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朝滅亡的內因,寒毛卓豎

2024-04-11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 繪像)

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非常非常反感,簡直到了咬牙切齒的地步。

朱元璋規定,凡是大明朝的宦官,不允許在外朝做官,哪怕你多麽是皇帝的紅人,哪怕你是多麽得勢,你也只能是內官,而不能被封賞文官和武官的官位,甚至就連普通大臣們穿的衣服,宦官也不能穿。

皇帝還規定,宦官不許讀書,不許識字,他們的文化水平僅僅限於會寫自己的名字,當然這也不重要,因為一入宮門深似海,宦官就是這汪洋大海裏身份至卑至賤的存在,他們不配擁有名字,就算是有名字,也沒人會叫,更沒人在乎。

為了在方方面面把宦官給限制死,朱元璋更是命人在宮門口樹立了一塊醒目的鐵碑,上書「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什麽意思?既然你做了宦官,那你一輩子就是伺候人的命,你就是隨意使用的廉價勞動力,是紫禁城裏的一條狗,你的命運在政治框架下已經被板板整整的定性,你永遠也不會有參與政治,改變自己身份和地位的機會。

慘,真是太慘了。

宦官雖然是封建時代的特殊產物,可宦官也是人吶,朱元璋何以要如此殘酷的對待他們呢?

原因很簡單,這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朱元璋翻遍史冊,他發現,這宦官如果當權了,對一個王朝的發展來說,是從來都不利的。

(出警入蹕圖 局部)

秦朝有指鹿為馬的趙高,漢朝有窮兇極惡的十常侍,北魏有殺皇帝的宗愛,唐朝更有以阿父自居的田令孜。

這歷史上很多文官掌權,目的是為了改革,為了使自己的理想具象化,武將有權勢呢,那麽往往就是爭奪地盤搶資源,而宦官要是當權了,別的不說,他頭一個就先收拾失去權力淪為傀儡的皇帝本人。

以朱元璋之性格強悍,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宦官騎到他們朱氏皇帝的頭上作威作福的。

但是,朱元璋能做到嚴防死守,可他的子孫後代們卻未必能做到。

朱元璋之後的皇帝,是他的孫子朱允炆。

朱允炆在位的時候搞削藩,要把分封在全國各地的藩王叔叔們給收拾一遍,受藩北京的燕王朱棣一看自己這大侄子要整自己,不幹了,立刻發動了靖難之役,公開造反,要把建文拉下馬,自己做這個新皇帝。

我們知道,靖難之役,那是以少勝多,而且是堪稱軍事奇跡的以少勝多,朱棣以一城之地,幾萬兵力,對抗中央政權的百萬大軍,除了朱棣本人運氣好實力佳,朱允炆年輕氣盛,指揮決策上更有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棣情報工作搞的極好,也就是說,老朱同誌他喜歡玩諜戰。

(明惠帝朱允炆 繪像)

朱棣怎麽玩諜戰呢?很有意思,因為諜戰要麽是往敵方陣營裏派間諜,要麽就是把拉攏敵方的一些人員。

朱允炆做皇帝的表現,其實還算可以,當然跟朱棣比肯定是不行,但朱允炆有一個很別致的優點,那就是他治下的這幫文臣武將們,對他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

比如武將有鐵鉉,忠義千秋,寧死不降,山東濟南至今還有鐵公祠香火不斷,文臣有方孝孺,寧願被朱棣滅十族也不做朱棣的寫手。

後來朱棣打進南京城之後,更有一批大臣為建文死節,所以朱棣那個時候和朱允炆打仗,他很難腐化拉攏朱允炆的領導班子。

但是,朱允炆的領導班子雖然拿不下,文臣武將雖然油鹽不進,可皇帝身邊的宦官們,卻成了朱棣的突破口。

古來臣下,最重名節,他們也許不看重活著的時候建立過多大的功勛,但卻時時記掛死後是不是可以受人愛戴。

今天受你朱棣一筆賄賂跟你朱棣幹了事小,明日我眼睛一閉腿一蹬,在悠悠青史上留下千古罵名,那可就是大事兒了。

(明成祖朱棣 繪像)

所以,他們肯定是要臨危一死報君王的。

但是,宦官不一樣,因為宦官做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官員,他們的生活目標就是活著,所以他們給誰幹都一樣,比如以前他們伺候朱元璋,可朱元璋死了,他們照舊可以接著伺候朱允炆,那如果朱允炆死了,他們也一樣可以伺候新主子。

他們是皇權的附庸,但是他們對皇權的歸屬感並不強,所以朱棣很快趁虛而入,花錢收買了朱允炆身邊的不少內侍,而這些內侍由於長期在朱允炆的身邊服務,朱允炆跟大臣們討論國事啊,安排戰術啊,內侍們聽得是一清二楚,所以這邊朱允炆聊完,那邊朱棣就知道了。

因此,靖難之役的成功,宦官們其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是朱棣當然不願意大張旗鼓的說這事兒,因為他總不希望人們覺得他的事業都是宦官成就的。

宦官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朱棣的成功,那麽朱棣時期,宦官的地位就有所提升了,當然也沒說提升飛快,朱元璋當年制定的規章制度還是在按部就班的執行,但至少朱棣看待他們不像原來那樣覺得他們啥也不是了。

這是制度松動的一小步,卻是宦官們的一大步。

朱棣之後的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呢,在位時間只有十個月,他這十個月裏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事情,把自己的檔期排的很滿,本來他工作就很忙了,那自然就更沒有時間料理宦官這點事兒了。

