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天時地利人和,韓信張良蕭何我都有,這讓我劉邦怎麽輸

2024-02-29歷史

前言

天時、地利、人和,韓信、張良、蕭何,這些優勢我劉邦都擁有,難道還有什麽理由讓我輸嗎?究竟是什麽因素讓這位劉邦如此自信,他在歷史的舞台上是如何駕馭這些元素,成就一番霸業的?

劉邦的如意助手——張良的穩固謀略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與項羽決戰的最後關頭遭遇重創,不僅喪失大半兵力,還被項羽分封於偏遠險要的漢中之地,淪為一介諸侯。

這對於此前大捷在望、高歌猛進的劉邦來說,無疑是沈重的打擊。一時間,劉邦陷入前所未有的頹喪和迷茫。漢中多山環抱,道路險峻,一旦深陷其中,要東山再起無異於癡人說夢。

此時此刻,劉邦內心的焦慮、氣餒、失落無不袒露在臉上。他甚至動了退意,想就此罷手,不再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天下夢。

然而,劉邦身邊還坐鎮著一位冷靜睿智的心腹謀士——張良。這個沈穩內斂、善於觀察思考的男人,在劉邦最頹廢的時刻給出了明智的建議。

張良的話給了劉邦極大鼓舞。沒錯,現在需要冷靜頭腦,穩紮穩打。即使漢中多難攻克,只要防守得當,總有機會重新奪回主動。劉邦這才恢復了信心與決心。

在張良的謀劃下,劉邦帶領三萬人進入漢中,並主動焚毀連線關中的棧道。這一明智之舉,不僅避免外敵入侵,也穩定住項羽的警惕,為劉邦日後東山再起奪得了先機。

張良這個人,沈穩內斂,善於觀察和思考。他深知要達成大業,就必須防微杜漸,穩紮穩打。此時明智的妥協,將為日後反攻奪得先機。所以,他始終堅定地輔助劉邦,提供穩固的謀略。

韓信的傾力相助——軍事天才的加盟

項羽分封後的群雄,無不對此心存不滿。他們蠢蠢欲動,卻苦於實力懸殊,難以與項羽抗衡。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頭,劉邦心腹謀士蕭何攜手張良展開行動。他們隱蔽行蹤,不遠萬裏,前去拜會當時隱居的軍事天才——韓信。最終,他們如願以償,說動韓信助力劉邦東山再起。

韓信是一個氣度不凡、雄才大略的人。他性格直爽,從不掩飾自己過人的才能和雄心壯誌。這與性情溫厚的劉邦南轅北轍,卻意外契合。劉邦欣賞韓信的才華和抱負,二人一拍即合、投機宜合。

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開始籌劃反攻之策。韓信則直言不諱地分析了劉邦和項羽的優劣局限,指出項羽的種種劣勢,同時充分肯定了劉邦的人和特質。

韓信的加入,無疑為劉邦帶來了巨大鼓舞。有了韓信這個軍事天才鎮守一方,劉邦的軍事實力將迅速壯大,堅定了重新奪回天下的信心和決心。

三秦平定:劉邦大舉反攻

公元前206年冬,在韓信的運籌帷幄下,劉邦決定趁天時不再逝的機會大舉反攻。此前齊國田榮因不滿項羽的分封而叛變,導致項羽不得不親率大軍前去鎮壓。劉邦敏銳抓住時機,開始了疾風暴雨般的反攻。

根據韓信的策劃,劉邦先佯攻雍地,迷惑章邯大軍。與此同時,韓信親率軍隊沿陳倉小道殺入關中腹地。章邯中計深入,被漢軍一舉擊潰。章邯倉皇逃往廢丘,終被圍困,大義滅亡。

在韓信圍攻章邯的同時,劉邦也調動各路漢軍,四處出擊。很快,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紛紛不敵,向漢臣服。

經過一系列快速殲滅戰後,劉邦終於重奪三秦故地。此役打擊了西楚軍閥,大幅擊潰其在關中地區的勢力。同時也使劉邦重新贏得關中民心的支持。三秦的奪取,標誌著劉邦正式擺脫頹勢,重新掌握主動權。像狡兔三窟一樣,劉邦終於重整了一方山河,實力不容小覷,為奪回天下積聚力量。

漢軍東出:劉邦戰略車輪滾滾前行

三秦平定後,漢王劉邦繼而開始戰略反攻的第二階段行動。在張良的建議下,他派張良前往楚地,佯裝南韓官員,向項羽表達漢國無意繼續東進的善意。

張良不負重托,成功迷惑住了項羽。項羽果然放松了對劉邦的警惕,轉而親率大軍攻打齊國。這為劉邦的下一步行動騰出了空間。

趁機會之神未再度飛離,劉邦親率漢軍,如疾風暴雨般東出關中。雖然首次試探遭遇項羽援軍阻截挫敗,劉邦並未氣餒。很快,他繼而調整部署,以排山倒海之勢發動總攻。

這一次,劉邦以雷霆萬鈞之力東進,大破楚軍,連下重鎮。並迅速說服魏王豹等地方勢力投降,壯大了反楚聯盟的實力。一時間,諸侯勤王倒楚的聲勢浩大,楚國境內政權岌岌可危。

項羽這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評判錯誤,前線防線被突破的現實。他不得不從齊國急調援軍西進,企圖阻止漢軍的勢如破竹。然而此時為時已晚,劉邦的戰略車輪已滾滾前進,勢不可擋。

奪取政治輿論主導權

在連番獲勝的同時,劉邦也註意透過政治手段鞏固軍功。他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渲義帝被害的慘狀項羽無道的罪行。

並且,劉邦還明確表態,討伐項羽就是為了給忠義的義帝報仇,號召天下義士一起行動。他甚至下令在全軍開展撫恤活動,慰問戰死及受傷官兵,以鼓舞軍心。

這些舉措推動了劉邦在政治輿論領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打擊了項羽的聲譽。人們紛紛表示擁護漢王「為義帝報仇」的正義行動,劉邦得到了民心的支持。

內外奪取戰略主動權

至此,在張良、蕭何、韓信等謀士的幫助下,劉邦逐步扭轉了進退維谷的被動局面,重整了漢中之困的頹勢。

他先後策略性占領三秦地區;又順勢而為,大舉東出;接連擊敗楚軍。加之在政治和輿論領域取得主導,劉邦可謂政軍內外俱佳的布局。

相較之下,項羽不僅在邊界上節節敗退,中央政權也岌岌可危。可以說,無論實力比較,局勢判斷,政治姿態,抑或是民心傾向,劉邦完全占據上風,這讓項羽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劉邦東山再起 ,一統天下在望

公元前205年末,在一系列的軍事政治攻勢後,劉邦確立了主導地位。他不再是受困漢中的頹唐諸侯,而是重新崛起,天下共主的威儀猶在。

三秦平定,漢軍東出,接連建功。加之在政治輿論領域取得主導,劉邦軍政內外俱佳的布局,讓項羽陷入苦戰危局,自己則一統天下已指日可待。

結語

劉邦能否東山再起,一統天下?答案就在他與項羽的最後對決中。果然,僅僅一年後,劉邦接連取勝,項羽不敵自刎,最終劉邦擊敗西楚,建立漢朝,完成統一大業。

天命昭昭,江山易主。這場驚心動魄的歷史巨變,正源於幾位謀士的穩妥布局,以及劉邦內外兼顧的精準應對。

劉邦的成功,預示著漢朝這個帝國的崛起,也揭開了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盛衰歷史的序幕。無數爭霸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上演,今人略見一斑,已令人看得目不暇接、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