將所轄幾種主要地方軍名目取消,統一組建為「國民革命軍」,並在軍、師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實作了軍政一體化。

1 . 何應欽

何應欽,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24年赴廣州,任大本營參議、黃埔軍校總教官兼教導第一團團長、旅長、師長、軍長等職。1927年4月追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在浙江進行反革命屠殺。1930年3月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此後任「剿共」軍隊前線指揮,積極參與第一、二、四次「圍剿」。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參謀總長、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1941年1月同蔣介石策劃皖南事變。1945年9月9日,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侵華日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遞交的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的投降書。

1948年去台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誌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1987年10月突然中風,不久後病逝。

2 . 譚延

譚延闿,湖南茶陵縣人。字祖安、組庵,號無畏、切齋,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湖南省政府主席。

1920年,在孫中山支持下,集湖南督軍、省長與湘軍總司令三職於一身。1923年,深得孫中山的信任,先後任大元帥大本營內政、建設部長,湖南省長兼湘軍總司令。1924年國民黨一大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9月任建國軍北伐總司令。1928年,推為國民政府主席。10月,被任命為行政院長。1930年9月22日,譚延闿病逝於南京。

3 . 朱培德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祖籍雲南省安寧縣,出生於祿豐元永井(現雲南省楚雄彜族自治州祿豐縣一平浪鹽礦元永井礦區)。國民革命軍南京中央軍校校務委員,國民政府軍訓總監部總監,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朱培德在雲南講武堂時期就和朱德並稱模範二朱,歷經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始終追隨孫中山先生,後作為第三軍軍長參加北伐戰爭、戰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參謀總長,代理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是國民革命軍第一批正式授予一級上將軍銜的八人之一。

1937年2月17日,因註射引起血液中毒,在鼓樓醫院死亡,終年49歲。

4 . 李濟深

李濟深(1885年11月6日—1959年10月9日),字任潮,原名李濟琛。廣西梧州市龍圩區人。黃埔軍校副校長;原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要創始人,領導人之一。

早年間他也留學日本,回國後,任粵軍第一師參謀長、師長,西江善後督辦、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

1925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北伐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廣東省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留守廣州。

1933年,因看不慣蔣介石的所作所為,組織反蔣抗日的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一致抗日的號召,反對國民黨政府反共政策。1948年就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4歲。他的結局還是比較美滿的,因為長遠的眼光看到蔣介石長久不了,就不再跟隨他了。

5 . 李福林

李福林(1874-1952),字登同,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綠林出身。1907年於新加坡加入中國同盟會。次年由新加坡到越南,參加河口起義。

1917年孫中山南下護法時,負責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府警衛,任親軍總司令。1920年參加驅逐桂系軍閥之役。次年參加北伐。1922年「六一六」兵變後回師討伐,兵敗退入江西、福建,所部編入東路討賊軍,任第三軍軍長。1925年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軍長。

1952年2月,李福林在香港病逝。李福林也是蔣介石的擁護者,誓死跟隨他,不過最後在廣州期間,見到大勢已去,隨即逃離到香港去了。

6 . 程潛

程潛(1882年3月31日-1968年4月9日),字頌雲,漢族,湖南醴陵人,他曾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修學習,而後他追隨孫中山,曾加入中國同盟會,並任湖南軍事廳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在國民黨政府時期,他歷任廣州大元帥府陸軍次長、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在蔣介石下台後,李宗仁上台,程潛派人與中共秘密聯系,而後加入中共,國民黨知道後,將其開除黨籍。而後中共方面任職他湖南省政府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

1968,由於肺炎引起大量出血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七歲,周總理親自去吊唁,他是識時務的,結局也是相當美滿。

7 . 李宗仁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市臨桂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

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

當白崇禧桂系軍隊被殲滅時,他的政治生涯基本就結束了,1949因出去看病為理由,坐飛機飛去香港,而後又飛到了美國,在美國逃亡了十六年。蔣介石逃到台灣的時候,正式罷免了他的副總統職務,在國外怎麽也不比在自己的國家過的自在,他在幾年間多次派程思遠到北京,晉謁周恩來總理,為他回歸祖國大陸做準備,1965年,時隔十六年終於在各方的努力之下,他終於回到了北京,回國後受到毛澤東的接見。

1969年1月30日,因肺炎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他的一生做過兩件好事:一件是血戰台兒莊,一件是回歸祖國。

8 . 唐生智

唐生智(1889年-1971年),字孟瀟,乳名祥生,信佛後法名法智,號曼德,湖南東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第五路軍總指揮. 1935年4月,被任命為陸軍上將。1937年,臨危受命,指揮南京保衛戰,12月11日晚,蔣介石連發兩電令「相機撤退」,12日,唐生智召集高級將領會議,決定「大部突圍,一部過江」,南京保衛戰後, 此後長期閑居湖南。曾在家鄉東安創辦「耀祥書院」,研究佛學、哲學、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及古典文學。

北伐結束後,唐生智極力主張討伐蔣介石,他令第4集團軍夾長江東進討蔣介石,蔣在上海通電下野,唐生智與馮玉祥、閻錫山、韓復榘等75名高級將領第二次反對蔣介石,期間由於閻錫山的叛變導致了失敗,他逃亡到了東南亞。

1949年,唐生智回到了家鄉,暗地支持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鬥爭,為湖南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和第二、三屆常委,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和第二、三屆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以及民革中央常委等職。

1970年4月6日在長沙病逝。

他三次反對蔣介石,說明了他骨子裏是不壞的,他是為了廣大的苦難同胞的,所以說他最終的結果也是好的,你蔣介石做的不對,我就要反你,管你是誰。

以上是北伐軍8個軍長的結局,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識時務者,才能夠長久,才能適應時代的大趨勢,要不然只有悲慘的結局。

喜歡我,請「點贊」+「評論」哦,我們不見不散,歡迎來我主頁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