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解放戰爭時期,美國3次想出兵介入,卻因這三大難點,而無奈作罷

2024-02-04歷史

自二戰後期,確切說就是自「雅爾達會議」之後,這個世界便進入到了,美蘇劃分世界蛋糕的時代了,當時是中國自然也在美蘇的「刀叉之下」。

其中尤其是美國,面對中國這個超級大蛋糕,在解放戰爭時期曾三次想出兵介入,可為何卻沒有實施?概括說來就是因存在三大難點,都太無解了……

其一:美國第一次想派兵介入

美國第一次想派兵介入,是魏德邁的引發的。日寇投降後,他立馬就投擲一個美英蘇共占東北的計劃。所謂「仿效同盟國對柏林的劃區占領,由三國共管東北,在適當時候再交還中國」。

被杜魯門一口否決了,難度太大,幾乎無解,其實就是嚴重不靠譜——是蘇聯出兵東北滅掉的關東軍,如今美國拉著英國跑過去要好處,以為史太林是「快遞小哥」嗎?

那麽魏德邁為啥會有這種不靠譜的計劃?皆因他太了解蔣介石和其政府了,早在1945年就說了:「我懷疑蔣介石有能力在幾個月,或者幾年之內在華北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更不要說東北了。」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才提議美國拉著英國來個三分東北,可惜被否決了。於是魏德邁就只能希望蔣介石了。故而隨後他就開始幫助蔣介石搶占華北、東北等地。

並在1946年春季時,眼見國共大戰東北後,竟又打報告給美國:給我7個美軍師,我就能橫掃東北,蔣介石打得太拉胯——可惜又被無視。

魏德邁的作為,讓馬歇爾很有壓力,他雖和魏德邁目標一致卻看得更深,曾說過這樣一句:(美國應避免)中國的分裂,以及俄國有可能重新攫取滿洲的控制權,兩者加起來的結果,就會導致我們在太平洋戰爭的主要目標的失敗或者損失。

潛台詞就是:日本已殘了,若中國再分裂內鬥不休,蘇聯趁機拿走東北,那我們的太平洋戰爭就白打了。同樣馬歇爾也認為,蔣介石的能力不足以一統中國,所以和談才是正解。

這就是為啥在1946年初,蔣介石在東北占盡優勢的情況下,馬歇爾逼著蔣介石停戰和談的原因,他害怕蘇聯因此反彈回中國東北。

即,馬歇爾和魏德邁雖目標一致,但解決途徑卻不同,魏德邁主張美國出兵介入,馬歇爾則反對出兵。對於杜魯門來言,馬歇爾的分量遠在魏德邁之上,因此杜魯門更倚重馬歇爾。

其二:美國想第二次派兵介入

就這樣,隨著美蘇爭霸越演越烈,全世界都動蕩不安,尤其歐洲更為關鍵,因此1947年1月,馬歇爾被調離中國去了歐洲。

馬歇爾離開中國,代表著重心轉向歐洲,自然對蔣介石的支援就相對減少了。東北戰場則順利實作了逆轉,隨著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一系列戰鬥過後,國軍開始處於劣勢了。

這一下蔣介石上火了,在1947年6月,急吼吼找到司徒雷登,要求美國務必加大支援力度,否則我若輸了,你美國的利益也就全丟了,你美國看著辦吧。

於是魏德邁便再次翻熱,在本年9月,就拿出一個【魏德邁報告】,部份關鍵內容如下。

杜魯門先生6月30日決定我來中國,劉鄧大軍是這一天渡過黃河的。蔣先生稱黃河防線抵得上40萬大軍,但被人家一舉突破……蔣介石政府必得立即施行徹底的深遠政治和經濟的改革,徒有軍事力量不能消滅共產主義……所以解決東北問題的唯一辦法是美國直接軍事介入。

核心的意思就一句:蔣介石實在拉胯,美國應當派兵介入。當然這第二次想介入,還是老配方:讓蔣介石在聯合國上提出,由美蘇英法中五方軍事力量,共同進駐東北,對東北實施「共管」,如果蘇聯拒絕,則由聯合國托管。

魏德邁的這報告,讓顧維鈞、王世傑警覺了起來。在1947年9月30日,自美國白宮發回電報表示。

中國於1945年接受杜氏之建議,與蘇聯訂立中蘇條約,為種種之讓步,其目的即在收復滿洲。故中國決不能放棄滿洲,否則中國將永無和平。並謂有人建議中國放棄滿洲,以縮短戰線,此議中國決不能接受。

至於杜魯門,則毫不猶豫再次否決五國共管方案。畢竟當時蘇正在歐洲劍拔弩張,還怎麽可能搞五國共管東北?這不扯犢子嗎……不過加大支援蔣介石卻可以有的。就這樣,美國第二次想派兵介入,又沒能實施。

其三:美國想第三次派兵介入

一晃到了1948年八月,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向華盛頓發出了【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致馬歇爾國務卿】表示:想成功阻止中共「在全中國獲得完全統治權力」,美國「似乎必須負起軍事、經濟和政治上的重大責任」。

潛台詞就是:出兵吧,蔣介石要敗了。可惜不是美國不想,而是美蘇在歐洲的爭奪,已進入到白熱化狀態,誰也不敢分心。因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就變成了「防止成為蘇聯附庸」。

即,只要不跟著史太林跑就行,其余的等忙完歐洲再說。對於美國想出兵,咱這邊也從未對其有過幻想,一直都在認真,且積極準備。如周總理在九月會議上的發言中,說了這麽一段。

我們不能排除美國幹涉的可能性,但大批的、幾十萬上百萬恐怕不可能。美國可能由此控制一些最大的城市,使我更需組織大的力量去圍殲,奪取勝利所需的時間可能長些……

這也是為啥毛主席強調「解放戰爭拖不得」,為何措辭那麽嚴厲的要求,四野必須先打錦州的原因。

就這樣當年9月12日,遼沈戰役爆發,至1949年1月底,三大戰役勝利結束,中國大局已定。

此刻別說美國了,就是蘇聯都直了眼,這變化也太快了——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可卻又是事實。

因此美蘇雙霸就在此刻,又一次意見統一起來,忽悠咱毛主席:劃江而治才是世界潮流雲雲。自然遭到毛主席斷然拒絕。就這樣美國第三次想派兵介入,也成了黃粱一夢。

總論分析:綜合以上,為何解放戰爭時期,美國三次想出兵介入卻又不敢?根本不是美國什麽善良,說來說去,就在於這三大難點而無奈作罷。第一:蘇聯的制衡。第二:蔣介石太拉胯,第三:咱毛主席太高明!

其中最關鍵的是第三點,對於美國來言更是無解——當然對咱中國來言,卻是我們的大幸,不但一掃百年屈辱,還使得我們中國重新站了起來!