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藏在竹簡裏的東周秘聞:天無二日,國有兩主,天子的不堪回憶

2024-04-21歷史

西周被犬戎滅亡後,周平王遷都洛邑,成為東周王朝的開創者,這是【史記】中的記載,更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歷史。

據【史記】記載:周平王遷都洛邑,開創東周王朝

但是一座古墓中出土的竹簡卻顯示,此時的周王朝有兩個天子,二人在各自勢力的支持下相互爭鬥,最終一個被殺,另一個則成為諸侯的傀儡。細看竹簡,更揭開了一段被湮沒的東周秘聞。

在西晉出土的古墓竹簡中,東周的歷史別有內容

我們在上一期講過,晉初,一座戰國時期的魏王墓被盜,意外讓古墓竹簡大白於天下。這是一部晉國和魏國史官撰寫的史書,其中有一篇記載了西周滅亡後,周王朝形成了兩個對峙的政權,與周平王並立的還有一個周攜王。那麽,周攜王是誰?他有什麽資格稱王?他的結局又如何呢?

汲冢書出土地-----位於河南輝縣的魏安釐王墓遺址

據【史記】記載,周幽王寵愛褒姒,因此廢掉申後和她生的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儲君。姬宜臼的外公申候大怒,他聯合鄫國和犬戎攻破鎬京。結果幽王被殺,褒姒被擄,犬戎在燒殺劫掠後退去。於是,姬宜臼被眾諸侯擁立為天子,史稱周平王。然而,古墓竹簡顯示:是周幽王為了追殺姬宜臼而派軍攻打申國在先,才引發申侯的反叛。

周幽王對申國的進攻是導致犬戎進京的主因

竹簡顯示:當時的周平王並非是天下擁戴的共主,擁立他的只有申國、鄫國等幾個小國。周幽王有個弟弟叫姬余臣,他在諸侯和百官中有較好的口碑,得到王室貴族以及周地百姓的支持。虢公翰把他接到自己的封地,與眾諸侯立姬余臣為天子,史稱周攜王,周朝出現了兩王並立的局面。

與周平王不同,周攜王廣受王室和諸侯的支持

一朝出現了兩位天子,究竟誰才是正統呢?顯然,周攜王是王室所立,得到大多數貴族、諸侯和百姓的擁護;而周平王的擁立者勾結外敵進京,導致周王朝遭遇滅頂之災,國都和宗廟盡毀,百姓生靈塗炭,因此周平王逃不脫弒君、殺父、亡周、禍民的罪名。據清華簡記載,諸侯們九年不來朝貢,可見周平王已失去了人心。

平王無法擺脫西周滅亡和鎬京被摧毀的幹系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各諸侯國開始重新選邊站隊。因為當時的周平王還是個少年,易於控制;而周攜王年富力強,又深得民心,很難被掌控。於是,各大諸侯國轉而支持平王。

年輕的周平王成為各大諸侯爭奪與支持的物件

周攜王雖仁德有余,卻謀略不足,20多年間安於虢國的庇護之下,沒有發展自己的勢力,而弱小的虢國根本無法保護他的安全。更嚴峻的問題是,周攜王政權的位置,阻礙住了一個正在崛起的諸侯國的擴張之路。

偏安於虢地的周攜王並沒有發展自己的勢力

公元前750年,晉文侯為向攜地擴張勢力,突襲虢國襲殺了周攜王,結束了長達21年的兩王並立局面。憑此大功,晉文侯獨攬朝政,並獲贈王畿地區一大塊肥沃的土地。

晉文侯攻克虢國的攜地殺死周攜王

晉文侯把周平王從申國接到晉地就近控制,攜天子以征四方,不斷擴大勢力。但這樣的周王難以服眾,連續九年都沒有諸侯去朝貢。為提高周平王的威望,晉文候聯合鄭、秦、衛三國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至此東周正式開始。

平王東遷的實質是四諸侯對王權的重新瓜分

「護王四諸侯」也從此開始做大,尤其是鄭武公,他常以天子之名東討西伐,擴張領土,很快成為東方諸侯中的小霸。古墓竹簡顯示:平王時,周王室已經衰微,諸侯操縱政局為己謀利,天子成為傀儡。晉文侯、鄭武公成為歷史上最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最早「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是晉文侯和鄭武公

周平王並不想任人宰割,為防止鄭國獨大,他極力拉攏秦國,把西周故地的千裏沃野賞賜給了秦國。據【左傳】記載,周平王還啟用了曾堅絕擁立周攜王的虢公,這引起了鄭國的強烈不滿。於是,鄭莊公逼平王和他互換兒子做人質,從此周王室威風掃地,一蹶不振。

周平王之子周桓王被鄭武公之子鄭莊公擊敗

兩王並立」的歷史在存世史書中均無記載,包括【春秋】和【史記】,因此一直廣受質疑,直到2008年清華楚簡被發現。該楚簡上有關「兩王並立」、「攜王被殺」等內容與竹簡完全吻合,這為古墓竹簡的真實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正史都刻意在回避周攜王的存在,而古墓竹簡使這段歷史大白於天下。

清華簡是戰國中晚期的楚國竹簡,收錄了大量先秦經典

古墓竹簡記錄的絕不僅僅是「二王並立」,它從炎黃起源開始記起,一直到戰國時期的魏襄王21年,共1800多年的歷史。竹簡中還有哪些歷史猛料?哪些會覆寫歷史?又將揭開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之謎呢?那些被考古發掘出來的歷史真相,盡在【遺跡裏的中國史】。

持續揭秘古墓,講述不朽傳奇,若喜歡,請關註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