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7年,衡山一農民誤入神秘洞穴,黃金如山,竟是吳三桂寶藏?

2024-02-29歷史

堅持原創,如果喜歡請點關註,以文會友,歡迎留言交流!

導讀: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統治十余年之久,民間傳言他累計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甚至還獨吞了李自成的寶藏,可奇怪的卻是,清兵在抄家的時候,把平西王府翻了個底朝天,只發現了龍鳳金杯、古玩字畫等器件,和傳說中的富可敵國相差甚遠。據說,他曾派人將寶藏秘密運往衡山一帶......1987年,衡山一老農上山采藥途中,誤入山洞,卻發現......

老楊是衡山的一個農戶。

30年前的一天,他上山采藥,不料,突然下起了雨。

為了避雨,老楊走了一條平常不常走的小路,順眼望去,卻見小路盡頭好像有一個山洞若隱若現。

眼看雨越下越大,老楊決定先進山洞躲躲。

沒想到一踏進洞口, 老楊卻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只見從洞內發出一道道耀眼的金光, 老楊不可置信的揉揉了眼睛, 難不成這山洞有古人藏了金銀珠寶!

老楊興奮極了,正準備往裏走,一看究竟,沒想到手裏的火把卻突然熄滅了。

山洞頓時一片漆黑,夏天潮濕,蛇蟲活躍。老楊決定還是先回去,明天帶著老鄉一起來。

可第二天,老楊帶著村民上山的時候, 奇怪的事卻發生了。

明明是沿著昨天的小路上山的,山洞竟然離奇的消失了!

一夥人在附近轉著圈找也找不到,老楊心裏奇怪, 難不成真像那首藏寶詩一樣,只有有緣人才能見到寶藏?

「混沌開時乾坤奠,上浮下凝天地見。

自有天地有此巖,巖間寶物寧清炫。」

這是衡山一帶口口相傳很多年的一首民謠,簡單來說就是,在天地混沌的時候形成了巍峨懸崖,在懸崖中有一個藏著寶藏的隱秘之所,裏面滿是奇珍異寶,但是從不輕易示人,只有緣人才能一睹寶藏真容。

那麽,這個詩中的寶藏又是誰的寶藏呢?

這人就是當年名噪一時,割據一方的平西王吳三桂。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吳三桂自遼東起兵,沖冠一怒為紅顏後,引清軍入關,一路南下,最後在昆明定居,雲南離著衡山十萬八千裏,為何會在這留下寶藏?

其實,衡山藏著吳三桂寶藏的傳說不是電洞來風,歷史上,吳三桂和衡山還真有著不小的淵源, 衡山腳下有個叫「吳集古鎮」的地方,就是取自吳三桂集兵的意思。

吳集古鎮

康熙皇帝親政以後,第一件要幹的事就是削藩,坐擁一方的吳三桂自然是首要目標。

吳三桂心有不甘,索性起兵稱帝,帶著大軍一路北上, 而他最後稱帝的地方就是衡山腳下的衡陽,吳三桂還在衡山的主峰祝融峰為自己舉行了盛大的封禪儀式。

總之,衡陽是吳三桂最後幾年的大本營,要是真有什麽寶藏留下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且,吳三桂來到衡陽之後, 還真就曾經派人進行了一項秘密活動, 這件事是有歷史依據的。

2009年的時候,昆明的一家古董舊物書攤上,一位歷史愛好者買到了一本清朝的筆記手稿,上面的作者名叫 郭圖 ,這個人在 吳三桂的府上做過幕僚 。在他這本日記上,記錄著這樣一件事, 吳三桂到了衡陽之後,派郭圖在衡山上的一個山洞裏進行一個重要工程,而且這件事是高度機密,不許外傳。

如此神秘,很難不讓展開聯想,但是衡山綿延800多公裏,其中山峰錯落無數,山洞更是數不勝數,就算真有寶藏,藏在哪個山洞如今也是很難找到。

不過,讓人興奮的是,郭圖的筆記最後,還留著這樣一段關於山洞的描述: 「有寒泉外流,洞內一步十折,絕列難行,始見珍寶,堆積若山,如燈如炬。」

這不就是老楊當年看到的神秘山洞嗎!