(明仁宗朱高熾 繪像)

不過,十個月能把自己幹成「仁宗」,足可說明朱高熾為君有術了。

朱高熾死,兒子朱瞻基即位,也就是明宣宗。

宣宗的工作壓力,那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來看,從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開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那無疑不都是工作狂人,他們都是那種十分典型的集權型皇帝,凡事講究親力親為,天下大事無巨細,能自己處理就都要自己處理,反正是權力肯定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且,朱元璋為了防止別人瓜分他的權力,他直接把丞相這個職務給取消了。

古代常說封王拜相,這被視為是仕途的最高成就,我們又常說,宰相這個職務,那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權力很大,那為什麽說他權力很大呢,是因為宰相沒有掛職的,基本上都是實幹派,平時的任務就是幫助皇帝分擔工作,如果中樞機構的工作量是百分之百,那麽丞相就能替皇帝分擔百分之五十。

那一半工作丞相給你幹了,你皇帝不就輕松一點?

但是,朱元璋是誰,開局一個碗啊他,組排上王者啊他,他對權力的把持那是無以復加的,所以他寧願整天加班996的肝工作,也要把丞相這個既分他工作又分他權力的工種給取消掉。

朱元璋沒事兒,但朱棣可挺不住,而且朱棣還是一個戎馬帝王,他也不願意在宮裏待著,大部份時間都在禦駕親征,都在打仗,國事操勞,就算他勤奮,他也忙不過來,所以他才開創了內閣制度,從朝臣裏抽調了不少大臣作為內閣大學士,來為他分擔工作。

(明宣宗朱瞻基所作 猿戲圖)

朱棣ok了,可是他孫子朱瞻基不太ok。

因為,朱瞻基不太信任文官,他不想要把帝國的最高機密或者說他自己的一些個人私密放到台面上去供人討論,他不想找大臣幫他分擔工作,可是宣宗在位的時候,正是大明帝國發展越來越好的時候,那工作量比朱元璋時代還要大,他不用大臣幫他處理,那麽他必然要援引其他人來幫助他,而宦官就成了皇帝最好的人選。

對朱瞻基來說,宦官簡直是天賜的禮物,不用再額外開薪金,而且足夠私密,因為宦官也出不了宮,宦官整天就是圍著皇帝轉的。

而且,宦官也做不了外臣,也不用擔心他權力過大,以朱瞻基之馭人的能力,他既能給宦官權力,還能在使用宦官為自己打工的同時,限制宦官的發展。

妙,真是太妙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高皇帝不許宦官讀書識字,所以這宮裏的宦官普遍文化水平比較低,文化過低,那就幹不了皇帝交代的工作,你字都認不全,你怎麽幫我看檔?

當然,這也難不倒朱瞻基,因為朱瞻基很快就在宮中專門開了一所內書堂,相當於進修學院,專門教宦官讀書識字,順帶給他們上文化課。

這麽一來,成批次有文化有能力的宦官就被培養了出來,然後為朱瞻基所使用。

但是,朱瞻基想的挺好,可實際用起來,他卻很難做到這麽精準。

觀事易為,行則易敗,非易之過,行之難也。

(明宣宗朱瞻基 繪像)

這人心都是肉長的,朱瞻基本來打算自己冷酷無情的把這些宦官當成工具,榨光他們的剩余價值之後就扔掉,可一和這些宦官接觸上,皇帝發現,這宦官啊,比大臣知冷知熱,比大臣體己,大臣們一天到晚不是上疏就是勸諫,不是孔孟之道就是程朱理學,煩得很,反倒是這些宦官們,讓自己是事事順心,事事如意,所以皇帝開始對宦官有了感情,有了真正的君臣之誼,說白了就是皇帝開始寵信宦官,任由他們肆意發展。

比如,宣宗竟然賜給宦官金英一道免死詔書,又賜給宦官王瑾一枚腰牌,腰牌上竟然刻著「忠肝義膽」這樣的字眼,足可見皇帝對宦官的信任和喜愛。

當然了,強如明宣宗這樣的皇帝,別說宦官,任何政治勢力都不能對他造成影響,在這種皇帝的治理下,是龍你得給我盤著,是虎你得給我臥著,所以他從來不會擔心宦官會對這個王朝的主體造成什麽影響。

可俗話說「世事多變幻,風雲易變遷」,因此這「後賢能繼否,猶待歲月驗」,你朱瞻基能調理好宦官的問題,可你能保證,你的子孫後代都能像你一樣,處理好宦官的問題嗎?

這等於什麽,這等於是朱瞻基在原本鐵板一塊的政治環境中,給宦官開了個可以爬行的洞。

小洞不堵,大洞叫苦,火險不除,大火常有。

(紫禁城 一角)

紫禁城內書堂,四周被高大的宮墻環繞,屋頂覆蓋著琉璃瓦,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門外,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清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好一派寧靜愜意。

聽著內書堂中傳出郎朗讀書聲,朱瞻基很滿意。

然而,朱瞻基不會知道,此時的內書堂中,一個叫做王振的宦官正在刻苦攻讀,而命運的齒輪,也開始悄悄轉動。

天下之財賦,先內庫而後太倉,天下之刑獄,先東廠而後法司。

正統有王振,正德有劉瑾,天啟有魏忠賢,三位仁兄的政治生涯幾乎貫穿了整個大明王朝的治亂興衰,也深刻的影響了這個帝國,最終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