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馬其頓:歷史淵源與獨立之路

2024-02-08歷史

北馬其頓:歷史淵源與獨立之路

北馬其頓人,作為歐洲最年輕的南部斯拉夫人,其身份認同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長期以來,他們被認為是保加利亞人或塞爾維亞人,直到二戰後才逐漸被認可為一個獨立的民族。

古希臘馬其頓王國的腓力二世首度使用了「馬其頓」這個名字,這個地方與斯拉夫人並無關聯。盡管馬其頓王國一度發展成為亞歷山大帝國,但其輝煌並未持久,很快被羅馬征服,之後又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一部份。

馬其頓王國的領土現今已被劃分為三大部份:北馬其頓共和國,也稱為內馬其頓或者以河流名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另一部份屬於保加利亞,被稱為皮林馬其頓;最後一部份位於希臘,因為靠近愛琴海,所以被命名為愛琴馬其頓。

在東羅馬帝國的內部動蕩持續不斷的時候,斯拉夫族的入侵成為了帝國邊界的威脅。從公元7世紀開始,北馬其頓這個地方就成為了拜占庭和保加利亞的必爭之地。

保加利亞人建立了保加利亞第一王國,這一帝國的疆域曾經非常遼闊,其中就包括了整個內馬其頓地區。奧赫列特是東正教的核心,同時它也曾是保加利亞的首都,對於南部斯拉夫族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11世紀,保加利亞第一王國被拜占廷帝國滅亡,內 馬其頓的保加利亞人被迫離開。然而,他們在12世紀重新建立起了老保加利亞第二王國,再次回到了這片土地。

然而,這一次他們的競爭對手換成了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並在1346年由史蒂芬·杜尚將首都遷到了現在的北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耶,這個國家在隨後的發展中變得越來越強大,控制了整個內馬其頓。

這段時期後,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都將這裏的斯拉夫人視為自己國家的成員。然而,內馬其頓的民族組成明顯以保加利亞人為主導。

14世紀之後,鄂圖曼帝國崛起並向巴爾幹擴張,最終吞並了這一地區,暫時結束了塞爾維亞人與保加利亞人的爭奪,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1912年。

隨著19世紀末巴爾幹民族運動的發展,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相繼獲得了獨立或自治。保加利亞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們得到了俄國的支持,在1878年的【聖斯特凡諾條約】中,迫使土耳其承認將建立一個包括所有馬其頓地區的超級保加利亞。

然而,俄國想獲得出海口的計劃被其他西方列強識破,因此被阻止了,導致「大保加利亞」成為了空頭支票。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馬其頓地區又回到了土耳其的手中。

然而,保加利亞對此表示不滿,從1893年開始一直支持馬其頓地區的起義。然而,這些起義都遭到了土耳其的殘酷鎮壓。

1912年,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和黑山為了徹底趕走土耳其人,聯合組成了巴爾幹同盟,開始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盡管巴爾幹同盟獲得了勝利,但保加利亞對於未能得到最想得到的內馬其頓地區感到失望和不滿。因此,他們將矛頭指向了之前的盟友,並在1913年引發了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然而,這次戰爭以保加利亞的失敗告終。在【布加勒斯特條約】中,內馬其頓被割讓給了塞爾維亞,愛琴馬其頓則歸希臘所有,而保加利亞只得到了一小塊皮林馬其頓。

一戰時期,保加利亞對於被塞爾維亞奪去的內馬其頓地區感到十分不滿,因此選擇了加入同盟國,發動戰爭試圖重新奪回這個地區。

然而,保加利亞卻在此戰中再次失敗,不僅沒有奪回內馬其頓,反而被迫割讓了一部份土地給塞爾維亞。隨後,塞爾維亞加入南斯拉夫王國,內馬其頓也隨之成為了南斯拉夫王國的一部份。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內馬其頓的斯拉夫人並未被賦予特殊身份,被視為保加利亞人或新興民族,而是被納入塞爾維亞人範疇。

然而,保加利亞堅決認為他們是保加利亞民族,一直懷有重獲內馬其頓的願景。

巴爾幹在二戰中的經歷

二戰為保加利亞創造了一個機遇,使它在德國的支持下奪取了內馬其頓的大部份領土,並試圖將剩下的部份並入阿爾巴尼亞。

在此過程中,保加利亞對內馬其頓進行了積極的同化。然而,蘇聯紅軍的入侵最終結束了保加利亞的這一計劃。

1945年後,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一部份。然而,這次與以往不同的是,馬其頓的斯拉夫人被承認為一個全新的民族,並被授予建立馬其頓加盟共和國的權力。

馬其頓共和國的官方語言為斯科普耶以南70公裏地區的斯拉夫方言。顯然,南斯拉夫的這一舉動旨在徹底消除保加利亞的幻想。

1991年,南斯拉夫聯邦解體,馬其頓人經過深思熟慮後,盡管遭到了境內阿爾巴尼亞人的強烈反對,還是選擇了獨立的道路,並得到了歐共體的認可。

然而,馬其頓獨立後面臨著許多問題。

希臘率先抵制馬其頓,其原因很簡單:一個斯拉夫國家為何使用具有希臘傳統的名稱馬其頓?這是否意味著他們有可能將馬其頓以南的土地劃入自己的版圖?

此外,馬其頓的國旗上的國徽采用了古希臘馬其頓的標誌,這也是希臘抵制馬其頓的原因之一。雖然希臘的做法有些過分,但是他們的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馬其頓的國徽和國家象征

在1993年,為了加入聯合國,馬其頓先與希臘妥協,采用了「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稱。然而,這並沒有得到希臘的承認,所以馬其頓又改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並更改了國旗,這才最終獲得了希臘的接納。

然而,北馬其頓並沒有就此結束,又面臨著來自保加利亞和國內阿爾巴尼亞人的挑戰。北馬其頓希望能加入歐盟,但保加利亞一直持反對態度,理由是北馬其頓單獨成為一個國家。

而在1999年科索沃危機後,境內1/4人口的阿爾巴尼亞人也開始了反抗,他們不斷起義,試圖分離出去。最終,北馬其頓滿足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各種要求,使得這個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但仍有潛在的憂慮。

盡管北馬其頓的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裏,人口200多萬,自然環境以山地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熱,但它的經濟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由於前南危機和國內局勢的惡化,北馬其頓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人均GDP只有6000多美元,是歐洲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此外,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北馬其頓的周邊環境也不太好,整體上發展情況十分艱難。

天啟元貞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註和支持!請不要吝嗇您的點贊、評論和轉發,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未來,我們會繼續為您提供更多優質的內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