除此之外,衡山還發生過一件奇事,更能證明寶藏傳說不是無稽之談。

在2008年9月份的時候,湖南衡東縣在修水庫的時候,發地下藏著一個地窖,裏面放著數十個大陶罐。

村民們開啟一看,裏面竟然滿滿登登的裝著銅錢!

銅錢上清清楚楚的刻著四個大字 「利用通寶」

經過衡東縣文物管理所專家鑒定,這些「利用通寶「的古錢幣正是鑄造於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起兵反清時在衡陽一帶發行的,屬於叛軍鑄幣,流通時間非常短。

這更說明了,衡山一帶是吳三桂活動的重要位置,而且據說三番平定之後,清兵在查抄平西王府的時候,卻什麽金銀珠寶也沒有搜到。

這一切都說明,吳三桂很可能在起兵之後,把財寶透過水路秘密轉移到衡山一帶,而背靠湘江,交通便利的衡陽就是最佳之地!

寶藏傳說,神秘筆跡,憑空消失的洞穴簡直是冒險小說裏才有的情節,引起了湖南當地一些戶外探險愛好者的興趣。

這裏面有歷史愛好者,科研專家,各行各業對寶藏感興趣的人士,他們決定拿著收集到資料,尋找傳說中的神秘洞穴。

首先,探險隊決定將祝融山主峰作為第一個目標,因為吳三桂生性驕傲,好大喜功,曾經在祝融峰舉行過盛大的封禪儀式,很可能將寶貝藏在衡山之巔的主峰之中。

不過,讓人失望的是,祝融山雖然有著不少山洞,但都不過四五米深,這麽淺的山洞顯然不適合作為藏寶之地。

那麽,那個筆記中說道狹窄深邃,蜿蜒曲折,外有寒泉的山洞又藏在座山峰之中呢?

探險隊決定到第二個和吳三桂有著密切關系的地方,吳集古鎮。

在吳集鎮東南方向不到十公裏的地方,就是衡山72峰裏的另一座高峰,金覺峰。

金覺峰是灰巖地貌,確實和之前的山峰有很大不同,這裏藏著許多幽邃的山洞,有20幾個,最長的有800多米。

看來,此處很有可能是寶藏的蹤跡所在。

不過,山峰錯落復雜,要想把這些山洞都走遍也是一件難事,究竟哪個山洞才最有可能藏著寶物,成了探險隊頭疼的一個問題。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發現,讓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

原來,探險隊在下山吃飯的時候,發現古鎮上在賣一種當季熱銷的螃蟹,本來這並不是什麽大驚小怪的事情, 但此時正是初冬,按照螃蟹的習性,早就躲在洞裏冬眠,怎麽還會出來活動?

於是,探險隊立刻和賣螃蟹的村民一起上山,準備看一看抓螃蟹的地方。他們判斷,螃蟹生長的地方水溫肯定比其地方要溫暖。

這附近很可能有著一個冬暖夏涼的溶洞!而且溶洞一般幽長深邃,很適合藏匿寶藏。

果然,和專家推測的一樣,螃蟹生長的小溪水溫比周圍高出幾倍,探險隊順著溪水逆流而上,這條溪水連綿不絕,一夥人足足走了兩三個小時。

就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看見不遠處有一個黑黝黝的山洞。

走進一看,洞內深不見底,一股清澈的泉水緩緩而出,正如郭圖筆記裏記載的那般!

同行的村民告訴探險隊, 聽當地的老人講,這個洞叫仙洞, 非常神秘,據說洞裏有許多奇珍異寶,洞口還有大蛇看守,洞又深又滑, 這麽多年來一直也沒人敢進去。

就這樣,一行人進了山洞,果真曲折蜿蜒,深淺不一,隊員們都手拉著手,一步一步試探著前進。

洞內遍布著形態各異的鐘乳石,高低錯落,十分壯觀,然而,就在探險隊沈浸在這鬼斧天工的景色之時, 偶然間發現四周的一面墻壁上,若隱若無的浮現著什麽。

走進一看,竟然是用毛筆寫下的一個金字!

旁邊還有著幾行密密麻麻的小字,探險隊員驚喜萬分,難道這就是小說中常出現的藏寶詩!

一行人趕緊拿出工具清理起來。 不一會,一行清晰的字跡浮現在巖壁上,足足有1666個。

右下角的落款處竟然寫著清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八日!

原來這個山洞,一百多年前就有人進去過,而且上面的字跡竟然能保存的這麽完整,讓專家們驚嘆不已。

不過,詩的內容並不是什麽藏寶,而是驚嘆洞內景色的一首詠景詩。

探險隊員繼續往裏走,一直走到洞的盡頭,遺憾的是,並沒有發現什麽寶藏,就在隊員們失望的返回時,手電筒的光無意間照到巖壁上。

瞬間,一道金光閃過,十分耀眼!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紛紛向巖壁望去,只見巖壁上布滿了閃閃發亮的金色顆粒。

難道,這些就是吳三桂藏起來的黃金?

專家們趕緊走上前去,拿著放大鏡進行分析,原來,這些閃光的顆粒並不是黃金,而是一種特殊的天然晶體,方解石。

方解石是一種碳酸鈣礦物,最大的特質是可以產生雙重折射,一般被用作顯微鏡的棱鏡。因擊碎後分解成方形顆粒,被人們稱為方解石。早在古時就已經被人發現了, 著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其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墻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

原來,溶洞裏的石灰巖在溶解的過程中會帶有泥土,而泥土中的金雲母就會沾在方解石上,燈光一照就會金光閃閃。

這麽說來,老楊當年看到的就應該是這個山洞,方解石折射的金光被村民們誤以為是黃金,洞內有寶藏的傳說也就由此而來。

雖然並沒有發現歷史傳說中的神秘寶藏,但方解石是冶金材料的一種,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同樣給當地的村民帶來了不少財富。而且洞內巖壁上留下的古人墨寶,更是一筆重要的文化珍寶。

至於吳三桂那筆富可敵國的寶藏,說不定還藏著衡山的某處深山之中,只等待著有緣人去發現了。不過,百年已過,就算有,很可能也已經被人搬空了。

而且,吳三桂老謀深算,又在多處任職,不見得將寶藏只藏在一個地方, 在全國的其他地方,也同樣流傳著吳三桂寶藏的傳說。

據說, 在解放前,湖南晃縣,一個叫夜郎西的地方被人挖出了許多金銀首飾等財寶。 而且這些珠寶被當時盤踞在湘西一帶的 土匪頭子姚大榜 收入囊中,用於擴充自己的人馬。當地也流傳著一首關於寶藏的民謠 「黃金灣,十八箱,龍頭虎口對成雙,誰要擁有滿湖湘。」

如今,年代久遠,是真是假早就無從考證了。

不過,關於吳三桂的文物展倒是在雲南昆明、廣西、秦皇島吳三桂生平重要地方做過迴圈展覽,感興趣的歷史愛好者可以多多參與,一飽眼福。

這些都是當年清兵在吳三桂的平西王府中搜刮出來的,後來經輾轉,遺落民間,都是古董收藏家在世界各地的拍賣會上,多年收集而來。

其中,有三件珍寶價值不菲,極為珍貴。 分別是平西王府龍鳳金杯、翡翠玉杯以及吳三桂本人的銅制塑像。

龍鳳金杯

翡翠玉杯

吳三桂銅像

而這三件頗具帝王色彩的珍寶,也彰顯了吳三桂稱帝的野心,成了清王朝削藩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